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的创新

 zkygh1963 2007-10-15

王治平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

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原珠笔,因为它比用钢笔节省了灌墨水的力。但以前的原珠笔有个“蹦珠”的技术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一支笔写到一定程度,笔尖上的珠子就掉了,这就使还有许多油的原珠笔报废,而且油漏出来污染簿子,污染插笔的上衣口袋。很多技术人员都在想方设法试图解决之,但都未能成功。这个问题的最后“解决”是这样的:把原珠笔里的油少灌一点,让它在“蹦珠”之前就用光,这就不会发生漏油的麻烦了。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创新思维:釜底抽薪,使问题自动消灭,不再成其为问题。

之所以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最近读到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谈农业问题的一篇文章《农业问题思考应眼光辽阔》。这位睿智的经济学家分析了在原有的思维框架下解决农民问题的不可能之后,深刻地指出:“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使多数农民不再是农民”。也就是说,必须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整个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其实也并不需要政府费力,恰恰相反,政府只要放宽限制,如进城的户口限制、打工的职业准入限制以及创业的营业执照审批时的种种限制等等,一句话,只要给他们以充分自由就行了。实际上,现在的农民比我在下乡那时富裕的原因,不过就是因为他们开始有了一定的自由。

国有企业的问题也同样困扰我们,几年脱困几年解决的目标都难以顺利实现,其实我们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思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使多数国有企业不再是国有企业。所谓“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就是这个意思。把国有企业“私有化”卖了它,自然是最彻底的改革,搞“股份化”时国家也不要“一股独大”,因为这虽然被说成是“能让国家控制国有资产以外的更多社会资源”而让控制者动心,但其实却是使国家背上了众多小股东“搭便车”的沉重包袱,对于国家来说,聪明的做法应该是把国有的资产分散到各个企业里去做个小股东,而让那些民间的资本当大股东,使国有的资产搭在高效率的私营企业的便车上去增值。

思想方法是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的哲学依据,思维的创新能使我们有一种全新的角度:要么把问题解构,使其不成为问题,要么想出治本的办法来彻底解决问题。

比如,好多城市都在费力清除被称为“牛皮癣”的街头小广告,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总也消灭不了。其实,广告的出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做产品和服务的人当然要寻找他的顾客,要将自己的信息告知别人,他们或者由于规模小而不必要在大范围内做广告、或者由于资金少而做不起报纸电视上收费昂贵的正式广告,自然只好在街头张贴小广告。其实他们绝不会“乱”贴,一定是贴在人多的地方,所以我们只要在人多的街头设立一些专供人们自由张贴的广告牌,就可以彻底解决所谓“牛皮癣”的“顽疾”。

又比如,令一些城管部门头疼的沿街设摊问题,“八顶大盖帽抓一顶破草帽”。其实,在一个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根本不该是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讲,人人都有交易的权利,一个愿买一个愿卖,碍着别人什么呢?从经济的角度讲,交易能给双方带来好处,况且每一笔买卖都是GNP(国民生产总值)。有人说影响市容观瞻,但我看到人们在自由交易时一片祥和的气氛和繁荣的景象就感到太平盛世的一种欣慰和快乐。或许,交易会妨碍交通,但市场形成有其规律,既然人们要在此交易,此地就应该拓宽道路,或辟出空地让人们交易。

再比如更大一点的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腐败问题自古有之,中外皆然,但目前的中国是一个腐败的高发期,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众说纷纭,有说要提高官员的收入水平以高薪养廉,有说要实行更为严厉的惩治腐败的法纪,都各有道理,但实行起来很难,因为成本太高,且法难责众。对此我们也需要进行思维的创新,经济学家樊纲早就指出,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是“有条件搞腐败的人太多”,因此,要想把“以公权谋私利”的腐败现象减到最少,最重要的是要减少公权的数目。这才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办法。

思维的创新让我们有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思路,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思维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