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女记者张泉灵:用行动感动中国,用声音感动世界

 春雨 2008-06-26

 

最美女记者张泉灵

 

作者:三峡在线

 

篇文章三峡在线很久以前就想写了。因为她曾经用她的行动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如今,在听了她的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会报告全文《汶川·向世界报道》之后,三峡在线觉得也用她的报告与她的声音感动了全世界。她,就是地震前线央视女记者张泉灵。

 

5月12号,张泉灵在珠峰呆了一个月之后回到了拉萨,当她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的时候,5·12汶川大地震发生。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一种职业的天性与记者的责任驱使她做出这样的决定:直接奔赴灾区一线,参与央视迅速启动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大型直播专题节目,为全国观众在第一时间带来灾区一线的报道。

 

事实上,在三峡在线记忆之中,在最危险的地方第一时间发回独家报道总有她的身影。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之中,她总是出现在最核心的部位。就像这次奥运火炬的珠峰传递的大型直播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高海拔地区连续工作十几天,对一个女记者来说,生理和心理都是个考验。然而,在她得知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她一天都没有休息,也顾不上一岁多的孩子,毫不犹豫地申请从拉萨赶到成都,并立即赶往北川县进行报道。面对灾区的满目疮痍与生死离别,张泉灵以她坚强、从容与镇定的职业形象感染了无数观众。

 

 

张泉灵发回的第一条报道

 

她于5月13日下午三点半左右从成都出发,一路往北,历经三个多小时,抵达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县。在北川县入口前的山脊公路转弯处,三峡在线看到了她发回了第一段为期四分钟左右的现场报道。晚上22点左右,张泉灵转移到了绵阳的避难体育馆附近,发回第二段现场报道,也约四分钟。

 

 

张泉灵在直播救援现场

 

作为一名女记者,女性特有的温柔使她的情绪时刻与救灾现场联系在一起。14日傍晚,在营救都江堰幸福新村一位被压在坍塌楼房下56个小时的妇女过程中,当被困妇女被解救出来,全场一片掌声,声音已经沙哑的张泉灵大声地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说,“现场一片欢呼之声,这是对生命的礼赞。而掌声响起之后,这里的救援工作还要连夜地继续进行。我们也会向全国人民继续传递这里的情况。”此时天已经黑下来,张泉灵和她的团队,跟消防官兵一起努力了十几个小时。

 

危险时时伴随着他们。在漩口,16个人挤在一个非常狭小的帐篷里休息了一晚上,所有人都没敢脱鞋,因为担心随时可能发生余震。在返回都江堰的途中,报道队伍刚经过一个非常狭窄的路口,后面500米高的山突然全面崩塌,如果稍慢一些,就可能是生死相隔了。在描述这些经过时,她从容而镇定。

 

连续的奋战,可以看出张泉灵已经很疲惫,但是她坚强的身影仍然在抗震最前线。不仅张泉灵的敬业精神得到观众的敬佩,她的业务素养也得到认可。她在报道现场时思路清晰,真实客观,全面细致,总能说出观众最想知道的真相和答案。

 

 

张泉灵以她坚强、从容与镇定的职业形象感染了无数观众

 

由于连续奋战,她来不及化妆,据说连隐形眼睛也来不及戴。在电视镜头里显得素面朝天,疲惫不堪,但在观众心中,她是最美丽的。“我因新闻而美丽,新闻因我而美丽”,这是张泉灵恰如其分的自我描绘。今天,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感动不仅仅来自于灾区一线的那些现场报道,同时,三峡在线相信还有一个细节也足够让所有人感动。因为在灾区采访,她不能参加央视的募捐晚会。白岩松现场连线她的时候,在她报道完相关内容之后,就在马上要放下电话之前,张泉灵对白岩松说:“岩松,我拜托您一件事情,我跟我爱人商量了,这次我捐10000元。您先替我垫上,我回去就给您。”白岩松肯定地告诉她:“你放心,今天晚上的捐款里一定有你新加的这笔。”此时此刻,她的这份爱心更让人感动,虽然身在灾区,但仍然不忘自己的爱心捐助。或许,会场响起的热烈的掌声足够说明一切。

 

如果说昨天张泉灵所做的一切是在用她自己的行动感动了中国的话,那么在她从灾区回来之后,她在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会中所做的报告《汶川·向世界报道》却是用她的声音在感动整个世界。这样一种文字,这样一种声音,让我们听到了来自一个一线记者的最真实的感受,更让世界聆听到了来自于汶川的最真实的声音。

 

三峡在线也不想评论太多的内容,下面让我们从这样的文字与这样的声音中聆听这样的感动吧…… 

 

 
张泉灵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会报告《汶川·向世界报道》的视频
 

  

张泉灵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会报告全文《汶川·向世界报道》

 

 

 

张泉灵在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会上做报告《汶川·向世界报道》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5月12号,在珠峰呆了一个月之后我回到了拉萨,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大地震发生了。北京、台湾、日本都有震感!我的第一反应是:唐山大地震影响到了14个省,这可能是比32年前更大的一次灾难,而前方灾情不明!情况不明的时候是最需要记者的时候!我得去现场!我知道高原下撤以后的第一原则是休息,我也很想家,想不满两岁的儿子。但是这时候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职业的天性。

 

经批准,5月13号,我挤上了震后拉萨飞往成都的第一班飞机。

 

帮助外面的人搞清灾区的情况是这个时候记者的第一责任。太多太多灾区的情况,抢险救灾的人要知道,受灾的群众要知道,党中央要知道。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从未有过的沉重。到达四川的当天下午,我们报道组立即动身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

 

交通断了,通讯断了,余震不断。尽管做了心理准备,灾难还是击碎了我的想象。要快,要让外面尽快了解灾区的情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雨中发回了我在灾区的第一条报道。

 

路,是生命线,也是抢险救灾的关键。奔向震中的途中我不停地问自己:灾区的路到底怎么了?通向震中汶川的路为什么还不能打通?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镜头对准这条路,去引导人们的视线。 

 

5月14号,我沿着汶川方向,奔向213国道,踏进了打通道路的现场。观众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几乎半座山塌下来,路不见了。而这条路原本只有7、8米宽,一边在塌方,一边是临着岷江的悬崖。工作人员上得去,但是展不开。这条报道,也许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它把大家的疑问解开了,责难不见了,人们焦急的心情也冷静下来,开始积极地帮着出主意,怎样才能使修路的进展快一些。

 

在灾区的人民处在惊恐与悲伤中的时候,特别需要鼓起勇气,在废墟上没有比活着把人救出来更让人振奋的了。5月14号,都江堰的幸福小区发现了幸存者,救援者开始与死神搏斗。我想虽然压在废墟下的人我们连姓名都不知道,但电视机前有无数的人关心着她注视着她。我想让他们看到:坚持,奋斗,我们就一定能获得重生!我向现场的领导建议直播救援过程。那天晚上,我知道很多人都守在电视机前,他们的心通过我们的直播与灾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那一片废墟有三层楼高,里面充满了空洞和尖利的钢筋,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整个直播过程中,我被指定站在一个巴掌大的位置,只能说不能动。四川台的摄像张业伟在黑暗中拍摄一刻也不能停止,他要紧盯着寻像器里的画面,余光还要观察周围的情况,根本顾不上脚底下。在起吊一块水泥板时,我们脚下的断梁被拉动了,原本安全的地方变得很危险。但消防官兵继续救人,我们也继续报道,没有人离开。战士们紧张有序又小心翼翼,我们的镜头尽量地靠近跟随。几个小时后,受困者终于被抬出来了,她活着!现场一片欢呼声,我的耳机里也传来北京演播室里的欢呼声。我知道,电视机前守候的人们也会欢呼。我在现场用最大的力气喊着:"这欢呼是对生命的礼赞!"外面的人不抛弃,里面的人不放弃!救人的是英雄,被救的同样是英雄!这,就是我们一线记者要传递的精神--以人为本。

 

5月15号,我们跟着部队徒步奔向震中,因为两件事情要让观众搞明白:第一,震中的乡亲们情况到底怎么样?他们最需要什么?第二,进去救援的战士们要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怎么解决这些困难?

 

行进的路,有时候我觉得比在珠峰还难。那不是一条安静地等你踏上去的路,不断的余震、松软的塌方层、滚落的石块,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滚石区,我们刚通过不久就再次塌方,半个山体扑下来,覆盖了我们经过的道路。我们没停下脚步,边走边拍。

 

经过不停顿的9个小时,我们紧随部队到达漩口镇,那已经是5月16号的凌晨一点。紧张、饥饿、劳累,我真的想躺下什么也不做,但一想那么多人等着里面的消息,我们立即投入采访工作。天蒙蒙亮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几根从废墟里捡来的木头蒙上一块塑料布就是帐篷了,外面整整齐齐放着三块牌子:漩口镇党委、漩口镇人大、漩口镇政府。旁边,战士们已经展开了救援,当地的乡亲们给部队送来了他们仅有的蔬菜。那场景,在我的头脑中定格了,那画面让我震撼:灾难降临了,但我们有党在、有政府在、有人民军队在,老百姓就有信心在!于是,我们用了一个长长的镜头。我要用这个画面把这样的信心传递给全世界。

 

5月17号,我们进入汶川亟待救援的"孤岛"耿达乡。面对满目疮痍,无论谁到现场都会有一种揪心的痛。可当问到受灾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有一位受灾的群众对我说:"给我们送点玉米种子来吧,赶着现在种下去,秋天我们就有吃的了。"那不是一句当时就会让人热泪盈眶的话,却让我心里反复回味。这就是我们最质朴的乡亲,遭受了那么大的灾害,失去了那么多亲人,但他们想要的却是种子!种子不就是希望吗?这就是我们那么多人奔赴灾区的原因啊!我就是要把这希望的声音传递出去,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观众打电话给我,说:你真棒,在镜头里总是那么冷静。其实我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5月20号我到都江堰去拍摄寻找处理遗体的情况,虽然救援人员很早就知道遗体在哪里,但是为了死者的尊严,战士们都是用手扒手挖。当听说遇难者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母亲在灾难来临时跪着用身体保护孩子,我完全失控了,转身躲进一个帐篷里放纵泪水喷涌而出,我要把我心里的痛哭出去,我要把所有的积郁都哭出去,擦干了眼泪,我才走出帐篷。在镜头面前我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

 

在灾区可能有数千名记者,中央电视台先后有数百名记者前往一线,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和我一起强行军9小时的摄像张春喜已经51岁了。为了多带设备,他必须少带水和食物。战士走,他边走边拍,战士停下休息他还在拍。进入震中因为胸闷他一直不敢躺下,他有心脏病,还是平足!

 

我的同事冀惠彦大校,55岁了,从战场到各种抢险救灾都冲在前面。他在灾区是靠着临时从办公桌上抓来的一把降压药支撑着。在从水上冲击映秀时,滚石的涌浪打翻了冲锋舟,落水后他始终没有放掉手里的摄像机,死里逃生,一上岸就去发消息,为的是让观众和受灾群众看到:又一条生命线打通了!

 

我的4个进行航拍的同事曾经被困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两天多的时间,靠吃野果坚持着。天气多变,地形复杂,山谷里各种切变风对他们简单的飞行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抢险救灾进行航空拍摄!

 

一份帮助,乘以13亿就能帮灾区度过难关!一份关爱,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份信心,乘以13亿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而在灾区奋战的记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笔、手中的话筒、手中的镜头去做好这个乘法!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人性的方式,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坚韧与大爱!

 

这就是最真实的中国,我的祖国!谢谢大家!

 

毫无疑问,在抗震救灾中,张泉灵是最美丽的一线女记者。美不仅仅在于她的外表,更重要的是美在她的行动,她的声音。她应该获得我们的尊敬!

 

附:张泉灵简介

 

 

 

 

 

知性而美丽的张泉灵

 

张泉灵,祖籍浙江宁波,1973年6月6日出生于上海。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97年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在校期间,张泉灵就主持了北大与央视共同制作的《中华文明之光》。进入央视后,她先后担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主持人。张泉灵在《中国报道》任职期间,所主持的经济类访谈节目得到经济学界的高度评价;进入《东方时空》后在大型直播节目中崭露头角,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直播及最近的“见证三峡135”,成为央视具有大型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