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歌(1__20章) 作者:山城子 查看此作家文章 ☆纯文学启蒙歌谣,最宜儿童背诵; ☆中国文学史概览,很适学生浏览。 文 学 史 歌 李德贵 (山城子)著 1998春——1999秋撰写 1999夏——2002冬连载于航空普协内刊《绿苑》报 2003冬——2004夏录入电脑 卷首语 中国文学,渊源长脉,灿若星河,浩似烟海。 典籍精华,竟放异彩,蜿蜒相续,继往开来。 读之欣慰,赏之深爱,爱之受益,眼界必开。 欲涉无暇,不必徘徊,笔者苦思,编撰梗概。 写成歌谣,晓畅明白,易记能诵,有节有拍。 愿君喜欢,广收博采,拾珠拣玉,乐从中来。 第一章 古代神话 古代有神话,先民孕育她,源于战天地,想象人格化。 女娲炼彩石,补天救华夏;后羿射九日,造福为万家; 黄帝战蚩尤,除害安天下;大禹治洪水,千年传佳话; 精卫填东海,力小志气大;夸父追日行,日夜不停驾。 事载《山海经》,亦见《述异记》;想象极丰富,“浪漫”始萌芽。 第二章 诗 经 古有诗总集,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说是孔子编。 采自十五国,形式多四言,篇篇都能唱,歌舞配管弦。 虽遭秦火烧,至汉复流传,先兴齐韩鲁,“毛诗”出已晚。 “雅、颂”庆升平,王侯最喜欢;“国风”多民创,表达民情感。 《七月》写现实,奴隶迫饥寒;《伐檀》坎坎声,反抗火点燃。 指斥有《硕鼠》,悲号无乐园;《氓》为弃妇写,写尽女人难; 也有恋爱曲,男女歌河畔。 现实主义始,生活是源泉;示人诗言志,唱歌非休闲。 手法“赋比兴”,沿用至今天;段落均排比,一曲两三段。 浩浩文学史,《诗经》是开端;开端起点高,影响极深远。 第三章 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多,所著实浩繁,百家争鸣烈,百花齐放艳。 《春秋》记时事,时事太简短;《尚书》记王言,王言辞多艰。 首部编年史,书名叫《左传》,可鉴无不记,内容范围宽, 最能写战事,文笔特精炼,故事性很强,多是爱国篇。 又有国别史,《国语》记事全,记事起周初,文辞不熟稔。 还有《战国策》,各国事杂编,说理极有力,写人亦精湛, 比喻或夸张,生动如眼见。《论语》是语录,儒家大经典, 言简意含蓄,记述孔子言。《墨子》墨子著,说理见功夫, 举例论据实,比喻很新鲜。《孟子》孟子写,儒学有发展, 治国仁为本,施政义为先。老子《道德经》,全文五千言, 浪漫说哲理,千古启智篇。《荀子》用词丰,排偶势雄健。 擅论《韩非子》,细致而谨严。庄子《逍遥游》,避世思想现。 孙子著兵法,文章后出土,而今传世界,用来打商战。 先秦文史哲,群星亮满天,光辉照后世,灿烂大遗产。 第四章 楚辞与屈原 楚辞楚之骄,最骄是《离骚》,《离骚》屈原作,馨香万古飘。 时值“七雄”争,存亡最紧要,诗人主新政,一心将国报, 但恨怀王庸,错贬湘西道,忧国放悲声,丹心日月照, 投江身殉国,汩罗水滔滔。长诗诵至今,浪漫艺高超: 想象雄奇美,比兴新丽巧,时插夸张笔,词雅句子俏, 抒情融叙事,爱国形象高,万世立楷模,精神永不老。 另著有《九章》,章章写得好;《天问》是奇文,百问不单调。 同代有宋玉,篇目难详考,确定有《九辩》,余者疑伪造, 悲秋初入诗,情景交融妙。合编称《楚辞》,文史誉极高; 又称骚体诗,韵味真美好。掩卷思翩跹,爱国情未了, 至今祭端阳,千古留风骚。 第五章 汉 赋 赋自骚体来,贾谊初过渡,试笔“吊屈原”,笔法觅新路。 枚乘作《七发》,赋体方成熟,特色喜铺张,排偶很突出, 文散仍有韵,文体称作赋。发展有相如,喜将“子虚”著, 武帝大赞赏,官封为侍郎,百劝而讽一,思想尚进步, 文采向华丽,妙语可连珠。或因君王喜,文士争铺述, 一时已盛极,赋家竞相出:滑稽东方朔,大儒董仲舒, 杨雄有“甘泉”,班固作“两都”,可惜怀安王,篇失仅存目。 东汉复热闹,张衡名最著,铺叙篇最长,篇名《两京赋》, 另有小赋作,抒情辟新途。汉末有曹植,笔落“洛神”出, 后人编成戏,百看意未足。 第六章 《史记》与司马迁 《史记》是史书,写成文学著,作者司马迁,文、史两贡献。 篇数一百三,字逾五十万,“本纪”写君王,“书”、“表”是文件, “世家”与“列传”,栩栩皆人物。 初开纪传体,笔法既娴熟,写人重性格,展示在冲突: 灌夫与田蚡,刚直对傲慢,刘邦与项羽,懦智对勇夫; 琐事也点染,性格倍突出,张汤戏老鼠,残酷惊其父。 语言有创造,口语与人符:霸王出语直,高祖打埋伏, 毛遂谈吐爽,周昌口吃怒。民谣与谚语,适宜收进书, 精萃且生动,用意在助读。一代大作家,一生坎坷路, 委屈遭宫邢,忍辱志著述,才华世无双,思想有深度, 很有人民性,战斗精神足。陈涉进“世家”,义旗迎风舞, 暴君与酷吏,无情以揭露,扬善而鞭恶,英雄事无数。 小说与戏剧,多从此书出,今天看电视,依然满屏幕。 影响深且广,文、史并立殊。 第七章 《汉书》与班固 东汉有《汉书》,作者是班固,首编断代史,贡献亦突出。 体式承《史记》,思想正统儒,战斗精神弱,却也有暴露: 外戚宫闱事,不时写进书,鞭挞陈万年,活画谄媚图。 同情司马迁,赞佩是苏武。叙事有特点,严整而简炼, 辞赋与散文,大量收附录,佳作得相传,文献得丰富。 班固幼聪颖,九岁诵诗书,十六入太学,三十始著述。 为此曾入狱,明帝赦复出,封郎写汉史,事业继其父。 五十著作成,半生心血铸,六十获军罪,坐牢郁郁卒。 第八章 汉乐府民歌 乐府是机关,专把音乐管,采集民歌来,借鉴又表演。 后来指诗体,含义渐演变,诗分十二类,类类有特点。 “相和”是民曲,美妙又缠绵;“鼓吹”是军乐,雄健而庄严; “杂曲”出汉末,句式多五言。 乐府内容广,现实而全面:一首《孤儿行》,读来甚凄惨; 又有《妇病行》,卖儿肝肠断;及至《东门行》,欲反怒拔剑。 一曲《陌上桑》,谁读谁叹赞,桑女秦罗敷,美丽又勇敢, 智斗荒唐吏,得胜笑开颜。《上山采蘼芜》,是写弃妇冤; 《上邪》恋爱曲,山盟海誓篇。《孔雀东南飞》,悲剧反封建, 乐府代表作,璧玉无瑕篇;人物刘兰芝,勤劳而良善, 其夫焦仲卿,憨厚而寡言;夫妻恩爱深,活活被拆散, 殉情双双死,礼教太凶残。改编多种戏,魅力未曾减, 现实笔触深,艺术影响远。 第九章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诗体属五言,模仿民歌写,产生在东汉。 收在《文选》里,作者名失传,不是一人作,内容杂而宽。 大多叹人生,情绪较伤感,士人多失意,当在献帝前。 艺术很突出,抒情最可观,事物作烘托,情景融无间; 生活入诗来,心理活动现,情中有叙事,人物形象鲜; 手法善比兴,言近而旨远,语短情却长,蕴含极丰满; 语言不雕琢,浅近又自然,语意则丰富,用词很精炼; 辞格巧运用,叠字或双关,五言诗体成,含蓄是特点。 选家有眼力,辉煌十九篇,影响及后世,促诗大发展。 第十章 建安文学 汉末建安时,作家大涌现,“三曹”和“七子”,巾帼有蔡琰。 曹操乐府诗,五言写动乱,苍凉且激楚,汉末实况现; 慷慨唱《短歌》,四言最佳篇,激昂而沉郁,英雄剖肝胆。 曹丕诗体杂,多是写爱恋,名作《燕歌行》,贡献在七言。 曹植是大才,艺术攀峰巅,一生鸿鹄志,尽在《白马篇》, 志却不得申,七步诗相煎,最美是“洛神”,魅力生无限。 孔融文气豪,王粲诗赋娴,陈琳与阮王禹,散文趋向骈, 余者不足论,才气只一般。才女蔡文姬,掳胡十二年, 后被曹操赎,存诗仅三篇,五言并骚体,作品属自传, 呼天诉不幸,波澜血泪翻。“建安”影响大,辟途利如剑, 一代新文风,“建安风骨”传,悲凉而慷慨,硬壮而康健, 汉末领风骚,赢得后人赞。 第十一章 正始文学 魏晋交替时,暴政恶如狼,志士不得志,挥笔著诗章, 诗章拔萃者,阮藉与嵇康。阮藉作五言,骨硬气刚阳; 曲折用比兴,迂回作反抗,言此意在彼,彼处斥君王; 《大人先生传》,风格致别样;辞赋间杂写,韵散两恰当; 狠批君臣制,预言命不长。嵇康欲长生,修行崇老庄; 作品反现实,激烈有锋芒;诗风峻若削,文气锐似枪; 一纸“绝交书”,终致遭祸殃;刚烈英雄汉,骨碎气浩荡; 事在正始间,文史英名扬。 第十二章 西晋文学 文学到西晋,形式主义生,文士远现实,成就自零星: 傅玄诗新巧,清丽写爱情,而后事摹拟,开了拟古风; 张华官位显,正直且忠诚,揭露士族奢,进取精神勇; 陆机生太康,当时名最盛,诗作崇模仿,形式生成病, 其赋与散文,文笔美且工,另有《文赋》篇,论诗兴批评。 潘岳是权臣,诗风与陆同,名作《悼亡诗》,却也见真情, 还有赋行世,写哀最著称。张协有《杂诗》,文纯无累病, 成就超潘陆,铿锵见风景。左思有《咏史》,浪漫建安风, 史中述心曲,主旨在斗争,最恨门阀制,狠斥未留情。 刘琨爱国将,诗成赖武功,高唱《扶风歌》,悲壮而从容。 郭璞有游仙,借以抒已情,想象有特色,形象极生动。 西晋逶迤去,所经无圣境,文坛待来者,春风扫残冬。 第十三章 陶渊明与田园诗 东晋作家少,却有一精英,西晋难与比,赫赫陶渊明。 渊明少年时,有志济苍生,无奈时局乱,有道不可行, 仕途不得志,归来绝世情。作品诗最多,孤高对暴政, 最厌名与利,更恶可恶行,喜是田园美,爱是常劳动。 开创田园诗,读来心恬静,有《归田园居》, 有《读山海经》, 还有《咏荆柯》,《饮酒》亦著名。平淡见风格,自然是底功, 造诣极高远,情致圣境生,辞赋亦优秀,抒情继传统, 《归去来辞》篇,历代人称颂。散文情真切,“田园”一脉承, 一篇“桃花园”,人间乐融融,社会新理想,历代是美梦。 所著影响远,千古说陶令。 第十四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和北朝,民歌复热闹。南歌含情软,曲曲相思调, 一首《西洲曲》,思郎声声叫;传情颇细腻,达意心旌摇, 顶针且蝉联,少女闺情娇。北歌胡天高,大雪满弓刀, 首推《木兰诗》,万古花枝俏;代代人相传,童叟皆知晓, 替父去从军,巾帼胜天骄;现实又浪漫,譬喻很新巧, 繁简裁得当,人物细塑造;口语合身份,律句更精妙, 排比反复咏,杂言韵相通;多处用互文,洋洋喜庆调, 千年传至今,排戏知多少?豫剧最精彩,脆丽声腔高, 京剧动心魄,武打起松涛,传到美国去,动画上频道, 全球竖拇指,齐赞女英豪。 第十五章 南北朝诗人 观察可入微,语出极自然,下笔雕刻细,屡屡创佳句, 奠定新诗体,文史又改观。同代有鲍照,最工是七言, 七言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声声耿直语,不屈而傲岸, 初读情奔放,几疑是诗仙,隔句一用韵,因情韵可变, 此变意义大,七言大发展。后来有谢月兆,在世永明间, 自觉用声律,创举是空前,声韵调相协,刻意求佳篇, 史称永明体,格律有规范,平仄从兹起,铿锵对仗严, 唐诗因其兴,影响非一般。梁陈迷“宫体”,百年风浮艳, 江淹与吴均,诗意尚康健。北朝有庚信,屈身思故园, 心悲发浩歌,诗风动如剑,律诗与绝句,笔下双飞燕, 直接传唐人,诗圣声声赞。 第十六章 南北朝的骈文与散文 两马并排走,骈文讲对偶,源于汉辞赋,两朝大丰收。 为讲形式美,对偶还分类,言对和事对,正对与反对。 四字密不急,六字也相宜,平仄相配合,用典兼用喻。 作品如美石,石中有美玉:鲍照《芜城赋》,动魄写刘濞; 江淹写嵇康,临刑浩然气;齐朝孔稚圭,拟人草木语; 梁代陶宏景,山水极清丽;庚信“哀江南”,长篇叙事体; 动情写人民,流亡血淋漓。 骈外有散文,首推是范晔,著有《后汉书》,难与《史记》比, 但有"文苑传",文人史中立,《党锢列传序》,后世有赞誉。 又有郦道元,“三峡七百里”,一部《水经注》,千年生魅力。 还有杨(彳玄亍)之,《洛阳伽蓝记》,大胆讽王侯,自有神奇笔。 骈肥而散瘦,余者不须提。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小说渊源远,上古至先秦,史书与神话,故事分人神, 《汉书》有目录,千篇散失尽,后来有盛况,两朝与魏晋, “志怪”与“轶事”,类别可两分。志怪小说多,三十多种存, 《搜神记》最好,书中有精品:《干将莫邪》奇,《李寄斩蛇》神, 《白水素女》美,《韩凭夫妇》亲;手法皆浪漫,形象亦逼真; 糟粕有迷信,使人向消沉,精华是反抗,激人志凌云; 影响及后世,戏剧作蓝本。轶事小说少,《世说新语》新, 作者刘义庆,刘宋王室人,所撰士族层,轶事与轶闻; 官僚风流事,件件记得真,腐朽本质露,风度不足论; 也有好篇目,殷殷赞好人;总之局限大,思想不上进; 艺术却上乘,评说有鲁迅:记行简而奇,记言玄而峻; 言行结合记,人物倍有神;小品是典范,影响后世深。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先秦散文中,零星见言论,虽然很片断,也如地下根。 建安思潮涌, 曹丕著《论文》,“七子”长与短,清浊各有分; 所评废好恶,有意作探寻;视文为国业,自觉长精神; 首扬批评风,先驱第一人。继之有陆机,《文赋》论更深: 文体分十种,种种有标准;苦思诸文士,创作必用心; 主张“文逮意”,辞巧而创新;批评功虽在,未及意为本。 齐代有刘勰,山东莒县人,《文心雕龙》出,当空月一轮: 著作五十篇,总分四部分,总论、文体论,创作、批评论; 所涉极宽广,所论细又深;言之皆有据,理出都有根; 观察依历史,思想为文本;总结其经验,初创方法论; 文史功卓著,借鉴直至今。后有评诗者,钟嵘著《诗品》, 特色重风格,共评百多人。萧统有《文选》,佳作汇成林, 后世成教材,读写作范文。 第十九章 隋与初唐诗歌 国家新统一,诗风有新意,南北欲合流,春寒雨太细: 杨素有《出塞》,初显悲壮气;玄卿《昔昔盐》,艺术有创举; 无名《送别诗》,已近唐七律。主流仍浮艳,为首上官仪; 而后有“四友”,审言见佳绩;再后沈佺期,会同宋之问, 努力拓声律,定型为“近体”。王绩与“四杰”,诗风又新起, 五言写《野望》,田园是先驱;王勃有名句,“海内存知已”; 杨炯《从军行》,成就比较低;又有卢照邻,长歌奔放笔; 还有骆宾王,歌行绝唱奇。歌行向前走,完全脱“宫体”, 一是刘希夷,一是张若虚。梓州陈子昂,官至右拾遗, 力改齐梁风,复古旗初举;躬身力行作,精心写“感遇”; 一首“登幽”歌,巨响震大地;其才继风骚,其智通哲理, 开启盛唐诗,李杜同赞誉。 第二十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开元天宝间,盛唐富空前;生计多闲适,情致逸自然。 人游爱山水,户居恋田园;写诗诗成派,首推孟浩然。 浩然生襄阳,怀才仕途暗,一生多隐居,常与诗为伴; 或游名山去,诗出如画卷,或至田家来,把酒乐交谈; 年长后辈敬,诗短有精篇,一朝唱《春晓》,万人诵以传。 多才是王维,小孟十二岁,书画传于世,抚琴心如醉; 长期做高官,升降好几回,年轻热情盛,年迈心变恢; 存诗四百多,大多写山水,山水诗如画,幽冷透纸背; 《鹿柴》清丽句,句句耐灵味,《漆园》自画像,冷漠令人悲; 又有《渭城曲》,壮别酒一杯,《山居秋冥》篇,竹响浣女归; 观察技艺高,取景匠心绘,艺术成就大,后人极赞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