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论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furong1966 2008-04-15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论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日期:2008-01-09 16:29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农民日报
        

  改革开放近30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逐步发展,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长期以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分割体制强化了二元结构,并由此造成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使城乡差别制度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关键在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全面推进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的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迈出了重要一步。以此为起点,还需要进一步对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贴标准,扩大覆盖面,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补足标准,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选派和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鼓励和组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国家补助标准,适当增加农民个人缴费,规范基金管理,完善补偿机制,扩大农民受益面。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药品监督,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优先在农村落实扩大免费预防接种范围的政策。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方面,针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刚建立、标准较低的实际情况,国家将着力建设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需要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书屋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适当提高农村扶贫标准,集中力量解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殊类型地区贫困问题。此外,还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进度,增加农村沼气投入,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切实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以乡镇政府改革为重点,优化基层公共资源配置。长期以来,支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不是公共财政,而是农民自己。这就需要以保障基层财政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强化基层政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保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以乡镇政府改革为重点,优化基层公共资源配置,使乡镇政府把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整合农村各种资源,以较低的行政成本为农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服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同样需要统筹解决。

  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的基础。特别是针对农村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公共服务匮乏的贫困地区,制定更加有力的支持政策尤显紧迫。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着眼于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切实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