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布战争:金伯利钻石引发二十世纪第一场战争

 zkygh1963 2007-10-16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身穿腥红色军装的大英帝国军队正与着普鲁士蓝军装的布尔军队捉对厮杀

1899~1902年,在非洲大陆的南部,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参战的一方是英国人,另一方是荷兰人的后裔布尔人。这次战争是因英布双方为争夺南非领土和地下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进行了2年7个月。最后,以布尔人的失败而告终,历史上称之为英布战争,也称南非战争或布尔战争。

英国人和布尔人对南非的争夺

英布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争夺对金伯利钻石矿和金矿的垄断权

1867年,一个布尔农场主的孩子在奥兰河畔的金伯利玩耍时偶然捡到一块晶莹的“石子”。当布尔农场主尼凯克来访时发现了这块“石子”,问是否可以卖给他。孩子的母亲觉得好笑,说这是个玩的东西,拿走吧,不用花钱。尼凯克便把这块“石子”带回欧洲,经过鉴定,证实“这块石子是真钻石”。这就是在南非发现的第一颗金刚石。消息传出,轰动了世界。人们纷纷来南非“探宝”。1869年,一个欧洲人用很便宜的价格从科伊人手里买去一颗价值62.5万法郎的大钻石。这颗被誉为“南方之星”的大钻石,更使欧洲人确信南非具有丰富宝藏,引起了空前的金刚石狂潮。一时间,“水手们抛弃了船只,士兵们离开了军队,商人们关上了店铺,职员们走出了办公室,农场主抛弃了土地和牲口,他们全都如饥似渴地奔向奥兰治河和瓦尔河两岸”,去开采金刚石。

1884和1886年,在德兰士瓦境内又发现了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金矿。欧洲随即产生了“黄金潮”,淘金者从世界各地涌入矿区,金砂开采遍地开花。南非钻石和黄金的开采,产生了重大的后果。南非的欧洲人口增至30万人。钻石矿所在地金伯利拥有5万人口,金矿所在地的约翰内斯堡原是一个荒凉的小村落,1886年居民达10万人,90年代末达16万人,成了当时非洲4大名城之一。几年内德兰士瓦采金量占世界采金量的21.2%。在3年时间内,(1885~1887年)国家收入增加了3倍。到1889年时,国家的收入已超过150万英镑。金矿开采后,相率前来的各国淘金者中以英国人为最多,在人口数目上已超过了布尔人,英、布人数目已成7:3。英国人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掌握了大部分采矿权,德兰士瓦政府对他们实施一些严格限制。英国人被称为“外地人”,原来定居1年以后即可取得选举权,后来这个期限被一再延长,1890年规定须住满14年始有选举权。德兰士瓦政府担心有朝一日布尔人在白人居民中会变成少数,从而使国家大权旁落到“外地人”手中,因而对“外地人”的选举权予以严格限制。“外地人”的矿主在使用非洲人劳动力上也受到许多限制;运输及购买食品、炸药、燃料等都须付出高价。这些限制造成了“外地人”对德兰士瓦政府的极端不满。罗德斯利用他们的不满对德兰士瓦政府进行颠覆活动。1886~1890年间,欧洲淘金者在南非组织了141家矿业公司,其中最大的是英国人塞西尔·罗得斯的3个公司,即“德比尔斯矿业公司”、“金伯利中央矿业公司”和“南非统一金矿公司”。罗得斯是当时南非最大的垄断资本家,列宁曾经说他是公开鼓吹帝国主义、最无耻地实行帝国主义政策的“百万富翁、金融大王、英布战争的罪魁”。仅在1890年,他就从钻石矿和金矿中攫得500万美元的利润。在罗得斯和他的支持者看来,让世界上最富足的金矿为一小撮布尔农民所占有,这是不可容忍的。他的口号是:“扩张就是一切”,他说:“我们应当永远记住,南非问题的实质在于把开普殖民地扩大到赞比西河”,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必须吞并奥兰治和德兰士瓦共和国。

19世纪末,英国工业家与布尔农场主的利益冲突已发展到无法调和的地步。英布双方在铁路运费、关税等问题上展开激烈的争夺。19世纪90年代以前,开普殖民当局依靠3条铁路线垄断了南非的运输。3条铁路的运输量在1887年为35.8万吨,到1894年,增至83.2万吨。开普殖民地的国家岁入有一半来自铁路。布尔人懂得,垄断了铁路,就意味着支配了矿区。布尔政府极力争夺铁路垄断权,把从海港通到德兰士瓦境内的铁路建筑特许权主要给了以德国资本为后盾的荷兰南非铁路公司,排挤了英国资本。布尔政府从中可以获得利润的85%,掌握铁路股票的1/3。1892~1895年,3段铁路建成通车后,德兰士瓦政府控制了各线路在其境内的运输权,对英国开普殖民地征收高额关税。这就使90年代前开普殖民地垄断资本剥削的重要源泉,国家收入主要项目的运输业濒于完全破产的威胁。开普殖民当局提出交涉,而布尔殖民政府不作任何让步。

关税问题也是争夺的焦点。布尔政府拒绝同开普当局建立关税同盟,极力摆脱英国人的控制。1896年,根据开普和德兰士瓦的一项决定,德兰士瓦政府把它从开普铁路来货中所征税款的25%转交给开普殖民地。开普铁路失去垄断地位后,这一份额减少到3%;德班铁路延伸到德兰士瓦并免税通行,也使开普未得其利。这就使英国关税收入大大减少,受到了巨大损失。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布尔军队装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产毛瑟步枪,战争初期在武器装备上占有优势

布尔人对英作战的第2个主要原因是争夺地南非地区霸权

尾随布尔人之后,英国殖民主义者于1843年从布尔人手中又抢走了纳塔尔。1867年英国占领了巴苏陀兰,从北西南3面包围了布尔人。1877年英国在不曾取得德兰士瓦完全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宣布将其合并。1880~1881年,布尔人利用英国人忙于埃及事件的时机,发动了对英战争,史称第1次英布战争,在马祖巴山击败英军,获得完全的胜利,重新取得对德兰士瓦的统治。1881年和1884年,英布双方两次签订“协定”,德兰士瓦恢复共和国名称,但不得向东西方向扩张边界,未经英国同意,不得同奥兰治共和国以外的任何国家签订条约。布尔殖民政府竭力摆脱这种束缚。1895年12月~1896年1月,英国发动“詹姆森袭击”,企图一举吞并布尔国家,但阴谋泄露,被布尔“民团”2000士兵包围,英国惨败。德皇威廉二世电贺克鲁格的胜利说,布尔人战胜外国侵略者“并未求助于友好有大国”。罗得斯被揭发参与这次颠覆活动,不得不辞去开普殖民地总理职务。这次袭击是个转折点,南非的历史进程从此大大偏离了和平的轨道。英布矛盾日益尖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正在酝酿中。

德国势力在布尔人治地内也逐渐加强。英、德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前苏联历史学博士罗斯图诺夫指出:“英、德之间帝国主义斗争的初次爆发是由于德兰士瓦引起的。两伙相互角逐的帝国主义强盗在这块盛产黄金和钻石的南非布尔人共和国冲突起来。一伙是以英国在南非‘享有特权’的公司——塞西尔·罗得斯集团为首,另一伙则以德国的银行和某些与其有关的重工业及金融资本的巨头为首。”德国利用布尔人在南非忙于与英国争雄之际,在1884年占领西南非洲,1885年又在东非建立殖民地。90年代,德国奉行“世界政策”,叫嚷夺取“阳光下的地盘”,加紧向南部非洲扩张,唆使和支持布尔共和国同英国对抗,并企图利用种族主义联合布尔人来建立所谓“条顿非洲”。1886~1896年,德国对德兰士瓦的商品输出从每年30万英镑剧增到1600万英镑。1893~1895年,德国资助布尔政府建成了从首都比勒陀利亚到葡萄牙属地德拉哥港湾的铁路,使布尔人共和国在经济上摆脱了英国的控制,而在此之前,它的货运都要通过好望角的铁路和港口。德国的经济扩张引起英国统治集团的严重不安,英国首相罗兹伯里声称:“威胁我们的是一个危险的敌人,它如同海浪冲击毫无遮拦的沙岸一样,在排挤我们。”英国由于遇到德国挑战,更急于要吞并布尔人共和国。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狂潮中,布尔殖民国家,也同样进行侵略和扩张,参与瓜分扩张领土。1896年,德兰士瓦殖民政府大肆鼓吹“建立从林波波河到开普敦”的“布尔非洲”侵略计划。当英布于1899年10月12日交战之后,布尔人首先发动进攻,兵分3路,迅速突入英国在南非的各殖民地。布尔殖民当局得意忘形,推行“布尔非洲”计划,把从英国人手中夺取的一些地区,立刻宣布并入德兰士瓦或奥兰治共和国的版图。布尔人积极备战,修筑工事,它们在欧洲购买了大量武器,甚至包括克虏伯工厂和克勒佐工厂的大口径炮。克鲁格政府购置了几万支毛瑟枪。在德兰士瓦储有2500万发子弹。枪炮从欧洲运来时,箱上写的是“矿业设备”或者“农业设备”。欧洲军事专家被聘为军事教练。甚至秘密情报组织也建立起来了。

英国急于要吞并布尔人共和国,从本国各地区调兵,向南非集结。还在1897年,便调克罗默伯爵统治埃及的主要助手A·米尔纳,任开普殖民地总督兼南非高级专员。他是个十分卓越的行政专家,不过缺少外交才能。他上任几个月,便已成竹在胸。他在信中对张伯伦说:“只有在德兰士瓦实行改革,或者发动战争,才能使英国在南非摆脱政治窘境,此外别无良策。目前,在德兰士瓦实行改革的希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小。”②1899年6月,米尔纳和克鲁格在奥兰治首都布隆方丹举行外地人选举权居住年限的谈判。克鲁格把14年减为7年,而米尔纳则坚持5年。克鲁格表示可同意,米尔纳又节外生枝,使谈判破裂。

1899年10月9日,布尔人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通牒主要内容是:英国和德兰士瓦的所有争议各点均通过第三者仲裁解决;英国把1899年6月以后调到南非的所有援军撤回,现正由军舰载运到南非的英军均不得在开普和纳塔尔任何港口登陆。通牒规定的最后期限为48小时。10月10日英国张伯伦命令南非最高专员米尔纳拒绝接受德兰士瓦提出的条件。翌日下午布尔人发动进攻。于是爆发了具有帝国主义战争性质的英、布战争。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英军的重炮部队。随着战争的发展,英军在人数和装备上已占绝对优势

战争过程

战争是在有利于英国的形势下爆发的。两个布尔共和国虽然团结对英,但它们在地理上已完全为英国在南部非洲的殖民地所包围。莫桑比克的葡萄牙人不敢得罪英国人。德国与英国妥协后,不愿为德兰士瓦而与英国交战,布尔人陷于孤立。而因布尔人农场主是剥削压迫者,不可能得到当地非洲人的任何支持。英帝国主义者利用了非洲人对布尔统治者的愤恨,虚伪地宣传他们在击败布尔人之后将给予非洲人平等权利,得到非洲人的一些帮助。

英国先后动员了44万军队,布尔人有8.8万人参战。英国运到南非的军事武器装备共达13.74亿吨,动用了1027艘舰船。战争进程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9.10.~1900.1.

在战争的第1个阶段,英国统治集团由于在战前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低估了布尔人的反击力量,宣传英军对布尔人的作战不能算是军事行动而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于是掉以轻心,没有作好充分的战前军事准备,所以战争打起来后,英军节节失利,一败涂地。张伯伦曾绝望地写道:“我简直不相信自己,我不能不认为现在的陆军部毫无用处。如果幸运的话,上帝将拯救我们。”

战争初期,布尔人在南非明显地占据着优势地位,英国人处于劣势。战争开始时,南非的英国军队只有2.2万人。士兵都是新兵,没有作战经验。他们不熟悉南非的情况,又是被迫参战,士气不高。英军移动时,总是依靠铁路和公路干线,易于遭受袭击。布尔人意识到这场战争决定着他们在这个殖民地的生死存亡,因而决心作殊死的斗争。他们建立了全民皆兵的民军制度,以保证兵源的补充。战争开始时,布尔军队有4万人,其中骑兵占多数。这些士兵虽无纪律,但作战勇敢,善于骑射,熟悉地形,行动灵活,特别长于防御和突袭。因此,布尔军队的装备虽然不如英军,但士气和战斗力却不弱于对手。

战争爆发后,英军遭到布尔人的猛烈袭击。布尔人作战计划是:派一支主力部队攻入纳塔尔,夺取德班港。另一支主力部队则沿西部边境南下,向好望角进军。布尔军事当局认为,英属开普殖民地的白人居民中,3/5是布尔人,只要军队打进去以后,发动布尔人起义,便能一举占领整个南非。10月12日,布尔总司令约伯特率领1.7万人的部队侵入纳塔尔,打败英军,攻占了边疆城市埃兰兹纳格特。10月30日,英军1000多人在尼科逊山峡战败投降。这1天被英国人称为“悲哀的星期一”。接着,上万名英军又被困于莱迪史密斯城。这时,布尔军队已成功地切断了纳塔尔内陆与德班港的联系。在以后的两次战役中,英军在斯托姆山和科伦索连遭失败,被俘近2000人。布尔军乘胜强渡图盖拉河。在不到3个星期的时间里,布尔军在东线战场上就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

在西线,布尔将军科罗义率领8000骑兵进入贝专纳兰,包围英军于马弗金,并切断了好望角与罗得西亚的联系。此外,由德·拉·雷伊指挥的布尔军队又把另一支英军包围在钻石之都金伯利。

在南线,一支强大的布尔骑兵渡过橘河,占领了开普殖民的东北部。不到1个月,布尔军队就获得了辉煌战果。可是,布尔军队不善于攻坚战,英国的3个重要据点——莱迪史密斯、马弗京和金伯利,始终未被攻下。因此,布尔军队虽然重创了英军,却没有取得战略上的决定性胜利。

1899年11月上旬,新任命的南非英军总司令布勒尔将军率领3万英军来到南非。到12月,英军已增至15万人。他虽然调兵遣将,企图扭转战局,但英军未能取胜。12月11~16日先后发生了3次著名战役,英军损失惨重,伤亡2500人,损失12门大炮。布勒尔对战争失去信心,认为解救莱迪史密斯已不可能,命令该城守军司令霍特:“烧掉你的密码本吧”。12月18日,布勒尔被撤职,降为纳塔尔的英军司令。英国新派罗伯茨勋爵任南非英军总司令,基切纳为总参谋长。1900年的1月,英布双方没有采取较大的军事行动,战局处于相持状态。

第二阶段:1900.2.~1900.9.

不列颠帝国军事力量的巨大优越性必然要显示出来。1900年2月,英军开始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1900年1月底,罗伯茨将军和基切纳将军来到南非。从1899年12月到1900年1月底,英国从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调动大批援军,总兵力增加到25万人,大大超过布尔人的兵力。罗伯茨和基切纳重新部署兵力,调整军事将领,加强骑兵部队,装备新式武器,整顿运输组织。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英军首先解金伯利城之围。2月,英军开始反攻。英军总司令罗伯茨利用优势兵力和有利地形,发动钳形攻势,从东西两侧同时向布尔军发动进攻,把战斗的重心从纳塔尔转向奥兰治河流域易于攻击的地区。2月15日,英军将领弗伦奇率5000骑兵,从后面迂回绕过克罗里埃的坚固阵地。经过激烈战斗后,英军解除了金伯利之围。

英军的另一个目标是,突破图盖拉防线。布勒采用新的战术,于2月12日发动第4次进攻。英军用50门重炮和野战炮对付布尔军的8门大炮,摧毁了布尔军的防线。19日,赫朗瓦尼被英军占领。21日,布勒的部队渡过科伦索东面的浮桥,打通了沿着介于博塔防线和图盖拉河之间的铁路走廊向东北方向前进的道路。22日前半夜,英军拔除了建立在绿色山头的两个

坚固阵地——马蹄山和温山。23日,英军攻占了哈特山。27日,图盖拉河防线最终被突破。这是英布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布勒令英军从左右两侧夹击布尔军。由于山路崎岖难行,布勒的部队被阻挡在铁道山。这时,基切纳的部队从皮特斯山脉边上展开攻势。他们从山坡上端蜿蜒前进,很快就越过铁路线。接着,双方对铁道山和哈特山之间的咽喉地带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展开了肉搏战。结果布尔军遭到惨败,图盖拉防线崩溃,迫使布尔军队后撤,解了莱迪史密斯之围。

英军乘胜追击。3月13日又占领了奥兰治自由邦的首府布隆方丹,插入布尔国家的心脏。4月底,罗伯茨在暂时中断反攻之后又重新发动总攻。英军倚仗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以两翼包抄相威胁,迫使布尔军从许多坚固的防御阵地撤退。5月12日,英军大举进攻克隆斯塔特。5月17日,英军在马弗京粉碎了布尔军队的包围。5月30日,布尔军队放弃约翰内斯堡。6月5日,英军占领德兰士瓦首都比勒陀利亚。接着布尔共和国的重要城市和铁路干线均为英军占领。9月,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克鲁格流亡欧洲,英国宣布吞并德兰士瓦。罗得斯在“南非同盟”的集会上表演说,得意洋洋地宣称:“战争已经成为过去”,但是英国同布尔人的战争并未结束。

第三阶段:1900.9.~1902.5

布尔军退出城市后,从此转入游击战,坚持了2年。他们在南非的多年迁徙生活已把他们锻炼为精悍的骑士。他们熟悉地形,出没无常,分成小部队作战,到处袭击小股英军,破坏交通线,抢夺辎重,使英军遭受重大损失。在新任布尔军总司令博塔将军领导下的游击队,一支活跃在德兰士瓦东部,威胁着纳塔尔;一支活跃在德兰士瓦西部;还有一支深入好望角地区进行活动。战争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迫使英国一再从殖民地调来援军,总计调动的兵力共达45万人,超过布尔人武装部队7倍以上。为了对付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英国采取了洗劫乡村的血腥手段,焚烧布尔人的农场,抢走牲畜,拘捕布尔平民。英军用集中营的办法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被拘禁在集中营的布尔军俘虏、妇女、儿童、包括他们所雇佣的班图人共达26万人之多。在英国的蹂躏下,“在两个布尔族的国家里。除矿业城市外,所有的地方都是一片恐怖的荒漠。田园化为灰烬,乡村变为废墟,大小牲畜二群群地被歼灭或者被赶走,工场被破坏,农业器具被捣毁。”

战争延续了2年7个月。英军消耗战费2.5亿英镑,死亡5800人;布尔人死于战场3990人,死于集中营2.7927万人。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荷兰人的后裔布尔人一直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具有浓厚的自由精神

弗里尼欣和约

这次战争是英国所发动的历次殖民战争中,出动兵员最多、耗费最大、拖得时间最长和斗争最残酷的一次。战争引起英国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也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和争吵。这些都使英国政府感到恐慌。同时,英军也不能不看到,它不可能杀绝南非的布尔人,它还需要依靠布尔人来统治这个地区,镇压黑人的反抗。因此英国政府企图在有利的形势下,寻求妥协的解决办法。布尔人方面,在英军的优势面前,也已感到战争无法继续打下去了。这都促使双方坐下来谈判。

1902年4月12日,英军总司令基切纳同布尔两个共和国的总统克鲁格和施泰因在比勒陀利亚举行谈判。~布尔代表再次提出保持独立的要求,英国人则要求兼并两国,建立在南非的最高统治权。布尔人别无抉择,便于5月15日召集游击队代表在弗里尼欣开会,讨论投降和独立问题。经过半个月的辩论,绝大多数代表认为已无力战斗下去。5月31日,会议以54票对6票通过告全体布尔人书。宣称:战争使国家崩溃了,集中营毁灭着整个民族,祖鲁人“威胁着”白人,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只有毁灭的前途。布尔人终于宣布投降。

5月31日深夜,英、布双方领导人签订了《弗里尼欣和约》。布尔人答应停止军事抵抗,交出全部武器,承认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并入英帝国。英国则保证:战后的军事管制将尽速由民政代替,只要情况许可,就将成立导向自治的代议机构;在实行自治以前不给予非洲人选举权,即使将来授予他们选举权,也严加限制,以保证白人的绝对优势。保存他们所发展的“阿非里卡”语③作为第二种官方语文,英国政府将支付300万英镑用来恢复布尔人的家园,并以头2年免息,以后亦仅3%利息的优惠条件贷款给布尔人。和约的核心是第8条:“许给土著的选举权问题,俟引入自治政府后再行决定”。英国攫取了蕴藏大量黄金和金刚石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领土。布尔人得到了英国给予的关于继续维持他们压迫剥削非洲人的地位的保证。

评  析

英国军队技术上的(主要还有数量上的)优势,无疑对布尔人的失败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也不是主要原因。

贻误战机和战术上的错误,是布尔人失败的重要因素。19世纪普鲁士军事史问题的伟大作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但带有消极的目的的作战形式,只有在力量弱小而需要运用这种形式时,才不得不运用它。一旦力量强大到足以达到积极的目的时,就应该立即放弃它。”战争初期,布尔人严重地挫败了英军,但不善于利用战机,乘胜追击,把失败的敌人彻底摧垮。他们也不善于打阵地战和攻坚战,却长期地围困城市,延误了时间,丧失了战机。后来当英军开始进攻时,他们又一贯坚持防卫战,没有把防卫战和进攻战紧密地结合起来,犯了战术上的严重错误,陷于被动。正如莫尔顿指出:“他们不善于进行攻击战,这个弱点使他们在围攻莱迪史密斯、金伯利和马弗京时不能进行到底。他们的全部兵力都被固定在围攻城堡和击退援军上面,因此他们丧失了由机动性而得来的天然优势”。另外,布尔军队组织的特点是以地方为单位的“民团”军,不是正规军,缺乏正规训练,存在着严重无组织无纪律的状况,不适于正规战和攻坚战。在经过严格训练的庞大的英军面前,是无法取胜的。

布尔人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同英国人一样,也是不得人心的殖民者和掠夺者。在整整2个半世纪里,布尔人把当地居民当做最凶恶的敌人,霸占了他们的土地与牲畜,把他们从他们的领土上赶走,或者当作半奴隶来进行剥削。布尔人的种族偏见和对当地居民的暴戾行径,与英国殖民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非洲人把他们当做更可恶的敌人。因而在英布战争中,当地居民不但不帮助布尔人反对英军,反而在看到布尔军在战斗中失败时幸灾乐祸,甚至支援英军反对布尔人。

这次战争对英布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正如杨人撤先生所指出:“布尔人对英国人进行了顽强抵抗。这种抵抗的性质与非洲人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英帝国主义者和布尔地主阶级同是殖民主义分子,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剥削奴役非洲人。正因为是有着剥削奴役非洲人的共同目标,所以战争一经结束,英国殖民者和布尔殖民者就能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压迫奴役黑人的政权——南非联邦。”那种把英布战争看成纯粹是英国人压迫布尔人,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看法,是无法解释和约的第8条的。但是在这样的一个重要问题上,国内外史学界的看法至今不尽一致。总起来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次战争不论是英国人还是布尔人,都是在南非狭路相逢的殖民势力,他们的战争是为了掠夺殖民地的不义战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战争对英国人来说,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而对布尔人来说,是正义战争。布尔人同英国人作战是为了本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是民族自卫战争。第三种意见认为,这种战争的性质对布尔人来说,具有两重性:布尔人同英国人作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和“解放”,是正义战争;对非洲当地居民来说,是一次掠夺性的战争,是争夺剥削非洲人的优先权的战争。当前我国史学界就英布战争性质问题的讨论尚无定论,大多数史学工作者倾向于第一种意见。但无论怎样,英布战争的结局是双方互相妥协,以保全其殖民主义利益,维持对南非统治的现状。

英布战争是早期3次帝国主义战争中的一次,这些战争和1900年的经济危机,是帝国主义形成时期,是世界历史新时代的主要历史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