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药养医,医改亟待攻克的难关

 昵称22804 2007-12-08

:

  来源:工人日报

 

   虽然备受关注的医改方案还没有出台,但各地的医改探索已经

很热闹了。“宿迁医改模式”、“南京模式”、上海“松江模式”和

云南“宣威模式”,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为医改政策的最

终出台提供了宝贵经验。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药养医和药品流通环节过长,加上药品购销领

域存在的商业贿赂现象,导致药价虚高,老百姓抱怨“吃不起药”,

药品生产厂家也颇有怨言。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青霉素产品都在城市销售,而目前年产

8亿支青霉素针剂,只有5%进入三甲以上的大医院。”山东鲁抗医

药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杜建方说,一支青霉素产品只有几元钱,医院利

润只有几分钱。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一些大医院以有耐药性等为借

口,为患者提供零售价格为100多元的头孢替安注射剂。实际上,头

孢替安和青霉素结构相似、耐药性和治疗效果相近,不同的只不过是

利润的多寡:头孢替安成本不过10元,中间近100元的价格空间可以

满足流通商、医院、医生等不同环节的需要。

 

  杜建方说,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华东最大的抗生素生产企业,“

我们已经基本被逐出城市市场了”。

 

  像青霉素产品一样,许多“便宜药品”也都有遭遇“排斥”的经

历,这不同程度地导致了一些药品“价格虚高”。对此,政府部门进

行了多种形式的监管。

 

  最直接的措施就是价格管制。但是,一些降价药品在降价后,基

本上从医生的处方中消失,形成“见光死”现象。

 

  政府推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问题。

因为面对同样疗效的药品,医院只买贵的,以便赚取15%的加价作为

利润。

 

  于是,医药分开的呼声渐高,南京市推行“医院药房托管”,试

图切断药品生产厂商与医疗服务终端的利益链,挤出虚高药价水分,

两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专家指出,南京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药价虚高的问题,因为医院仍然拥有被托管药房的产权,医院与药房

是分利的关系,以药养医的本质没有变。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先军认为,单独进行医药

分开改革,难以进行下去,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问题。医院药

品利益被拿走怎么办?要么加大财政补助,要么提高医疗技术劳务收

费标准,而这样就必须从体制上根本解决问题。

 

“医药分开”涉及到多个国家部委的工作联动,落实到具体的制度设

计与实施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要与目前的医改方向、即将出台

的政策相配套,又要考虑已经实施的政策举措。但无论如何,以药养

医不能“涛声依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