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视频:包氏父子

 八里根 2008-07-15
 
  电影《包氏父子》观后

  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

  电影《包氏父子》改编自张天翼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三十年代在江浙水乡一个大户人家的老仆人——老包和他的儿子——包国维之间的生活片断:包国维5岁时死了娘,老包恳求东家把他留了下来赏口饭吃,并且按照东家的意思让他上学读书期望他能出息做个官改变家庭的命运。可是已经上到初三的包国维根本不争气,整天和公馆的少爷们厮混没有正经地读过书,终于留级,可是老包仍一味地溺爱孩子对他充满了期待。电影中淋漓地展现了老包的贫困和窘迫:每月只挣7块大洋,一件棉袍穿了15年还舍不得换,面对高昂的学费和书本费制服费老包更是一筹莫展,可此时的包国维还看着情色书刊伪装学习、伙同郭少爷调戏女生、向老包要高档头油等等,十足一个爱慕虚荣不学无术的不肖之子,终至于调戏女生事发被学校开除,且因打篮球时愣充英雄故意伤人而招致赔偿医疗费,一家人陷入了绝境,老包的希望也彻底破灭。

  电影频道在流金岁月栏目播出,我和妻子同看。妻子看到包国维的种种表现以及老包对孩子的溺爱气愤已极:哪有这么教育孩子的,咱儿子要这样我还能饶了他?!实在看不下去没有看完就走开了。

  的确,故事一方面表现了老包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软弱迁就,一方面表现了包国维不学无术的可憎可恶,但我认为这部电影绝不仅仅表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绝不仅仅是警示世人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还有更深的意义。

  这更深的意义在哪里呢?

  假如老包教子有方,包国维好学上进,也终于功成名就,最终也的确改变了老包一家人的命运,但是,同属于社会底层的更多的老包呢?!他们的命运可会改变分毫?

  毫无疑问,老包是三十年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代表,他们生活贫困,所得的收入只能是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而且还得保证不生病没有飞来的横祸。以他的收入状况是没有能力供养孩子一直读书读下去的。影片中包国维的学费课本费制服费加在一起超过了五十元,而且校服每年还要改式样,以老包每月7元的收入根本无力维持。所以正常的生活要求老包们必须量入为出,自己的家庭也就只能徘徊在社会的底层。

  也就是说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阶级仅仅依靠个人奋斗,或者可以改变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个体的命运,但是绝不可能改变整个阶级的命运。要改变整个社会最底层的阶级——被压迫的劳苦大众的命运,只有社会的整个体制发生本质的变化——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人,也就是被压迫者通过阶级斗争来获得自身的解放,舍此没有他途。

  所以,当前的崇信个人奋斗的人们只有极少数的人转变了自己的命运——或者做了所谓的官、或者做了什么明星、或者成了什么“精英”,也就是成为或者权力资产阶级或者经济资产阶级,绝大多数人该生活在自己本来的窘境中还是生活在窘境中,这是众多的下岗职工和破产农民的真实生活,是改革开放的“辉煌硕果”!

  同样的,要改变这些人的命运,只有老百姓真地成了国家的主人(“伟大”的改革开始以前我们的老百姓是做着主人的),只有我们的国家真地走在本质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也就是毛泽东指引的道路上。

  历史终究要向前走的,在一个短暂的时期或许可以有一些回转,但绝对是长久不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