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发掘出的三件青铜器:斤(左)、钺(中)、带钩(右) 重庆晚报12月18日报道 小田溪战国墓群位于涪陵区白涛镇乌江西岸一个小山坡上,面积8万平方米。从1972年起,重庆市博物馆、四川省文物 2002年9月至1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小田溪墓群进行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发现并发掘战国墓葬10座,汉代墓葬1座,共出土文物近400件。 这些战国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 昨日,在涪陵小田溪村陈家嘴墓地,市考古所考古队副队长方刚指着对面的小田溪巴王墓群说,陈家嘴遗址及墓群的发掘,证明了巴王墓群不是孤零零存在。 一旁,考古队员和雇来的村民正在一个个坑里埋头挖土。据了解,自今年10月10日考古队进场以来,陈家嘴墓地又发掘了18座战国墓。这样,陈家嘴墓地的古墓总数已达33座,专家推测,墓主曾是巴王墓的“守陵人”。 巴人习俗顺江而葬 在涪陵区白涛镇,小田溪汇入乌江,附近的 10月以来,陈家嘴墓地的发掘面积已达3300平方米。昨日,在整齐排列的一个个探方(考古队挖掘的25平方米的正方形深坑)中,记者惊奇地发现,一个个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全部朝着一个方向。方刚解释,这些墓葬都是顺着乌江而埋,与2005年时发掘的15座墓葬连为一体。 “古人肯定也讲究风水”,方刚说,顺江而葬是战国时巴人特有的习俗,楚国的墓葬就不同,往往与江面垂直。
就在墓葬附近,考古队员发现了东周时期的窑址。被火烧过的“红烧土面”,成带状延伸出去五六米。 专家认为,这个刚露头的窑址可能规模较小,“也许是为巴王墓群制造随葬品的临时作坊”。 窑址附近1000平方米的地域,被 墓主疑是守陵人 仅仅一溪之隔,陈家嘴墓地和小田溪墓地有什么 不过,陈家嘴33座墓葬的规模、随葬品等级都要小或低得多。因此,有考古队员大胆推测,既然对面是巴王墓群,这边就可能是为巴王守陵的人。 “比如秦始皇陵周围就规划得很清楚,修墓工人、烧制工艺品的工匠等都有自己的 守陵队伍有多大?由于死者尸骨早已破坏殆尽,方刚只能估计33座墓也许葬有40多人,加上人员调换、异地埋葬等因素,“这个 “小田溪”历史到汉“终止” 与小田溪的高级墓葬相比,陈家嘴墓地显得有些寒酸。挖出的随葬品多为粗糙的铜矛、铜钺、带钩、陶釜、陶罐等。“这些都是巴文化中常见物品。” 此次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们在小田溪墓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