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華宫藏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率我真 2013-05-09

重華宫藏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重華宫藏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這二天在翻閱清雍正六年(1728)內府銅活字印本的《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的大書,僅目錄就有四十卷之多。此書的編纂、價值、版本、流傳,以及研究論著等等,裴芹先生有《古今圖書集成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敘述得很清楚。

 

        這部書二十二年前我曾在「哈佛燕京」翻過,那時是在美國當訪問學者,第一次在該館的善本書庫中見到時,真有一番感慨,因為不僅那五千零二十冊,裝在五百零二函中,整整齊齊地佔了幾個書架,有「書墻」的感覺,而且想到的是1940年以前,「燕京」是通過什么關係才收藏到這部難得的書。

 

        我關心《集成》,主要是它的印數和如今究竟還存多少。

 重華宫藏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按,清《內務府奏請查武英殿修書處餘書請將監造司庫等官員議處折》(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十八日)云:「又有不全《古今圖書集成》一部,內每典缺欠不一,共少六百八十二本。查此一書,於雍正六年刷印六十四部之後,並未重印。今已將各處陳設,並頒賞現存《古今圖書集成》數目,按冊遂一詳查,與原印六十四部之數相符,是此一部,或係當時初印樣本,歷年久遠,遂至散佚不全。」「又有成書十種......查明檔冊既所不載,而通行各書,現在亦俱不缺少,實為餘書無疑。但其何以有此餘書,現在官員柏唐阿等俱稱實不知來由。臣等再三詳察,此項餘書,蓋係從前初辦通行書籍之時,該處官役人等就版私行刷印,或欲自用,或應親友所求,甚或希圖市賣以漁利,其情弊所必有,迨後查核漸嚴,不敢持出,日復一日,年久人更,遂至遺留在庫,恐不出此弊。」則此活字印本當時或不止印六十四部及樣書一部,當時的私印必不敢多,蓋部頭大,不易為也。

 

        實際上,康熙五十九年玄燁已發諭旨,定下《集成》印刷六十部。雍正元年蒋廷錫、陳邦彦等奉旨担任正副總裁後,有摺子奏上雍正帝:「今查得六十部之外,館中分刷六部,亦应归入官书之内。其修書人員,陳夢雷所取八十人,今除陳聖恩、陳聖眷已經發遣,周昌言現在緝拿,汪漢倬、金門詔已經黜革,其陳夢雷之陳夢鵬、姪陳聖瑞、陳聖策,應驅逐回籍。林鐔、方僑、鄭寬、許本植四人,皆福建人,係陳夢雷之親,林在衡、林在莪二人,係已革中書林佶之子,亦應驅逐,李萊已先告假,王之栻从未到館,亦應除去外,存六十四人。臣等就所分校之書,察其勘對勤惰,學問優劣,若果校對用心行走勤謹,書完之日,臣等列名具奏請旨。倘有怠忽懶惰者,即時驅逐,或有生事作非者,臣等指名題參黜革。庶勤謹者,益加勉勵;怠忽者,亦知儆懼矣。」可見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是迅即調整陳夢雷的八十人編輯班子,發遣、緝拿、驅逐回籍,不一而足。其它人等,則區別對待,落實政策。

 重華宫藏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蔣廷錫有折子(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七日)說到他到古今图书集成館工作的事,云:「隨於初八日到館,同在館人員先将通部卷数查明,查得《古今图书集成》共一萬卷,已刷过九千六百二十一卷,未刷者三百七十九卷。臣廷錫、臣邦彦將已刷過之書,每人先各分校十卷,一卷之中,必有十餘頁錯誤應改印者。是雖名為将完之書,其未完工之工,实有十分之四也。臣等一面將未刷之書,令在館人員詳細校對刷印,一面將已刷之書,令在館人員分卷重校,臣廷錫、臣邦彦再加總閲,務期改正無誤,仰副皇上命臣等至意。」由此可見,雍正帝即位時,集成巳刷印了百分之九以上,從蒋氏接任後,主要精力是後續校對、修正與裝訂。古今图书集成館于雍正元年正月开館,至三年十二月告竣,印出的是五千二十本,計五百二十套。當時存留的六十名工作人員,每人二日限定校书一卷,及校看刷印排版收发书籍从无迟误。除進呈本外,尚有六十三部。

 

        《集成》於雍正六年印出後,一直沒有頒發。直到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初二日,弘曆才有最高指示,《清内府刻书檔案史料彙編》載是日内閣奉上諭:「大學士舒赫德、于敏中著各賞《古今圖書集成》,其收藏傳付子孫守而弗失。再,已故大學士劉統勳一體賞給,不意其猝爾身故,未及身預,因念及伊子克世其業,亦著加恩賞給一部。欽此。」

 重華宫藏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沒隔多少時日,五月十四日内閣又奉上諭:「因思内府所有《古今圖書集成》,為書城鉅觀,人間罕觀,此等世守陳編之家,宜俾尊藏勿失,以永留貽。鮑士恭、范懋柱、汪啓淑、馬裕四家,著賞《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以为好古之勸。又進書一百種以上之江蘇周厚堉、蔣曾瑩、浙江吳玉墀、孫仰曾、汪汝瑮及朝紳中黄登賢、紀昀、勵守谦、汪如藻等,亦俱藏書舊家,並著每人賞給内府初印之《佩文韻府》各一部,俾亦珍为世寶,以示嘉奬。以上應賞之书,其外省各家,著該督撫鹽政派員赴武英殿領回分給,其在京各員,即令其親赴武英殿祗領。仍將此通諭知之。欽此。」這件差事是交給于敏中辦的。

 

        是日,于敏中謹奏,「蒙發下《古今圖書集成》十一部,交臣擬備各省行宮陳設外,其餘擬賞各省交送遺書最多之家。今臣恭擬各省行宮七處,陳設各一部,餘四部擬賞進書五百種以上之鮑士恭等四家各一部,俾得寶貴尊藏。又查交書一百種以上者,均經奉旨於所進書内,查其最佳者呈覽,奉有御題。通計進书一百種以上者,在京及外省共有周厚堉等九家,謹擬賞以《佩文韻府》初印本各一部,用示嘉奬。並擬寫明發諭旨進呈。所有擬備陳設及擬賞之處,另行分繕清單,恭呈御覽。是否,伏候訓示。謹奏。奉旨:所辦甚好。欽此。」

 

        于敏中擬的各省行宮陳設《集成》清單共七部,為天津柳墅行宮一部、山東泉林行宮一部、江寧棲霞行宮一部、揚州天寧寺行宮一部、鎮江金山行宮一部、蘇州靈岩行宮一部、杭州西湖行宮一部。以上都已通知經管之各督撫、鹽政派員至武英殿領取。於此,可知《集成》不僅是由武英殿雇工鑄銅字並刷印,即使是印出之本亦均存置於武英殿內。

 

        《集成》所印之書有兩種紙張,一為開化紙,一為太史連紙。查《故宮殿本書目現存目》,著錄內府文淵閣藏太史連紙一部,乾清宮藏開化紙一部(內缺一冊),皇極殿藏開化紙、太史連紙各一部。此外如翰林院寶善亭及圓明園內之文源閣、熱河行宮之文津閣、遼寧故宮內之文溯閣和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各一部。其餘官員和民間所獲賜頒者有張廷玉(二部)、劉統勳之子、舒赫德、于敏中、劉墉以及鮑士恭、范懋柱、汪啟淑、馬裕等。

 

        當時《集成》除去樣本,共印六十四部,那記載中的置放各省行宮及各閣、各殿及頒送官員和民間所獲賜頒者,總共二十八部,尚餘三十三部。

 

        目今文宗、文匯、文源及各行宮所藏早已燬於戰火,私人藏者,二百年來也迭經喪亂,歷遭兵燹,存世無幾。除哈佛外,美國普林斯敦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也有全帙,觸手如新,鈐有「寧邸珍藏圖書」朱文長方印,當為原藏王府者。陳紀瑩先生寫道「現在葛思德收藏的《古今圖書集成》是世界上現存原版本三套或四套之一。因為五零二零冊書籍,是由幾套不完整的同類書湊起來的。義理壽可能花了極少數金錢,便買到這套完整的巨著--附帶著不少多餘的冊數,以備遺失後的補充。」(見《胡適童世綱與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頁56)葛館藏本我雖曾翻過,但如此之說,還是第一次知道。

 

        韓國奎章閣藏有一部,5,022冊,是全帙。為乾隆四十二年(1777)即朝鮮正祖元年時,從中國北京收購的,書中有「朝鮮國」、「弘齋」、「萬機之暇」、「極」等正祖皇帝的鈐印。英國大英博物院圖書館也藏一部。又聞諸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及德國柏林圖書館各藏一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有《集成》一冊,為第二百四十九卷,屬皇極典。日本内閣文庫所藏亦為殘帙,佚學行典卷241至260、文學典卷65至66、77至80。

 

        2000年之前,在古籍善本的拍賣會上,《集成》的銅活字本每冊約500至800元。曾幾何時,2005年11月29日,天津立達拍賣了《集成》零本一冊,竟以人民币二萬三千元成交。而2006年6月2日,北京德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古籍文獻暨書畫春拍會上,《集成》一冊,成交價為人民幣一萬二千一百元。

 

        《品花寶鑑》是道光年间的小説,作者約生於乾隆五十六年,卒於道光二十八年後,書中第四十五回「佳公子踏月訪情人  美玉郎扶乩認義父」中說:「还有一部《圖書集成》,這部書是个難消的,心上要想求子雲置這部書,情願減價,只要三千銀子。」同回还寫道:「子雲道……《古今圖書集成》我雖有一部,這個也只好我們留下罷。這個書也不過如聾子的耳朵,擺設而已。」第四十六回「眾英才分題聯集錦  老名士制序筆生花」中又寫道:「將《圖書集成》裝了五大車,送進怡園,子雲只得收了含萬樓上,倒就擺滿了五間大楼。」可知当時《集成》作為商品可以買賣,或是從王府、宮中、大吏處所得,然而既減價為三千两銀子,那原價又是多少呢?


      「燕京」本為太史連紙,原藏宮中,惟不知何時流入民間,並於1940年前再轉入「哈佛燕京」的。此本鈐有「重華宮寶」、「五褔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三璽,可證為弘曆親閱藏書。重華宫,位于紫禁城月華門西百子門之北(内廷西路西六宮以北),原為乾西五所之二所。弘曆为皇子時居第。弘曆登基后,大學士張廷玉、鄂爾泰擬此宮名為「重華」,意在頌揚弘曆有舜之德,繼位名正言順。「重華」語出《書?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孔颖达疏云:「舜能繼堯,重其文德之光華。」重華宮沿用乾西二所之三進院落格局,前院正殿为崇敬殿,中院正殿即重華宮,有左右配殿,东配殿為葆中殿,殿内額曰古香齋,曾收貯《集成》;西配殿曰浴德殿,殿内額曰抑齋,为弘曆書室。每歲新正,帝賜內廷詞臣茶宴於此(見《清會典事例》卷八六二工部宮殿)。

 

      蔣復璁先生曾回憶在北京時,看見文渊阁的陳設,即是「在閣下正中寶座兩旁前面各有一個書架,陳列《圖書集成》一部,如目錄及字典等放在閱覽室內,便利檢閱。」那「燕京」的這部重華宮藏本則不知放在古香齋的什么位置了。

 重華宫藏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還想說明的是,重華宮本除了乾隆三璽外,在目錄中有數函鈐有「禮部官書」而無三璽,這或許也配了數十冊禮部本。另外我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即鈐有三璽的頁面上,都有一張略大於三璽的太史連紙,這是防止三璽鈐在頁面防止印油滲出的保護措施,也是很正常的,過去我在上海圖書館時,在善本書上蓋過不少印,每打完一冊即拿一張小塊宣紙放在鈐印上,在「燕京」也是如此。但此部那略大於三璽的太史連紙,卻是裝訂在書內,這證明鈐印是打在未經裝訂的頁面上,而不是在已經裝訂完竣的書上鈐印,這是和其它的所有古籍上面的鈐印先後有區別。

 重華宫藏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了《集成》,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徐州市圖書館有全帙。上海圖書館(缺十二冊)、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寧波天一閣均為不全之本。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最多,共有三部,舊藏於文淵閣、皇極殿與乾清宮。前二部都是5020冊,可惜第三部缺了一册(目録中缺卷三、卷四),所以为5019册(也算全)。文淵本为太史連紙、皇極与乾清本为開化紙。按,楊玉良先生有「古今圖書集成考證拾零」(載《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1期),說全帙為北圖、上圖、北京故宮、台北故宮(三部)、杭州圖書館、天一閣、嘉業堂、倫敦、巴黎,柏林,計十二部。

 

      如不計殘缺之本,《集成》大約全帙存世有十三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