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下載]一、《古今圖書集成》介紹 中國清代編印出版的《古今圖書集成》,共1萬卷,全書共約1.44億字,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 《古今圖書集成》是中國現存卷帙最多、體例最完備的類書,原名為《古今圖書匯編》。清康熙時陳夢雷原輯,雍正命蔣廷錫等重輯,改名為《古今圖書集成》。 陳夢雷(1651~1723年),字則震,號省齋,另號天一道人,室名松鶴山房等,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蔣廷錫(1669~1732年),字揚孫等,號西谷等,江蘇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進士,官至大學土。工詩文,善書畫。謚文肅。 《古今圖書集成》凡l萬卷,目錄40卷。分歷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等6編,每編下分典,合計32典,每典下分部,合計6109部。每部先匯考,次總論,有圖表、列傳、藝文、紀事、雜錄、外編等項。內容繁復,區分詳晰。裴芹《<古今圖書集成>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為近年對此書研究的成果之一。 二、《古今圖書集成》主要有以下幾種版本: 1.雍正四年(1726年)以銅活字排印,選用開化紙、太史連紙印成。此版亦稱“銅活字本”,或稱“殿版”“雍正本”。白口,四周雙邊,外粗內細,粗線寬約0.2厘米,內外線間距約0.1厘米左右。一般版框高為20.6厘米,寬13.6厘米(半葉),每半葉9行,每行20字。雙線單魚尾,版心象鼻上方大字印“古今圖書集成”6字,魚尾下小字印“匯編、典、卷、部(項目)之、(頁)”。共計10040卷,裝訂5020冊,520函。此版僅印64部及樣書1部。據《<古今圖書集成>研究》可知,現今存世完整或已殘缺的雍正本僅有24部。 2.光緒十年(1884年)至十四年(1888年)英人安·美查、弗·美查兩兄弟創立了“圖書集成印書局”,故美查兄弟的第2次印刷,亦稱為“美查本”。這次印刷采用3號扁體鉛活字,繪圖部分用石印,選用連史紙10開尺寸印成。每半葉12行,每行38字。版框高14.9厘米,寬11.2厘米。細黑口,單框,只有上魚尾,魚尾下小字印出匯編、典、卷、部、項目、頁數。每部1620冊,另有目錄8冊。共印1500部。 3.光緒十六年(1890年)上海同文書局以雍正銅活字版為底本,經過對原版字跡修飾描潤,照相石印,此版亦稱為“同文本”或“描潤本”。紙用料半紙3開規格,裝潢形制與原銅活字本相同。每部5044冊,共印10l部。 4.民國23年(1934年)中華書局以雍正本為底本,采用膠版縮小影印,將原書5000冊縮訂為800冊,又將同文本所附《考證》縮小影印為8冊。這次影印小字本又稱為“縮印本”。 5.近年來,臺灣文星書局、藝文書局、鼎文書局以及內地中華書局與巴蜀書社等先後以縮印本為底本又進行了多次印刷。 三、《古今圖書集成》主要目錄
四、《古今圖書集成》下載地址[臺灣省故宮單機版(507M)] http://lib.ihp./c/software/database/gjtssetup.exe 五、安裝使用簡要說明 【安裝】 一、執行下載的文件,會自動安裝到C:\gjts下。 二、安裝完後桌面會有一個圖標,雙擊即可執行,也可執行C:\GJTS\GJTS.EXE 三、由於是臺灣出的,界面是BIG5碼,簡體中文下會顯示亂碼,在winXP及Win2003可通過區域設置解決,但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Microsoft AppLocale(點此下載http://www.onlinedown.net/soft/25010.htm),win2K沒辦法,但正文不采取任何措施都能正確顯示,是繁體的。 【使用】 一、照一般WINDOWS軟件習慣。 二、善用鼠標右鍵,“編輯、打印”等功能在此。 三、“簡易搜尋”可找“單字”,“進階搜尋”除“且”邏輯選項外,禁用單字。 六、關于類書的一點知識 1、源流與特性 我國的“類書”相當於今日的百科全書,是頗具特色的一種工具書。宋王應麟《玉海》:“類事之書,始於皇覽”。可知,類書起源於魏文帝時代編纂的《皇覽》,其後歷代遞相沿襲,至明成祖時敕纂《永樂大典》,卷冊最具規模,可惜今所存世者,缺佚甚多,約僅及原書三十分之一。所幸,清代康熙雍正朝又纂輯了一部傲視古今中外的巨型類書 ---《古今圖書集成》,而且完整的保存迄今,成為查找古文獻最重要的工具書。 “類書”的體裁頗為特殊,《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類書類小序提到:“類事之書,兼收四部,而非經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內,乃無類可歸”,四庫提要只是沿襲《隋書經籍誌》的舊慣,將類書歸入子部。也就是,“類書”不是經書也非史書,不是子書也非集書。事實上,像《古今圖書集成》這樣一部大型類書,它是既經也史,是子也是集,因為它包括我國一萬五千多卷經史子集的典籍,融合為一。它的著者陳夢雷在《松鶴山房集》卷二“進匯編啟”云:“凡在六合之內,巨細畢舉,其在十三經,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遺。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刪一二”,這部大書在字數上有一億四千四百萬字,五十萬頁,內容確實浩瀚無比。 清代乾隆朝編有另一部巨著《四庫全書》,同樣也是集四部之大成。《古今圖書集成》與《四庫全書》雖可匹配,但性質卻不同。因為《四庫全書》是叢書而非類書。《四庫全書》收入的古籍約有三千四百余種,每種書都保留原書的面貌,並未將各書之內容裁剪類聚成篇。《古今圖書集成》則將我國一萬五千多卷經史子集的典籍“縷析條分”、“隨類相從”,融合為一。是則類書是文獻的匯編,具有由分類及主題檢索的索引功能。類書是以“文獻信息”為單位,叢書則是以“圖書”為單位。以今日的眼光,類書實是一部古文獻的數據庫。 2、體制與內容 類書既是一部合千百種書為一書的巨著,如何充分有效的提供今人使用,確是一項課題。類書的本身其實也具有檢索的功能,舉要而言: (1) 縷析條分,匯集群言:類書離析每一部書的內容,再依據主題類聚。從以“圖書”為單元,變為以“文獻信息”為單元。 (2) 分類編排、隨類相從:將每一部古籍的內容離析之後,依主題類聚成篇。計分:六大“匯編”、三十二“典”、六一一七“部”。亦即分六大類,每一“匯編”其下再分三十二個“典”。“典”之下又分“部”,形成:匯編、典、部的三層結構。 (3) 區分款目、標題隸事:工具書特色是“分條列款”且“款款並列”。《古今圖書集成》亦如是。每“部”之下,分為: ①匯考:各主題之下以年代匯集文獻。 ②總論:一般性的論文或針對某一問題的概述。 ③列傳:與主題有關的傳記數據。 ④藝文:以詩詞歌賦為主題的文學作品。短的全引,長的摘錄。 ⑤選句:在特殊的佳作中選取佳句,可供采擇之用。 ⑥紀事:包括瑣細的史事與逸話亦可傳者。筆記小說中的故事大量囊括。 ⑦雜錄:凡是典籍中零碎的部分,考究欠真,難入“匯考”的;或議論偏駁,難入“總論”的;或文藻未工,難入“藝文”的,統收於此。 ⑧外編:古代作品及思想,荒唐難信的或譬喻臆造的,俱錄於此。 ⑨圖表:用來平行列舉,一目了然。如:星躔、官度、紀元等。 ⑩圖像:用來顯示文字所難表達的一切。如禽蟲、草木、器物、服飾等。 地圖:專用於地理部分。 考證:訂正原書的錯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