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zkygh1963 2007-10-13

《西方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1.下列学科哪个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 B )
A. 政治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国民经济管理学 D.财务管理学
1.2.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D )
A. 政府如何干预市场 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C.企业如何管理 D.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1.3.经济物品是指( B )
A. 有用物品 B.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B. 必须用货币购买的物品 D.稀有的物品
1.4.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 D )
A. 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 A.B.C都正确
1.5. 西方经济学一般可区分为:(BCDE)
A. 政治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验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 E.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过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宏观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试图结实一般物价和总就业,收入及总产出及全球经济等问题的学科.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主要构成部分.
1.6.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研究宏观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试图解释一般物价和就业、收入及总产出以及全球经济等问题的学科。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主要构成部分。
1.7.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组织出发,利用各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试图解释消费者消费行为与生产着生产行为以及市场交换与均衡的规律性等为体的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主要构成部分.
1.8.实证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采用类似自然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把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具有函数关系或相关关系的个些变量.通过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经济学理论.再用实际数据来检验这种理论是否是正确的.实证经济学希望得到”如果有A,则必然有B”这样的结论.
1.9.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将带有价值判断色彩的标准作为建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分析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规范经济学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和”应该怎样”等的问题.
1.10.简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血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 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而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组织为研究对象;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三,宏观经济学的常见问题是GDP,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而微观经济学常见的问题是收入与需求、成本与收益、价格与供应。
1.11.简述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实政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主要有:一.实证经济学采用类似自然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而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二.实证经济学的理论基于变量间数理关系的分析,而规范经济学依赖个人主观判断;三.实证经济学要求对其理论用现实的情况和数据进行检验,而规范经济学无法得到检验.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联系主要在: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同属经济学范畴;二.它们的研究对象具有一致性.实证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变量变动的规律,规范经济学是对这种经济变量变动结果的价值判断.它们都于目标的层次相关,层次越高越具有规范性,层次越低越具有实证性;三.近年来出现了规范经济学在技术上实证的趋势.


第二章 消费理论与供求均衡

2.1.在下列因素中,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发生移动?( D )
A.个人偏好; B.个人收入;
C.其他商品的价格; D.商品本身的价格。
2.2.均衡价格随着( A)。
A.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B.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2.3.当需求和供给都减少时,将出现( B )
A.均衡产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B.均衡产量减少,而均衡价格无法确定;
C.均衡产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D.均衡产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2.4.在得出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哪些因素是不变的:( ABC )
A.个人偏好; B.个人收入;
C.其他商品的价格; D.商品本身的价格。
2.5.根据供求定律,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衡量因价格的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幅度大小的就是弹性,通常弹性有四种情况:( ABCE)
A.弹性大于零小于1; B.弹性为1;
C.无弹性; D.弹性不定;
E.弹性为无穷大。
2.6.总效用达到最大时(C )。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负;
C.边际效用为零; D.边际效用为最大。
2.7.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D )。
A.效用水平相同,商品组合相同;
B.效用水平不同,商品组合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商品组合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商品组合不同。
2.8.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取决于( A)。
A.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
D.消费者的偏好。
2.9.消费品X和Y的价格不变,如果MRSXY大于PX/PY,则消费者( B )。
A.增加X,增加Y; B.增加X,减少Y;
C.减少X,增加Y; D.减少X,减少Y。
2.10.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D )。
A.价值剩余; B.商品剩余;
C.实际所得; D.主观感受。
2.11.需求曲线由( A )导出。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收入-消费曲线; D.要素成本曲线。
2.12.线性需求曲线斜率不变,所以其价格弹性也是不变的。( √ )
2.13.一般在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的图中,较陡峭的曲线弹性较大,较平直的曲线弹性较小(×)。
2.14.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图判断:

在需求价格弹性图中,左图是弹性大于零小于1,(左图 );中图是弹性为零,( 中图 );右图是弹性无穷大,( 右图 )。
A.大于零小于1 B.无穷大 C.弹性为零
2.15.需求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 )
2.16.需求收入弹性因商品而异。相比之下,一般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奢侈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 )
2.17.供给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增减供给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劳动密集型行业供给增减相对容易,供给弹性大于一;相反,资本密集型行业供给增减相对困难,供给弹性小于一。( √ )
2.18.根据供求定律,需求的变动方向与均衡价格变动方向相同;供给的变动方向与均衡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 )
2.19.恩格尔系数表明,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恩格尔系数是上升的。( × )
2.20.效用
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效用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对人的欲望和需要的满足程度。而负效用则指商品破坏人的欲望和需求,引起不适或痛苦的能力。通常用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来表达效用值。
2.21.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最后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所具有的效用。
2.2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个物品对消费者的效用可能是不同的,并且随着物品的增加,每单位物品对消费者的效用单位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23.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
=边际效用-实际价格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效用的剩余,完全是心理上的感觉,并不是实际收入的概念。
2.24.需求(需求量)
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对应每一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指需求量。构成需求,必须要求:一、消费者具有购买愿望;二、消费者具有支付能力。两条件缺一不可。
2.25.供给(供给量)
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对应每一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出售的商品。供给指生产者的供给量。构成供给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一是生产者具有出售愿望;二是生产者具有供给能力。两条件缺一不可。
2.26.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一致时的价格,或说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对应的价格。因供求均衡是量与价同时均衡的结果,所以均衡价格也可以说是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量相等,且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价格。
2.27.弹性
弹性,也称弹性系数,是指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微小变动所作出的反应。假定两个变量之间有函数关系,弹性是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如有两变量,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则弹性的一般表达式为:

弹性E的含义具体化为:X每增长百分之一,Y相应增长百分之几(E)。
2.28.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反映价格或收入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状况的指标,有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两种。需求价格弹性反映由于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其公式为: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
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相除的结果。因价格变动方向与需求量的变动是反向的,因此价格的上升导致需求量的下降,价格的下降导致需求量的增加。需求价格弹性是负值。
2.29.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有供给价格弹性与供给收入弹性两种。但通常情况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是供给价格弹性,因此可以把供给价格弹性简称为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表示价格变动引起供给变动的幅度,是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相除的结果。因价格变动方向与供给量的变动方向是相同的。其公式为:
供给弹性=供给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
=供给量的增长率/价格的增长率
或:

2.30.供求定律
供求定律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基本规律。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下降。需求的变动方向与均衡价格变动方向相同;供给的变动方向与均衡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2.31.序数效用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取决于个人偏好,由每个人的心理判断决定,因此只能按效用高低顺序来表示,而无法做加总求和之类的计量。作为排列的结果,序数效用可表示为效用第一,效用第二,效用第三……等。相应得到的结果是某人对某商品的偏好超过对另一商品的偏好,而不能得到对两商品偏好的倍数或系数这样的绝对数。
2.32.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是边际替代率,记为MRS。
2.33.商品的互补性
商品的互补性表明两种商品在满足消费者效用上的关系。有些商品必须相互补充、配合才能满足需求产生效用,这就是商品的互补性。
2.34.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式表明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带来的消费增量,说明收入增量与消费增量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MPC=△C/△Y
2.35.消费可能线
消费可能线又称预算线、预算约束,或价格线。消费可能线表示在既定价格条件下,一定的收入可能买到的商品数量的组合关系,是分析个人最佳购买行为和消费者均衡的工具。
2.36.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到的比例数,是食物支出金额与总支出金额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2.37.简析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效用与价值的关系
边际效用指最后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所具有的效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效用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效用必须与物品的稀缺性结合,才能形成物品的价值,并且物品越稀缺,边际效用越大,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大小取决于边际效用,衡量价值量的尺度是边际效用。典型的如钻石,因为其非常稀缺,所以价值非常大。相反空气同样具有满足人们对氧气的需求,但通常空气充斥我们生活的空间,没有稀缺性,所以没有价值。
2.38.简略回答均衡分析方法的概念和内容
经济学中均衡指经济运行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一种暂时稳定的状态。从动态的观点看,均衡只是偶然和暂时的,随时会被新的不均衡和向新的均衡的趋向过程所代替。因此,均衡不意味着静止不动,而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
均衡分析方法是基于一定的假定条件,来分析经济运行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在经济学中,均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有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等。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单个要素的供求均衡与价格决定关系的方法。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不受其他商品的影响。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分析所有商品在所有市场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决定的一种方法。一般均衡分析认为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受其本身供求关系的影响,又受到其他相关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仅受该商品所在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还受相关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商品供求与均衡价格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一种商品的供求状况与价格决定与所有商品的供求状况与价格决定都同时实现时,才能达至均衡。
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稳定的条件。均衡能不能稳定,如果能稳定,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均衡一旦打破,如何才能恢复?在分析这些问题时,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的形成和稳定的条件,称为静态均衡分析;如果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也就是考察从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的过程,称为动态均衡分析。
2.39.举例说明弹性的概念和应用
弹性,也称弹性系数(Elasticity Coefficient),是指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微小变动所作出的反应。假定两个变量之间有函数关系,弹性是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如有两变量,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则弹性的一般表达式为:

弹性E的含义具体化为:X每增长百分之一,Y相应增长百分之几(E)。
在经济学中,价格变动会引起供求量的变动。而消费者与生产者对不同的商品价格变动反应是不一样的。价格变动时,供求量跟着变动,但数量与价格哪个变动得更快些?或者消费者收入变动,需求量跟着变动,但收入与数量哪个变动得更快些?这就是弹性要分析的问题。
弹性分析在经济学中重要的地位,弹性的概念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比如计算弹性的分母是GDP,分子是税收收入,则弹性表明GDP每增长1%,将使税收收入增长百分之几。弹性为1,说明税收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绝对同步;弹性小于1,说明税收增长慢于GDP增长;弹性大于1,说明税收增长快于GDP增长。
2.40.用图示简要说明政府设定限制价格和支持价格对市场的影响
限制价格,即限制价格超过某个水平,控制的是价格上限。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保护某些产业控制价格下限,不允许价格低于某个水平。
限制价格和支持价格对市场的影响见图25。

图25:限价与均衡图
图25中,Q代表供求数量,P代表供求价格,DD代表需求曲线,SS代表供给曲线,均衡点为E。均衡点对应的均衡数量为QE,均衡价格为PE。
原均衡点为E,均衡数量为QE,均衡价格为PE。假如现在实行保护价格PSP,保护价格PSP高于均衡价格PE。这时,对应保护价格PSP,在需求曲线上的需求量下降到QSPD,而在供给曲线上的供给量上升到QSPS。供给大于需求,过剩量为QSPS-QSPD。政府收购这部分过剩产品,以增加储备。假如政府规定限制价格PCP,限制价格PCP低于均衡价格PE。这时,对应限制价格PCP,在需求曲线上的需求量上升到QCPD,而在供给曲线上的供给量下降到QCPS。需求大于供给,缺口为QCPD-QCPS。市场上出现抢购风潮,政府实行配给制度,黑市出现。
2.41.简要说明无差异曲线及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对不同的商品组合可得到同样的满足程度。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效用是相等的,或说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分析和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是不可能相交。
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不变,而价格下降,同样的收入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无差异曲线相应向右上方移动;反之,价格上升,同样的收入可以购买商品数量下降,无差异曲线相应向左下方移动。当价格与收入同时变动时,变动幅度大的决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方向。
2.42.举例说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
消费者为了得到一单位的某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现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商品的变动量分别用ΔX和ΔY来表示,其中ΔX表示商品X的增加量,ΔY表示商品Y的减少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分别以MUX和MUY来表示。X对Y的边际替代率用MRSXY来表示,MRSXY意味着要增加一单位的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则:

假设某消费者有1个李子和7个苹果,他再增加1个李子,愿意放弃3个苹果;再增加1个李子,愿意放弃2个苹果;再增加1个李子,愿意放弃1个苹果;再增加1个李子,只愿意放弃半个苹果。这表达的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意思。
从上面的公式和例子中,可以看出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都是以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为出发点的。
2.43.用公式简要说明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由于消费与储蓄都是收入的函数,而全部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消费与储蓄之和与全部收入相等,消费增量与储蓄增量之和与全部收入增量相等,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为1。用公式表示为:




2.44.简述个人最佳购买行为(用有替代关系的商品说明)
个人最佳购买行为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商品有替代关系时的个人最佳购买行为;二是在商品有互补关系时的个人最佳购买行为。商品有替代关系时的个人最佳购买行为是消费可能性线BL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对应的商品组合。见图26。

图26中,有三条无差异曲线:I1、I2、I3。无差异曲线I1对应的购买组合大部分在预算约束线BL到原点的区域里, I1与BL有两个交点,说明不是代表最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I3对应的购买组合,离开BL,在BL的右上方,是这个消费者所无法达到的。只有无差异曲线I2对应的购买组合有一点与预算约束线BL相切,即点:UM。该点对应的购买组合既没有突破预算约束,位于预算约束线上,又达到了最高效用水平I2。个人最佳购买的商品组合是UM对应的Qx与Qy。
2.45.图示说明消费可能线的移动
消费可能线是表明在消费者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以实现的不同商品组合。对应既定的货币收入和价格,消费可能线是惟一的。如果消费者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变动,或两个因素以不同的比例同时变动,都将引起消费可能线的移动。见图27。

图27中,原消费可能线为BL。如果收入增长或价格下降,消费可能线向原点的右上方移动,即图中的BL3;如果收入减少或价格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原点方向移动,即图中的BL2。
特别注意只有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情况。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将产生新的消费可能线,其斜率与原消费可能线不同。假定X价格上升,Y价格不变,新的消费可能线变为BL1,其斜率大于原消费可能线BL。消费可能线的这种移动将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使个人最佳购买行为对应的点相应移动。替代效应指当一种商品相对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减少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和消费,而被其他商品所替代。反之,如果一种商品相对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和消费,以替代对相对价格上涨产品的消费。收入效应指商品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动,进而导致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动。收入效应是替代效应的一种补充。因两种效应都起于价格变动,因此也称之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2.46.某消费者只消费消费品X和Y,X和Y的价格分别PX=10元和PY=2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他拥有400元待消费。试计算:(1)该消费者的最佳购买;(2)现在消费品Y的价格下降到与X的价格一样,问Y的价格下降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X和Y的购买量的影响。
解:
(1)已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他拥有的货币量为400元。该消费者在其预算约束下,最大化其效用。最佳购买的条件是,购买两种消费品的边际效用的比与两种消费品价格的比相等,于是有:



这是在已知条件的约束下,该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效用。
(2)现在Y的价格下降到10元。在新的价格下,该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为:




为了分析降价对消费者效用和购买的影响。假定降价后,消费者的效用保持不变,他的购买组合仍然是:X=20,Y=10,他拥有相应的货币收入为多少?

在这个收入约束下,该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为:





Y降价产生的收入影响是:400-300=100元。
由于Y降价产生的收入效应,增加对Y的购买量是:20-15=5。由于Y降价产生的替代效应,增加对Y的购买量是:20-15=5。由于Y降价增加对Y的购买量是10;由于Y降价产生的替代效应,减少对X的购买量是:10-15=-5。由于Y降价产生的收入效应,增加对X的购买量是:20-15=5。由于Y降价增加对X的购买量是0;Y降价使对X的购买量保持不变,而对Y的购买量从10上升到20。
2.47.假定市场对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


试计算:(1)求该市场对该商品供求均衡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2)求该商品供求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
(1)根据市场均衡条件,市场均衡时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即:

解得:均衡价格P=10,均衡数量QD=QS=75
(2)求该商品供求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有:



由于该题中,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斜率绝对值时相等的,所以在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与供给价格弹性相等都是1/3。
2.48.某市场对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均衡价格为PE,需求量为QE,请写出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公式,并解释随着需求曲线倾斜度的变化,需求价格弹性的变动趋势。
解:
(1)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有:


(2)在均衡点PE和QE是确定的值,从已得到的需求价格弹性公式看出,需求价格弹性与b成正比。b值越大,弹性越大;b值越小,弹性越小。假定需求曲线的斜率为K,则: 。曲线的倾斜程度是由斜率的绝对值决定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曲线越陡峭;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曲线越平直。需求曲线越陡峭,斜率的绝对值越大,b值越小,相应的弹性越小;需求曲线越平直,斜率的绝对值越小,b值越大,相应的弹性越大。
第三章 生产理论与厂商均衡

3.1.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为(D)。
A.生产可能性曲线; B.边际转换线;
C.成本函数; D.生产函数。
3.2.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某厂商增加1单位劳动可减少4单位资本,则MRTSLK为(B)。
A.-0.25; B.-4;
C.4; D.-1。
3.3.在生产者均衡点上(D)。
A.MPL/PL= MPK/PK ;
B.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C.MRTSLK=PL/PK
D.A、B、C都正确。
3.4.规模报酬递减指(A)。
A.按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时;
B.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持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量时;
C.不按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时;
D.保持某一种要素不变,持续增加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
3.5.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对应的(C)。
A.最高成本点的轨迹;
B.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
C.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D.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
3.6.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当某行业中厂商产品价格与平均成本相等时,该行业(B)。
A.有厂商进入,没有厂商退出;
B.没有厂商进入,也没有厂商退出;
C.没有厂商进入,有厂商退出;
D.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
3.7.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遵循的条件是(D)。
A.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成本;
B.边际收益等于总收益;
C.边际收益不等于边际成本;
D.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3.8.当厂商产品价格降到(A)之下时,一般情况下将被迫停产。
A.平均可变成本; B.平均固定成本;
C.平均成本; D.平均收益。
3.9.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在分析厂商均衡时,一般将市场类型分为四种,它们是:(ABDE)
A.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政治垄断 D.寡头垄断
E.完全垄断
3.10.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表示产量与生产要素组合之间的关系的函数,是经济学分析中广泛使用的概念。考虑多种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对产出的影响。用L代表劳动力,K代表资本,N代表土地,E 代表企业家才能,生产函数可表达为:
Q=f(L,K,N,E……n)
通常使用最多的生产函数是只考虑劳动与资本的生产函数,Q=f(L,K)。
3.11.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是表示一定技术条件下,用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量的组合生产出等量产品的曲线。在这个曲线上,所有的点代表的产量都是相等的,但每个点对应的生产要素组合是不同的。
3.12.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指利用现有生产要素可能产出某种(或多种)产品的最大产量。根据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量,画出的曲线是生产可能性曲线。
3.13.边际转换率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在技术和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生产产品X或Y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多生产X,就要少生产Y;多生产Y,就要少生产X。这就是X与Y两种产品的转换问题。增加一单位Y产品必须减少X产品的数量,就是产品Y对产品X边际转换率。产品Y对产品X边际转换率由产品X对产品Y的边际成本决定。其公式为:

3.14.规模经济
生产规模大小不同对收益是有影响的,为了获得最大收益,厂商选择采用某种特定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这就是规模经济。
3.1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持续地增加超过某个限度后,得到的产出增量是递减的。即边际收益最终是递减的。如把机器设备固定,持续地增加劳动力(或相反,劳动力固定而持续地增加机器设备),最终必然使产出的增量下降。
3.16.简述最小成本组合原则
考虑价格因素,最小成本组合原则是保持两种要素增量比与两种要素价格比的倒数相等,也就是要保持增加要素的花费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以PX表示生产要素X的价格,PY表示生产要素Y的价格。最小成本组合原则意味着: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生产要素的价格呈反向变动,某要素价格提高,需求相应减少。 从上面的等式上可以看到,如果生产要素X和Y可以互相替代,X的价格变动对Y需求量变动的影响,与Y的价格变动对X需求量变动的影响是对称的;如果两种要素的价格同比例增长,则
3.17.简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
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的条件,即:MR=MC。
为什么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就能保证利润最大化呢?假如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再增加产量,还能增加利润。这时厂商将增加产量;假如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在现有产量上已经出现亏损。减少产量,亏损会相应减少。这时厂商将减少产量。显然,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将增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将减产。只有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厂商产量达到最佳,把应得的利润全都得到。因此,保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被称为最大利润原则。
3.18.简述产量概念
产量概念指与表达产量有关的系列概念,包括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等。
产量是厂商采用一定生产技术,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把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产品数量;总产量指生产要素投入后的总产出数量;平均产量是总产量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值;边际产量是最后增加的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3.19.简述收益概念
收益概念指与表达收益有关的系列概念,包括收益、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等。
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商品的收入。收益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产量(或销量),二是价格;总收益指厂商销售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如果该厂商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且售价不同。则总收益是各种产品销量与相应价格乘积汇总的结果。如果有各种产品的平均价格,总收益是总产量与平均销售价格的乘积;平均收益指厂商销售一定数量商品时,从销售的每单位商品所得到的收入,也就是平均售价;边际收益指厂商销售每增加一单位数量的商品时增加的收益,或最后一单位商品的售价。在价格不变条件下,单位产品售价等于平均收益,也等于边际收益。
3.20.图示简要说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条件
完全竞争指不受任何阻碍和干预的市场竞争状况。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均衡指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确定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DD)、边际收益曲线(MR)、平均收益曲线(AR)重叠,它与平均成本曲线(AC)的最低点相切。边际成本曲线(MC)通过这个相切点。厂商的产量由MB与MC的相交点(MR=MC)决定,在一定产量的条件下,产品的卖价由DD(AR)决定,成本由AC决定。见图28。

图28中,横轴Q代表产品产量,纵轴价格P、边际成本MC、平均成本AC。图中E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点和最优境界,均衡点对应的均衡产量是Q,均衡价格是P。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是人、财、物力自由流动的结果。这时,厂商数目、产品产量和商品价格都达到均衡。
对于生产者来说,E点是实现正常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在该点,边际收益MR与边际成本MC相等。表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生产者用最低的平均成本,生产出最优产量Q;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时的价格P对应着最低平均成本,因此是最低价格;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条件保证了资源最优配置的实现。如果市场价格高干均衡价格,厂商有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的存在。将吸引新的厂商进入,并导致产量超过均衡水平,价格下降,超额利润减少并最终消失。反之,厂商亏损,产量减少,价格回升,均衡恢复。
3.21.简述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垄断厂商是整个市场上唯一的供应商,它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一条向右下倾的曲线。而且它的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叠。其边际收益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下倾的曲线,但位于需求曲线的下方。
我们用一条线性需求曲线分析,假定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a-bQ ,则其总收益曲线为: ,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 。比较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发现边际收益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比需求曲线大,说明边际收益曲线更陡峭,且在需求曲线之下。
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具有特殊的关系。假定垄断厂商的需求函数为Q=f(p) ,则总收益为:TR=PQ ,相应的边际收益为:

特殊的关系的产生关键在于垄断厂商的产量对价格有影响,即dP/dQ≠0。如果是完全竞争厂商,则变成 dP/dQ=0,MR=P+Q(dP/dQ)=P。

厂商的均衡产量Q为30、劳动L与资本K的最佳投入量各为30。
3.23.已知生产函数 ,请:(1)说明"规模报酬"与"收益递减"概念的区别;(2)证明该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不变的;(3)证明该生产过程是收益递减的。
解:
(1)规模经济研究的是在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扩大时,不同的生产规模可产生不同的收益状况。收益递减规律揭示的是在固定其他要素,只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相应的收益是递减的。
(2)根据规模报酬不变的定义,当所有要素增加相同的倍数时,产出也相应扩大同样倍数。
已知生产函数 ,当劳动L与资本K都增加λ倍时,产量为:


显然,随着L的继续追加,边际产出是递减的。
该生产过程是收益递减的。
3.24.已知市场对某厂商的需求函数为Q=1600-20P ,该厂商的总成本函数为 ,求:(1)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的价格和产量;(2)最大利润为多少?
解:
(1)已知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表达式为:

 


该垄断厂商追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为20,价格为960元。
第四章 交换最优与生产最优

4.1.货币职能有(ABC)。
A.支付手段; B.交换媒介;
C.贮藏手段; D.显示职能;
E.引起通胀。
4.2.通货包括纸币和铸币。(V)
4.3.交换与生产最优条件的结合就是帕累托最优境界。(V)
4.4."劣币驱逐良币"定律
"劣币驱逐良币" 定律,也称格莱兴定律,由十六世纪英国商人、金融家格莱兴(T.Gresham)提出。格莱兴在研究金属货币流通时发现:同一种金属铸币,因重量与成色不同,如果按同一面值流通,成色好的良币迅速退出流通,被贮藏起来。最终市面上流通的都是劣币。
4.5.交换
交换是指双方将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或商品交给对方以换回自己想要的另外类别的生产要素或商品。交换首先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专业化分工使每个人都能最有效地利用其专业技能,提高由生产要素向商品的转换效率。交换反过来又促进了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货币是交换最常用的媒介。
4.6.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在一定的偏好函数、技术水平和资源状况下,按照一定价格和收入,表现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对社会各个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相同的一条曲线。
4.7.社会转换曲线
社会转换曲线指在一定的偏好函数、技术水平和资源状况下,按照一定边际生产成本,表示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对社会各个生产者都同样适合的一条曲线。
4.8.帕累托最优境界
帕累托最优境界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Pareto)最先提出,指经济最有效率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如果想增加某个人的效用,则必须减少另一个人的效用。也就是说资源的配置已无法使整个社会的所有成员的效用再能提高。
4.9.用图示法说明艾奇渥斯盒状图的含义
艾奇渥斯盒状图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经济学家艾奇渥斯(F.Y.Edgeworth)提出。他用无差异曲线巧妙地说明了交换最优条件。
现有二人A与B,各有二商品X与Y,各有自己的无差异曲线IA和IB。假定在平面坐标系中,横轴表示产品X,纵轴表示产品Y。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的满足程度相同,靠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表示较高的满足程度。见图29左图与中图。将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图旋转1800,并与A的无差异曲线相合,就得到了艾奇渥斯盒状图。见图29右图。

图29中,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Y的数量。消费者A与B的无差异曲线分别是IA和IB。左图中,消费者A对应不同满足程度的无差异曲线,由低到高分别是IA1 、IA2 、IA3;中图中,消费者B对应不同满足程度的无差异曲线,由低到高分别是IB1 、IB2 、IB3。将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图旋转1800,并与A的无差异曲线相合,就是右图中的艾奇渥斯盒状图。
第五章 收入分配

5.1.工资分为实物工资与(C)。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货币工资; D.实际工资。
5.2.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B)。
A.成本递减; B.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递减;
C.要素规模收益递减; D.要素的边际效用递减。
5.3.在(A)的情况下,可实现既增加工资又容易避免产生失业。
A.劳动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B.劳动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C.劳动产品的需求弹性无穷大;
D.劳动的供给缺乏弹性。
5.4.某经济学教授年薪20万元,但他当公务员每年只能得到2万元工资,他的经济租金为(D)。
A.20万元; B.22万元;
C.2万元; D.18万元。
5.5.如果收入是完全平均的,基尼系数将为(C)。
A.1; B.0.5;
C.0; D.0.99。
5.6.如果收入是完全不平均的,基尼系数将为(B)。
A.0.5; B.1;
C.0; D.0.99。
5.7.洛伦茨曲线代表(D)。
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B.收入与劳动的关系;
C.收入与投资的关系; D.收入不平均程度。
5.8.政府收入一般包括两大类:一是税收,二是非税收入。通常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A)。
A.间接税; B.所得税;
C.营业税; D.累进税。
5.9.边际收益产量
边际收益产量是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追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增加的产量带来的收益。用公式表示为:
MRP=MPP×MR
式中,MRP表示边际收益产量,MPP表示边际生产量,MR表示边际收益。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边际收益产量是递减的。
5.10.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即居民甲消费一定单位的该产品并不影响居民乙同样消费一定单位的该产品。一般公共产品指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国家防御,国内安全,调节经济,环境保护,教科文卫事宜等。
5.1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以及土地距离市场的远近位置不同,在相同面积上投入相同的劳动和资本,产出是不同的,这种由于土地的差别产生的产出的收益,称为级差地租。
5.12.利润与亏损
利润有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之分。正常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包含在成本中,长期存在。超额利润指超过正常利润的剩余。
如果利润变成了负值,那就是亏损(Lose)。亏损通常有两种概念:一是因产出分配抵减工资、利息、地租后的余额,不能保证作为"企业家才能"报酬的完整性;二是当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归入工资类别后,产出分配抵减工资、利息、地租后的余额,不能保证作为企业自有资金报酬(股息)的完整性。
5.13.简述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产品的使用不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也就是居民甲的使用并不影响居民乙的使用。有些公共产品甚至可以由全体居民共同享用,典型的如国防;而私人产品的特征之一就是使用中的排他性与竞争性。商场里的一件商品卖给居民甲就不能同时再卖给居民乙。居民甲要想多消费一件某产品,居民乙就必须相应少消费一件居民甲想要的那种产品。
二是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所需资金来自税收。依法纳税是各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在纳税过程中政府参与了社会成员收入的再分配。而私人产品的购买是由居民自己出钱购买的。居民甲和居民乙想买什么,需要花自己的钱。
三居民对公共产品的享受与花费不是一对一的。有人享用公共产品,花费(纳税)多,有人少,还有人没有花费(免税)。而对私人产品的享用与花费是一对一的。多享用多花费,不享用不花费。
四是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筹资决策过程也是"公共"的,需要国会通过税收法案,转移支付标准等。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主要由政府部门负责。私人产品的生产和购买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分别自己决定并完成生产和购买过程。
5.14.简要回答拉弗曲线的含义
对于政府收入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能增加收入?在GDP既定的前提下,要想增加收入首先想到的就是提高税率。提高税率在多大程度上能增收,能不能增收?美国经济学家拉弗(Arther Laffer)提出了著名的拉弗曲线来说明税率水平与税收收入的关系。见图30。

图30中,横轴代表税收TR,纵轴代表税率t,图中的曲线就是拉弗曲线。图上显示,当税率为0或100%时,税收收入都为零。税率为0税收收入为零是显然的,因为税收等于税率与税基的乘积。但税率为100%就意味着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收入的完全剥夺,他们会全力反抗,隐瞒收入,拒绝纳税,导致税收收入为零。这是两种极端的情况。沿着原点向上,税率越来越高,税收收入越来越多。当税率达到40%时,税收达到极大值TRM。越过40%后继续提高税率,税收开始减少。税率越高,税收越少。原因在于,税率的提高使收入获得者纳税后的收入下降,因而导致人们减少劳动,降低税前收入。最终将导致经济规模萎缩,税基缩小速度超过税率提高的影响,税收减少。
拉弗曲线对税率的设定和税制改革提供了参照,如果目前税率处在拉弗曲线的40%以下的某处,则提高税率,可增加税收;相反,如果目前税率处在拉弗曲线的40%以上的某处,则降低税率,可增加税收。但拉弗曲线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到底现行税率处在拉弗曲线的哪个位置。
5.15.在一完全竞争市场上,假定某厂商资本投入既定,现在分析其劳动投入。其生产函数为 ,Q为日产量,L为日有效劳动时间,产品价格为1元/个,每小时工资率为5元。试计算该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时,每天投入多少劳动时?
解: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按投入的边际收益产量与投入要素价格相等的条件投入,则:




该厂商每天应投入30劳动时。
第六章 商品市场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6.1.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D)。
A.经济决定理论; B.价格决定理论;
C.宏观决定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6.2.宏观经济学家开出"药方"要治的病包括(ACD)。
A.失业; B.经济高增长;
C.通货膨胀; D.滞胀。
6.3.实际GDP是(B)。
A.实际GDP与价格水平的比;
B.名义GDP与价格水平的比;
C.潜在GDP与价格水平的比;
D.名义GDP与价格水平的乘积。
6.4.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率的调节能保证(D)。
A.储蓄与投资不等; B.储蓄大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储蓄与投资相等。
6.5.凯恩斯理论认为,造成经济萧条的根源是(C)。
A.就业不足; B.商品供给不足;
C.有效需求不足; D.劳动力供给不足。
6.6.GDP核算中净出口指(A)。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减内销;
C.进口减出口; D.出口加进口。
6.7.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的差是(D)。
A.税金; B.工资;
C.资产; D.折旧。
6.8.在三部门经济中,用支出法核算GDP,其构成项目为(C)。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D.消费、投资、净出口。
6.9.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A)。
A.1; B.2;
C.0.5; D.0。
6.10.从消费函数中看出,决定消费增长的是(C)。
A.价格上涨; B.价格下降;
C.收入增加; D.利率提高。
6.11.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D)。
A.价格水平; B.常数项;
C.平均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
6.12.当边际消费倾向为0.6时,投资乘数为(C)。
A.1; B.0.33;
C.2.5; D.2。
6.13.如果净投资增加,则资本存量(B)。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6.14.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或说是一地区按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定时期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它是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生产水平最基本的总量指标,也是国际通行的用以衡量综合国力的指标。
6.15.汇率
汇率,也称汇价兑换率,是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的价格。按汇率直接标价法,汇率是以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换算应付多少单位本国货币,这时汇率上升就是本国货币贬值,汇率下降就是本国货币升值。
6.16.简述GDP三种核算方法的内容和关系
GDP核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生产法、分配法、使用法。
生产法从各部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价值形成入手,扣除生产环节中投入中间产品的转移价值,得到各部门的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
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和投资,以及净出口的货物和服务支出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构成。这一总量就是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包括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
收入法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各得其收入的原理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具体构成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测算等于所有常住生产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测算等于所有常住生产单位分配的原始收入之和;从使用角度测算等于所有常住单位的最终支出之和。三种角度计算保持一致,即"三面等值",这是基本原则。
6.17.简要区别存量与流量
存量指变量在某时点上存在的数值,存量值在统计上也称为时点数。如资产量、财富量、资源量、人口数量等是典型的存量。
流量指变量在一定时期内变动的数值,流量值在统计上也称为时期数。如GDP、财富及资源增量、人口出生数量等是典型的流量。
显然存量与流量是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关系密切表现在:一流量是存量变动的结果,如国民收入流量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存量,人口出生数流量来自一定的人口总数等;二流量又归入存量之中,如新创造的国民收入使国民财富存量增加,新出生的人口数使人口总数增加等。
6.18.注入与漏出
注入指注入到企业的追加投资,主要是来自居民的储蓄资金。漏出指从居民支出中漏出的部分,居民的收入由于没有完全用来购买厂商的商品和服务,而产生了资金的漏出。这部分漏出主要表现为储蓄。
6.19.画出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在四部门经济中收入流量循环在居民、厂商、政府与国外部门之间进行,简化的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如下图。

6.20.均衡汇率的确定
在自由市场条件下,汇率究竟是如何决定的呢?按照价格均衡原理,当对外汇的需求与对外汇的供给均衡时,对应的外汇价格就是均衡汇率,对应的外汇数量就是均衡的外汇供求数量。除了正常交易对外汇的供求之外,一国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对本国货币的汇率预期、偏好、相对利率、相对价格及生产条件变动等都会影响外汇供求,因而影响汇率。
6.21.简述对外均衡的含义
对外均衡指国际收支均衡,是本国国际收支没有盈余,也没有赤字的状态。
本国国际收支由五项构成:一、进出口差额(X-M),二、国际资本流动差额(IF - FI),三、国际资本收益差额(FR - RF),四、国际工资支付差额(FW-WF),五、转移支付差额。
以上五项的第一项是净出口NX,与国际资金流动相关的三项合并为资本项NK,假定转移支付差额为零,则对外均衡或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是:
BP=NX-NK=0
NX=NK
6.22.财政欲增投资金1000亿元,边际消费率为60%,使用投资乘数计算,该行为将使GDP增加的绝对额为多少?(专科重点计算题)



投资乘数为2.5,均衡的国民收入为300。(专科重点计算题)
6.24.已知储蓄函数为S=-100+0.3Y ,自发投资I=50 ,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为1000。试计算:(1)均衡的国民收入;(2)均衡的储蓄额度;(3)为达到充分就业,必须使投资增至多少?(专科重点计算题)
解: (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是投资等于储蓄,因此有:

投资必须达到200时,才能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第七章 商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IS-LM模型
7.1.通货包括(C)。
A.活期存款和支票; B.定期存款;
C.铸币和纸币; D.低息贷款。
7.2.银行一般分为中央银行和(D)。
A.建设银行; B.工商银行;
C.地方银行; D.商业银行。
7.3.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A)。
A.法定准备金率; B.利息率;
C.手持现金比重; D.存款规模。
7.4.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工具有(ACD)。
A.法定准备金率; B.利率;
C.再贴现率; D.公开市场业务。
7.5.凯恩斯理论认为,增加货币供给将(B)。
A.提高利率,减少投资; B.降低利率,刺激投资;
C.降低利率,减少投资; D.提高利率,减少存款。
7.6.央行提高贴现率将引起利率(D)。
A.降低和货币供给量减少;B.提高和货币供给量增加;
C.降低和货币供给量增加;D.提高和货币供给量减少。
7.7.IS曲线上的点都表示(A)。
A.投资与储蓄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组合;
B.投资与储蓄不相等时的收入和利率组合;
C.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均衡利率水平;
D.投资与储蓄相等的货币供应与利率组合。
7.8.LM曲线上的点都表示(D)。
A.投资与储蓄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组合;
B.投资与储蓄不相等时的收入和利率组合;
C.投资与储蓄相等的货币供应与利率组合;
D.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组合。
7.9.一般地说,IS曲线的斜率为(B)。
A.0; B.负;
C.1; D.正。
7.10.一般地说,LM曲线的斜率为(D)。
A.0; B.负;
C.1; D.正。
7.11.简述投资乘数的含义
假定国民收入中60%被消费,也就是消费率为60%,那么原始投资100元,通过购买商品物资,会首先变成销售商品的企业的收入。假如该企业将收入的60%消费掉,意味着对另一企业商品的购买,并构成这个企业的收入。这个过程会继续下去。假定原始投资为A,消费率cy,YI为投资产生的国民收入,于是就有:



消费率与投资乘数同向变动,消费率cy越高,投资乘数K越大,投资增长对国民收入的增收效果越大。通过扩大投资刺激GDP增长成为政府施行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如果消费率cy为60%,投资乘数等于2.5,有计划的支出(Autonomous Spending)A增长100亿元,GDP将相应增长250亿
7.12.在IS-LM模型中,如何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IS-LM模型中政府调控手段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适度(适当)的货币政策是指积极的财政政策辅之以实际货币供应的增长,以防止利率上涨将财政增支挤出。类似的情况还有,在经济复苏阶段,私人支出活跃时,相应地增加实际货币供应,保持支出增长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
比较K1和K2,当λr 大于b时,K1(=[λrK/(λr+bKλy)])>K2(=[bK/(λr+bKλy)])。此时,实施财政政策的效果大于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应采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反之,K2>K1, 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大于实施财政政策的效果,应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更加有效。
7.13.甲客户将100万元存入开户行,使用货币乘数计算,该经济社会中的商业银行在央行20%法定准备金率规定下能"创造"出多少货币?(专科重点计算题)
解:
根据货币乘数的定义,假定原始存款为A,法定准备金率为r,Bm为银行创造的货币量,那么:


万元
7.14.已知线性消费函数C=40+0.6Y 和线性投资函数I=60-4r,试:(1)写出IS模型;(2)当r=5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是多少?(专科重点计算题)
解: (1)IS模型是关于国民收入均衡的简单模型,Y=C+I ,将上述条件代入,得到:
Y=C+I=(40+0.6Y)+(60-0.4r)
Y=250-10r
(2) 当r=5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
Y=250-10×5=200
从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看,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
7.15.已知线性货币需求函数L=0.2Y-3r ,实际货币供给为 m=40,试写出LM模型。(专科重点计算题)
解: LM模型表明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均衡的,于是有:
L=m ==〉0.2Y-3r=40
Y=200+15r
7.16.已知线性消费函数和线性投资函数C=40+0.6Y ,线性货币需求函数 I=60-4r,实际货币供给为m=40,试写出(1)IS模型和LM模型,以及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均衡利率水平是多少?
(1)IS模型是关于国民收入均衡的简单模型,Y=C+I ,将上述条件代入,得到:
Y=C+I=(40+0.6Y)+(60-4r)
Y=250-10r
LM模型表明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均衡的,于是有:
L=m ==>0.2Y-3r=40
Y=200+15r

(2)通过联立求解IS-LM模型,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230,均衡利率水平为r=2。
第八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AD-AS模型

8.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因为(AC)。
A.价格水平上升,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加;
C.价格水平下降,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加;
D.价格不变时,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仍然增加。
8.2.总需求曲线显示,如果价格下降则总需求(D)。
A.不变; B.减少;
C.不确定; D.增加。
8.3.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的是(B)。
A.总供给; B.总需求;
C.物价总水平; D.货币总供给。
8.4.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在长期则变为(C)。
A.水平; B.折向右下方;
C.垂直; D.方向不能确定。
8.5.失业率指(D)。
A.失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
B.失业人口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本国失业人口占世界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8.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欲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应(A)。
A.提高失业率; B.提高工资率;
C.提高股息率; D.提高利息率。
8.7.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B)。
A.只存在于长期;
B.只存在于短期;
C.既存在于短期,又存在于长期;
D.根本不存在。
8.8.通货膨胀可分为(ABCD)。
A.爬行的通货膨胀; B.奔腾的通货膨胀;
C.适度的通货膨胀; D.恶性的通货膨胀。
8.9.通货膨胀可分为(ACD)。
A.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B.无特征通货膨胀;
C.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D.结构性通货膨胀。
8.10.萨伊定律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ean Baptiste Say) 否定生产过剩的存在,提出了著名的"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的观点,即所谓的"萨伊定律" (Say's Law)。萨伊认为商品买卖实质上是商品交换,货币只在刹那间起媒介作用。产品总是用产品来购买,买者同时也就是卖者,买卖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商品的供给会为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供求不一致也会因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均衡。
8.11.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价格和成本的一般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通货膨胀也称通货膨胀率,用一般物价水平的年增长率或价格指数来表示。
8.12.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与就业决定
凯恩斯通过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交点来说明有效需求的概念。
总供给函数代表的是总供给价格变动趋势,是指全体厂商雇佣一定量工人时所要求得到的产品总量的最低卖价,它取决于总成本,并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一个特定的总供给价格应对应一个特定的总就业量。那么,总供给价格与总就业量之间构成函数关系,这就是总供给函数: 。
总需求函数代表的是总需求价格变动趋势,是指全体厂商雇佣一定量工人时预期社会对产品愿意支付的总价格。总需求价格取决于社会对产品的购买数量,也就是取决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大小。总需求价格与总就业量之间也存在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D=f(N)
只有总就业量N取某一特定值时,总需求价格D与总供给价格Z才相等。而有效需求正是商品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需求。
凯恩斯认为是有效需求决定了就业量,其决定机理是: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就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反之,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就会缩小生产,解雇工人;只有在总需求价格等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才能既不扩大生产又不缩小生产,既不增雇工人又不解雇工人,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它同时决定了就业量。
8.13.简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通货膨胀的不同定义及不同表现,可以把通货膨胀按以下几类区分:
一是公开的和压抑的通货膨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通过价格指示,灵敏地反映供需变动状况。需求超过供给,就产生通货膨胀。这就是公开的通货膨胀。如果价格和供需受到政府的强力控制,使价格无法反映超额需求状况,产生压抑的通货膨胀。
二是爬行的(Creeping Inflation)、适度的(Moderate Inflation)、奔腾的(Galloping Inflation)和恶性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这是按价格上升的速度来区分的。一般若价格上涨不超过2-3%,且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可称为"爬行"的通货膨胀。比"爬行"的通胀价格上涨稍快,年率低于10%,可称为"适度"的通货膨胀。与"适度"的通货膨胀相比,价格上涨按20%,200%这样的速度加速提高,则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最高级"是恶性通货膨胀。典型的是德国1922~1923年间一段极端情况,年率达百分之一千、一万,甚至上亿。
三是预期的和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公众事先能够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称预期的通货膨胀。公众事先未能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称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公众事先是否能预期通货膨胀的水平对宏观经济学的许多结论都有重大影响。
四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8.14.试论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不同的经济学说对通货膨胀成因有着不同的解释。主要的有四种,即: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通货膨胀以及货币主义理论等。
第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由于实际有效需求超过了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因资源所限,总供给无法增加以达到与总需求的均衡,经济中出现"通胀缺口"。结果实际有效需求的过度增长,不能增加国民收入,而只能引起价格上升。这种因过度需求而引起的价格上升称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第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该理论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入手,认为由于企业成本提高,特别是工资增加,诱发价格上升和通货膨胀。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表现为总供给曲线AS向左移(或上移)。随着AS曲线的不断左移,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产生。
第三,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或增长结构的不同,也可能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从产业结构看,有些产业生产率提高速度快,有些慢;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有些部门增长快,有些慢;从对外开放程度看,有些产业对外开放度高,对世界经济变动反映快。而有些则对外开放程度低,反映慢。这样,那些生产率低,增长慢,开放度低的行业部门也要求工资增长与那些生产率高,增长快,开放度高的行业部门保持一致。大面积的工资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结果必然反映为通货膨胀。
第四,货币主义的解释。从AD-AS模型均衡的过程看,如果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则必然出现通货膨胀。但对总需求的认识是有差别的。凯恩斯认为构成总需求的主要内容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但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量是影响总需求的惟一重要的因素。这样,超额需求引起通货膨胀的结论,就逻辑地转换为货币量的变动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最杰出的货币主义理论家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总是而且到处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物品"导致的结果。
8.15.论述降低通货膨胀的措施
通常降低通货膨胀有三类措施:一是制造经济衰退,二是收入政策,三是收入指数化。
一、利用制造经济衰退来对付通货膨胀。其原理基于价格调整方程。价格调整方程表明通货膨胀率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压力。带价格期望的价格调整方程为:

通过制造衰退,可降低通货膨胀率。
二、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也称工资-物价管制政策,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通胀期限制货币收入和物价水平增长的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一规定工资和物价增长标准,并以征税手段来保证其落实;二公布"工资-物价指导线"。迫使企业和工会限制工资和物价增长幅度;三实行"工资-物价管制"。在通胀严重时期,政府强行冻结工资和物价。
三、收入指数化措施。收入指数化由货币学派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将工薪及财产所得的名义收入与生活费用指数挂钩,名义收入随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自动相应变化,以抵消和降低物价波动对实际收入的影响。
几项政策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但都有局限性,无法彻底消除通货膨胀影响。
8.16.假设某经济社会在0期有通货膨胀率15%,潜在收入为100。该经济社会欲将通货膨胀率降到3%。已知h为0.6。利用制造衰退的办法使未来各年的实际收入维持在90的水平,到第几年就能实现控制通胀目标。

第九章 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

9.1.经济增长通过(D )来反映。
A.居民收入水平; B.利率水平;
C.物价水平; D.GDP的增长率。
9.2.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是(B )。
A.稳定居民收入; B.缓解周期性波动;
C.稳定社会安定; D.稳定物价水平。
9.3.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应采取(D )的财政政策。
A.增加财政支出; B.减少税收;
C.提高物价水平; D.增加税收。
9.4.( A)是指新增加的投资;重置投资使原资产重新复原的投资,即折旧。
A.净投资; B.前期投资;
C.投资总额; D.投资缺口。
9.5.总投资是净投资与(B )之和。
A.前期投资; B.重置投资;
C.本期投资; D.投资缺口。
9.6.经济周期的中心是(D )。
A.失业率的波动; B.利息率的波动;
C.价格水平的波动; D.国民收入的波动。
9.7.经济周期顺序地经过四个阶段,即(A )。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B.繁荣、萧条、衰退、复苏;
C.繁荣、衰退、复苏、萧条;
D.衰退、繁荣、萧条、复苏。
9.8.自发投资指由人口增长、技术进步、资源状况以及政府投资政策等外生因素变动引起的投资。(ⅴ)
9.9.引致投资指由人口增长所引起的投资。(X)
9.10.总投资最低为零,不能为负。(X)
9.11.如果总投资为零,净投资为正,则重置投资为负。(X)
9.12.债券的价格与债券收益成正比,与利率也成正比。(X)
9.1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指一国实际GDP总量或人均GDP的增长状况,用实际GDP或人均GDP的增长率来代表。一般认为实际GDP的增长率由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水平的增长速度决定。
9.14.加速系数
加速系数指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的比例,即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资本量。加速系数强调的是产量增长对投资的"加速"需求,如加速系数为3,说明产量每增长1单位对投资的需求为3单位。
9.15.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指产出和就业不断上涨和下降,形成大致重复的周期运动特征,顺序地经过复苏(上转)、高涨(波峰)、衰退(下转)和萧条(波谷)四个基本阶段的特征。其中衰退和扩张是周期的转折点。
9.16.内在稳定器
经济运行中的一些财政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它们被称为"内在稳定器"(the Built-in Stabilizers)。"内在稳定器"主要包括:所得税、救济金以及维护价等。西方经济学家特别强调,这些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具有缓和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但本身作用是有限的,不足以稳定经济,必须与其他需求管理措施配合使用。
9.17.简述索洛-斯旺模型的内容
索洛-斯旺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代表。该模型的假定有两个:一是假定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和劳动,且能相互替换;二是假定在任何情况下,资本和劳动这两个要素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假定a代表资本收益占总收入的比重,b代表劳动收益占总收入的比重。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a+b=1,则索洛-斯旺模型形如下式:
△Y/Y=a(△K/K)+b(△L/L)
假定a+b=1,则b=1-a,上式变为:
△Y/Y-△L/L=a(△K/K-△L/L)
公式左端是人均收入增长率,即收入增长率减劳动力增长率;右端是人均资本增长率(即资本增长率减劳动力增长率)与a的乘积。该等式显示,如果右端的人均资本增长率为零,则左端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必定为零。因此要保证人均收入增长率大于零,则必须使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力增长率。这个模型同样显示出减低人口增长率对人均收入增长的重大意义。
在索洛-斯旺模型中加入技术进步因素(λ),则有:
△Y/Y=λ+a(△K/K)+b(△L/L)
假定a+b=1,则b=1-a,上式变为:
△Y/Y-△L/L=λ+a(△K/K-△L/L)
与没有技术进步因素的模型的区别是,等式的右端出现了λ。现在只要技术进步是正数,即使人均资本增长率为零,人均收入增长率仍可为正。
因此,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取决四大因素:一是资本增长率,二是劳动力增长率,三是资本和劳动对收入增长的相对作用,四技术进步因素。
9.18.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结合的必要性
投资与收入(或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乘数与加速原理结合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原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把投资与收入结合分析,能加深对收入、消费和投资关系以及经济周期问题的理解,提高政府调节经济手段的有效性,这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结合分析的任务。
9.19.简述内在稳定器的概念和内容
经济运行中的一些财政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它们被称?quot;内在稳定器"(the Built-in Stabilizers)。"内在稳定器"主要包括:所得税、救济金以及维护价等。它们具有西方经济学家特别强调,这些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具有缓和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但本身作用是有限的,不足以稳定经济,必须与其他需求管理措施配合使用。
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一般有起征点规定,抵扣规定与累进税率规定。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水平降低,从起征点上看符合纳税规定收入标准的人减少,抵扣后又有部分人排除在纳税人之外,同时收入水平的降低适用较低等级的累进税率。与居民收入相比的实际税负下降,税收减少,抑制了消费与投资需求的减少,减缓了总需求水平下降的程度。而在膨胀期,个人收入增加,符合纳税标准的人增多,适用税率提高,实际税负提高,税收增加,抑制总需求的过快增加。因此个人所得税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公司所得税规定有一定的起征点与固定税率。在萧条期,公司利润减少,符合纳税规定的公司减少,应交税额下降,自动抑制投资的减少;而在膨胀期,相反的趋势出现,总需求增速受到抑制。因此公司所得税也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失业救济金制度本身就是顺应经济周期的产物。在萧条期,失业人数增多,失业救济金自动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支出增加,抑制消费减少。在膨胀期,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金自动减少,政府转移支付支出减少,抑制消费的增速。还有各种社会福利制度,也根据就业和收入状况规定了享受标准,也有类似救济金的作用。
一般西方国家都规定有对农产品保护的法案。政府按农产品维持法案依法将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在萧条期,农产品价格下跌,政府通过增加收购农产品,提高价格,增加农场主的收入。在膨胀期,农产品价格上扬,政府抛售农产品,稳定农产品价格,阻止通胀率上升。因此农产品维护价也有自动稳定功能。
9.20.简述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宏观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政策,以及将收支配合政策,即赤字政策。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公共工程支出与转移支付支出等;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非税收入。其中政府支出增加对国民收入具有扩张作用,增加政府支出可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而政府收入增加对国民收入具有收缩作用,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总需求,并使国民收入收缩。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变动对国民收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投资乘数和税收乘数的大小。为了发挥宏观财政政策的作用,在经济高涨期通过抑制过度高涨,防止通胀发生;在经济萧条期通过刺激经济,阻止失业增加。通过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实现低失业和低通胀的经济稳定增长。这种调节作用机理也称为"逆周期调节"。
9.21.用图示说明菲利浦斯曲线
菲利浦斯曲线是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明,在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变得较高;而在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变得较低,甚至下降。后来经济学家将物价上涨率同货币工资变动率相联系,并用物价上涨率来代表通货膨胀率,拓展了菲利浦斯曲线的解释力。这条曲线就成了表示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因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因此失业率与通胀率的关系也是反方向的,即失业率低则膨胀率高,失业率高则膨胀率低。见图31。

在图31中,横轴代表U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纵轴代表通胀率,P为菲利浦斯曲线(the Phillips Curve)。曲线上两点分别对应着一高一低的两率。如失业率U1为3%,对应的通货膨胀率(ΔW/W)1为1%;当失业率U2降为1%时,对应的通货膨胀率(ΔW/W)2则上升为4%。
9.22.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整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指的是国内均衡与对外均衡同时实现时的国民收入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维持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是通过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的差额调整来实现的。这些差额包括储蓄投资差额、政府收支差额、进出口差额、国际资本流动差额、国际资本收益差额以及国际工资支付差额等。宏观调控的措施包含了汇率调整措施以及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9.23.简述供给主义学派的理论与主张
供给主义学派是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形成于美国的一个经济学派。它的显著特点是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不同。供给主义学派否定凯恩斯主义,赞同萨伊学说,认为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直接导致了滞胀的恶果。对于经济增长,供给主义学派认为产量增长取决于要素投入和生产率提高。因此,主张否定凯恩斯以需求刺激经济的主张,恢复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
供给主义学派特别重视供给方面,提出降低税率以刺激供给。降低税率不是笼统地降低,而是降低边际税率。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刺激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人们的税后可支配收入随工资的上升而快速上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莫利斯证明了最高边际税率应该为零;二是降低边际税率可刺激投资的积极性。通过刺激投资,增加资本存量,促进经济增长;三是边际税率与税收收入多少不一定同向变动。有时高的边际税率会减少税收收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