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息隐能量场与新宇宙观1:前 言

 昵称49007 2008-07-08

  “全息隐能量场”是国际性的广义进化论研究小组负责人、著名系统哲学家E·拉兹洛提出的极富想象力、大胆而又新颖的科学假说,据此对发生在宇宙和我们这颗行星上的进化过程,特别是科学至今解释不了的许许多多现象,提出了更为深刻的和全新的解释。

 

  与“广义进化论”这个称谓摆到一起,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提出的生物进化论似乎可以恰当地称为“狭义进化论”,因为它只研究生物进化,特别是由猿到人这一段。达尔文进化论在打破神创论方面有石破天惊之功,在奠基科学的进化论方面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他提出的随机变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这一套新物种形成的机理,顶多是抓住了进化的部分机制。他自己多少意识到了这一点,后半生一直在苦思冥想这样的问题:怎么解释眼睛的进化?为什么会进化出这么精巧的眼睛?孔雀美丽无比的大尾巴是怎么进化出来的?难道非进化成这个样子它们才能生存下来吗?长颈鹿的脖子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真是为了吃树顶的叶子才进化成这个样子吗?然而致命的缺陷是地下的化石挖出来的越来越多,但众多物种渐变进化的中间环节却始终找不到棗它们很像是一批一批地在极短的时限内突然冒出来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些问题,在纪念达尔文逝世100周年的时候才会有人写书问“达尔文错了吗?”

 

  在达尔文离世之后的100多年里,进化论在许多地方有非常重要的发现和推进,例如生物进化论被推进成社会进化论,发现了生物遗传基因并建立起分子遗传学,创立了灾变理论和群体遗传学。20世纪中期以后,建立了关于宇宙进化的大爆炸理论并获得了许多有力的证实。更有系统科学异军突起,出现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这几种解释生命起源的自组织理论,奇妙的混沌理论及相关的分形分维数学加深了我们对宇宙和生命复杂性的认识。

  这些进展显示,如果我们把这十几门学科的成就连缀起来,进化的整个画面棗从大爆炸到意识和全球问题棗似乎应当是完整和清晰的了。我相信,这就是拉兹洛在80年代中期成立广义进化论研究小组的初衷和抱负。可是,当他真正把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系统学、哲学等领域从事进化理论研究的一批专家集合到一起,并把他们的成果连缀到一起之后,他发现进化的整体画面远不是完整和清晰的,有相当多的断裂、谜团和概念黑洞。于是,他投入了探寻“空缺因素”的紧张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阅读、思考,同处在各学科前沿的科学家们讨论,他提出了场是宇宙的终极实在的思想,进而发展出了本书讲述的具有全息记忆的隐能量场的理论。他先把这种场称为“ψ场””,后又把它称为“亚量子层次上的真空零点场”,详细描述了量子真空相互作用的机理。他相信,这就是宇宙进化全景式图景中的根本性的空缺因素。这样一来,他就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观和新的进化理论。我们感觉不到的那个无形的隐能量场像是汪洋大海,我们感觉得到的这个有形的世界不过是浮现在上面的涟漪和岛屿。这个有形世界发生的任何动静都会迅速传遍那个隐能量场,并按全息记忆图式的方式留下永久的记忆。进化过程连同它的最高产物棗人的大脑,始终同这个具有全息记忆的隐能量场保持着通讯,不断从中提取信息,又不断留下新的信息。

  拉兹洛的全息隐能量场理论不但能对宇宙进化过程,特别是生命进化过程,提出更圆满的解释,而且还能对许多更高级、更玄妙的精神现象提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如意识、灵感、心灵感应、超距作用,甚至还有前生经验和某些人体特异功能。同我们国内的全息理论和特异功能研究相比,拉兹洛的全息隐能量场理论的科学性要强一些,理论性要深一些,涵盖面要广一些,因为他广泛地吸收了西方科学前沿的许多重要的新成就和新理论。

 

  尽管这样,全息隐能量场理论毕竟还处在科学假说的阶段。它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证实,那肯定会引发一场科学和哲学的革命,也可能长久得不到证实;但是,不管怎样,它至少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激发起我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险活动,现在还远未完成,每当我们到达了一道地平线时,一道又一道新的未知的地平线又出现在眼前。

 

  需要说明的是,拉兹洛近年来在全息隐能量场理论方面先后发表了三本书,为避免食洋不化,我邀请几位中青年学者将三本书都逐字逐句翻译出来。第一本书《有创造力的宇宙》 (TheCreative Cosmos)由钱兆华、刘文海、周继红译成中文。第二本书《相互联系的宇宙》 (The Interconnected University)由黄传寿译成中文。第三本书《微漪之塘》 (The Whispering Pond)由钱兆华译成中文。在获得拉兹洛的授权之后,我又请钱兆华将三本书的内容融贯成一书;他做的工作很出色,内容的选择、结构的编排和文字的表达都很清楚和恰当。相对来说,我最后的审订工作就没有什么大的麻烦了。

 

  最后,请让我代表拉兹洛教授和几位中青年学者对“前沿科学与交叉科学”这套书的主编湛垦华教授,本书的责任编辑苏士学先生表示忠心的感谢。他们的支持和辛勤劳动使这项成果得以在中国呈现给科学界和学术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