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A型人格

 zhypxl 2008-01-10

什么是A型人格

标签: 心理咨询师  心理健康  秋玲心灵医生 

    A型人格或称A型行为模式的提出是心理学对于身心疾病研究的一大贡献,长期以来医学界认为诱发心脏病的原因是高血压、血清胆固醇、吸烟等,但这些因素解释或预测不到心脏病的半数。后来心理学提出易患心脏病的人有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称为A型行为模式。A型以外的行为模式称为B型行为模式。现在在临床上用是否为A型行为模式预测心脏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A
型行为其特征如下:
   
其一,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其二,苛求自己,不惜任何代价实现目标;其三,以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其四,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试图在极少的时间里,做极多的工作;其五,终日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不知道放松自己,极不情愿把时间花在日常锁事上。
    A
型性格的人,由于对自己期望过高,以致在心理和生理上,负担都十分沉重。他们被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所驱使,抱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坚定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拼命直奔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既定目标。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紧张的节奏之中,其思想、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模式,源源不断地产生内部的紧张和压力。
    A
型人由于一系列的紧张积累,极易导致心血管病,甚至可随时发生心肌梗塞而猝死。有统计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与A型行为有关。同样,有关研究也表明,A型性格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心脏病患者中,A型性格达98%。尸体解剖检验证明,A型性格的人,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要比B型性格的人高5倍。有关专家认为,其原因是:A型性格能激起特殊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使自血液中的血脂蛋白成分改变,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平均浓度增加,而导致冠状动脉硬化。
   
心理学研究认为,经常想到有许多事情要做,却没有时间去做,这种左右为难的复杂心态,会使我们紧张、忧虑得心力交瘁,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便会随之发生。
   
怎样才能解除A型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过度紧张和压力呢?
   
其一,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目标;其二,在时间安排上要预留回旋的余地;其三,严格划清工作与休息的界线;其四,培养业余爱好,增加生活情趣;其五,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承受能力。
   
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之中,因为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决定我们对压力的成功与否。当我们面临困境时,要有山高自有行人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洒脱气慨,冷静地应付各种变化,以减缓精神紧张和心理波动。一个富有弹性思维的人,比较容易对付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因为困难和挫折的程度,取决于当事人的心理体验;困难和挫折的转机,取决于当事人对困难和挫折所持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弹性思维,化逆境为顺境、变挫折为动力、化不和为友情,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

    补充:ABCD人格类型

    医学的发展使人们有效地控制了细菌与病毒对健康的威胁,但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又使得肿瘤及心血管疾病跃居人类死因排行榜首位。经典的医学理论无法说清这些疾病的病因,而广泛的多病因研究正逐渐揭开这些疾病的神秘面纱,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致病因素就是心理社会因素。
    1959年,美国旧金山哈佛布鲁恩(Howord Brunn)心血管病研究所的两位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MFriedman)与罗森曼(RH Rosenmon)报道了他们的重要发现:A型人格与冠心病之间关系密切。弗里德曼的研究始于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负责维修病人候诊室里沙发与椅子的人员告诉他,这些沙发和椅子只是坐面前沿部分严重损坏。似乎这些病人都只坐沙发与椅子的前边缘。这一现象促使弗里德曼怀疑这些心脏病患者的总体行为可能有些特异之处,继而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这是人类首次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验证了性格特点与病症之间的对应关系,意义重大。
   
弗里德曼总结的A型人格(性格)具有6种基本特征:(1)强烈持久的目标动机;(2)处处追求完美的内在倾向;(3)强烈持久的追求赞誉与进步的欲望;(4)连续卷入多项事务,挑战极限压力;(5)习惯于突击完成工作;(6)经常特意地使自己的心理与身体处于机警状态。总结起来,A型人格集中体现两大心理行为特征:过强的时间意识和过强的竞争意识。

    弗里德曼还提出B型人格,B 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属于一种舒缓的、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格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人群中A型人格患心血管病的几率是B型人格的 23倍;而在冠心病患者当中,A 型人格的比例更是高达709%。北美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A型人格是B型人格的24 倍。此后,有关人格与疾病的研究大量涌规。研究者相继提出了 CD型人格,与前面提到的AB 型人格一起成为ABCD人格类型。

    C型人格是大多数癌症病人的一种普遍人格特征,表现为:好忍声吞气,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负性情绪体验过多。中国人当中具有比较典型的C型人格特征的是一些带有较强传统意识的中年人。他们常常为了面子而强调家丑不可外扬,同时家庭观念又特别强,所以只要子女不成器,就会整天处于一种负性情绪体验中,不仅不释放这种负性情绪反而拼命地压抑与忍耐。

    D型人格又称为忧伤症人格,这类人常常比较忧伤而且孤独,同时对自己忧伤与孤独的心情一味地进行压抑,比较沉默寡言。这种忧伤与压抑会导致心血管系统承受巨大的压力,时间一长极易出现心血管类疾病。
  
除了这些经常提到的人格类型外,还有些人格类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比如,溃疡病人格。这类病人经常表现为比较自负,承诺的事情常常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范围,好控制自己某些明显而自然出现的冲动,经常体验到强烈的自我冲突感。临床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病人普遍出现类似的人格特点。
   
人格究竟是如何诱发疾病的呢?ABCD人格特点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结论主要来自临床的相关研究。此外,研究者们还取得了不少实验性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能较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疾病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首先,ABCD型人格特点对相应的疾病来说只是一个促进因素而非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具有A型人格的人都会患上心血管疾病。人的身体存在一个先天的遗传素质,大多数人都可能表现为某个器官或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相对于其他器官或系统来说其先天功能相对弱些,这就是遗传素质。而另一方面,人的行为反应也具有一个先天的遗传素质。有研究者做过实验,把新生儿的手放到冷热水中形成刺激,观察婴儿对这种刺激的反应。结果发现不同的婴儿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系统是不一样的:有些婴儿呼吸系统反应最为强烈而有些婴儿的循环系统反应最为强烈,还有些婴儿的消化系统反应最为强烈。可见,先天的反应具有个头差异。如果此时恰好有一个小孩的先天反应属于循环系统类型,而其循环系统又相对属于遗传素质比较弱的那个机体系统,那么这个小孩就很容易出现心血管(属于循环系统)方面的疾病。 

    其次,后天的环境影响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上面举的那个例子,如果这个孩子后天很少受到什么刺激,或很少出现这种不良心身反应,那么他(她)最终也不会出现心血管类疾病。所以,后天的环境以及应对环境的心理能力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人虽然易怒,但是他善于控制自己的脾气,总是能及时调节过来,也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大的伤害。仍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当一个人与别人发生冲突后,他自然会愤怒,循环系统的工作负荷大为增加,心跳会非常地快。假若他能及时地调节自己,很快就不再愤怒,那么他的身体并不会受到多大的伤害。因为人的内稳态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机体自身的平衡恢复能力),短时间内的这种高负荷能有效地得到内稳态的调节和恢复,因而对身体没有多大影响。但若此人不善于调节,他不仅当时愤怒,事后仍然愤怒,而且越想越愤怒,那么他的循环系统承受的高负荷就不是一段时间的事,而是长时间的事。如果再加上素有好与人争斗的人格特点(A型人格),那么他可能三天两头地处在愤怒的状态,其内稳态早已无法调节和恢复这种异常的心身反应状况,出现循环系统的机能紊乱,而这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特征。整个过程就像弹簧被过度拉开之后无法恢复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