关于中国绘画史的一些基本认识 (1)原始社会绘画 岩画\壁画和地画:纵横九州,驰骋千载 彩陶上的装饰性绘画: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包括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等)
![]() (2)夏商周绘画 壁画:天子明堂,吉光片羽; 帛画:太古无法,太朴不散; 漆绘:惊蛇走虺,指挥如意; 反映绘画史的其他作品:绘绣雕镂,灿然大观.(车服旗章和丝绸织绣纹样\青铜等器物上的装饰纹样)
(3)秦汉绘画 壁画:宫室壁画; 墓室壁画; 帛画:马王堆 画像石和画像砖: 书画同源的汉代文字:摩崖中的汉隶 碑 铜印 封泥 竹简木椟
(4)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 石窟壁画:宝光初现,丝路奇珍 克孜尔石窟 莫高窟 出土作品:解衣般礴,各善其长 南方绘画与北方绘画 卷轴画:南朝旷达,东晋风流 卷轴画的形成 绘画分科的出现 绘画理论初具规模 莫高窟壁画:
![]() (5)隋唐绘画 壁画:盛世折光,大气磅礴 墓室壁画 石窟壁画 人物画:六法具全,万象毕尽 阎立本 尉迟乙僧 吴道子 张萱 孙位 山水画:青绿破墨,各与性会 水墨画从王维说起 花鸟杂画:意匠经营,萧然出尘 力求逼真的唐代花鸟画 鞍马画的顶峰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此前的中国绘画在人物(主要是墓室壁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画家在不断吸收近域与外来影响的基础上,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作题材也空前广泛。由隋代开始,为便于创作、收藏、观赏和逐渐流行,以绢制成手卷或立轴的卷轴画日渐兴起;山水、花鸟画也开始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随着隋.展子虔之《游春图》的流传,卷轴山水画也蓬勃发展。盛唐吴道子在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王维、张澡及中晚唐画家进而创造了水墨山水,使唐代山水画形成了两大派:一.是以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俗称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唐文臣王维(俗称王右丞)为代表的水墨山水。 被尊为中国山水画南宗奠基人王维的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以之来表现景物的体和面,讲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高。如传作王维《雪溪图》(如上图)平淡天真,感情委婉,十分耐思。其法可以看作是中国水墨画的起源。 唐代的花鸟走兽画与人物、山水画一样,也进入了独立发展的阶段,形成了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受到宫廷与民间的广泛欢迎,并涌现出一批专画花鸟,或专画牛、马的杰出画家。如画马名家韩幹,画牛名家韩滉等,擅用洗练而富有弹性、粗放豪迈而劲挺的线条来表现马、牛的精妙神情。他们的作品常在线条勾勒后以淡墨稍加渲染,笔法简朴而变化多趣,极尽其妙;此外,腾昌佑的花鸟、刁光胤的羊、萧悦的竹等,皆以独门专科见称于时,给后世水墨花鸟、走兽画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基础。 ![]() (6)五代两宋绘画 五代绘画:承唐启宋,变古生今 荆 关 董 巨式样的确立,徐黄体异, 两宋山水画:李 郭 范宽式样的确立,南宋四家的水墨惊奇之变. 两宋花鸟画:富丽精工,移生动质 从黄家富贵到崔白,院体花鸟画的发展. 两宋人物画:繁华尽现,悲歌未歇 宗教画 肖像画 文人正规画 历史故事画 风俗画 写意人物画 文人画兴起: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文人画观和历史影响 宋朝绘画体现出空前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这一时期绘画得以进一步分科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画及杂画等。由于画风多样,题材众多,水墨画的技法与理论也随着五代两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很快进入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山水画方面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花鸟画方面,随着文同、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们以墨竹、墨梅(与南宋末的兰、明后的菊合称“四君子”)等专科绘画的流传,崇尚主观意趣、崇尚笔墨形式趣味的“士人画”开始兴起,如法常的水墨花鸟画《老松八哥图》等为后世水墨画的发展又开新路。徐熙开创了“野逸”风格的水墨形式与其孙徐宗嗣继其祖业创立的“没骨法”水墨花鸟在民间得以发展。当然,水墨画在宋代人物绘画上也有新的发展。如梁楷的“减笔”画《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用极简洁的几笔勾出了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而成为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画之一。
(7)辽金西夏绘画 辽代绘画:鞍马之邦,朔风迷离 金代绘画:风流儒雅,文脉递承 (8)元代绘画 元初期画坛:隶体士气,复古开新 元代中后期的山水:江岸望山,小斋容膝 花鸟画与四君子:疏花胜雪,清气拂人 人物和道释壁画:盛世余音,满壁风动 元代带来的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给中国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地影响。水墨画大体上是依着以赵雪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向前发展的。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重视画家主观意志、兴趣和思想感情抒发。 赵雪松主张绘画的现实主义,强调绘画笔墨与书法的一致性,标榜复古、提倡书法笔墨的趣味。作为元四家(赵雪松、黄公望、王蒙、吴镇、后董其昌也用倪鲢替换他)之首,引导了元代水墨画的新一轮重要变革,摆脱了宋人院体画风格,重视主观抒发,追求简淡高逸、苍茫深秀的艺术情趣。他们用干笔皴擦代替湿笔晕染,逐渐用纸张代替绢素。他们的艺术成就体现了中国画的一次创造性发展,对明清绘画理论、创作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元代水墨画风格总的发展趋势是在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上,创新立意。突出表现就是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水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实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9)明代绘画 明代民间绘画: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明初崇尚宋代画风的画家遍于宫廷、民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文人画重新复兴于苏州,文人以画为生、以画泄愤,以画为乐、以画为寄。水墨山水,重意趣和文雅淡逸,水墨花鸟画也在写意创作方面获得较大发展。在明前期运用水墨创作写意花鸟画的有画院画家林良。明中有沈周等人,运用水墨技法描绘花鸟虫鱼,草草点缀,情意已足。“白阳青藤”陈淳与徐渭的花鸟画是林良、沈周后的重要发展,在运用水墨和构图方面都有新的创造。明朝后期士大夫文人画更是向独抒性灵发展,金石书法的刚健之风也溶入了绘画。
(10)清代绘画 清初绘画:奇峰错列,光前裕后 清中期绘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晚清绘画:西风东渐,奇花初绽 清代民间绘画:凌跨雅俗,写尽世情 11)20世纪中国画
20世纪中国画论争:补偏救弊,鉴往之来 变古为今诸大家: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引西润中诸大家:百川汇海,有容乃大 折中或融合中西艺术诸流派:路其修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