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句经》_第一竟 雙品 Pa.thamo YAMAKA-VAGGO

 zhanxiaotan 2008-09-01
一 諸法〔註01-02〕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如輪隨獸足〔註01-03〕
 
二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清淨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三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若人懷此念,怨恨不能息。

四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若人捨此念,怨恨自平息。
 
五 在於世界中,從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註01-04〕

六 彼人〔註01-05〕不了悟:『我等將毀滅』〔註01-06〕。若彼等如※01-001※此,則諍論自息。

七 唯求住淨樂〔註01-07〕,不攝護諸根,飲食不知量,懈惰不精進,彼實為魔〔註01-08〕※01-002※,如風吹弱樹。

八 願求非樂〔註01-09〕住,善攝護諸根,飲食知節量,具信又精進,魔不能勝彼,如風吹石山。

九 若人穿袈裟,不離諸垢穢〔註01-10〕,無誠實克己,不應著袈裟。

十 若人離諸垢,能善持戒律,克己與誠實,彼應著袈裟。

十一 非真〔註01-11〕思真實,真實〔註01-12〕見非真,邪思惟境界,彼不達真實。

十二 真實思真實,非真知非真,正思惟境界,彼能達真實。

十三 如蓋屋不密,必為雨漏浸,如是不修心,貪欲必漏人。

十四  如善密蓋屋,不為雨漏浸,如是善修心,貪欲不漏人。

十五 現世此處悲,死後他處悲,作諸惡業者,兩處俱憂悲,見自惡業已,他悲他苦惱。

十六  現世此處樂,死後他處樂,作諸善業者,兩處俱受樂,見自善業已,他樂他極樂。

十七 現世此處苦,死後他處苦,作諸惡業者,兩處俱受苦,(現)悲『我作惡』,墮惡趣更苦〔註01-13〕

十八 現世此處喜,死後他處喜,修諸福業者,兩處俱歡喜,(現)喜『我修福』,生善趣更喜。

十九 雖多誦經集〔註01-14〕,放逸而不行,如牧數他牛〔註01-15〕,自無沙門分。

二○ 雖誦經典少,能依教實行,具足正知識,除滅貪瞋癡,善淨解脫心,棄捨於世欲,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門分。
 
注:

〔註01-02〕  「法」即「達摩」(Dhamma)。這裡第一頌為不善法。第二頌為善法。

〔註01-03〕  原文 Cakka.m va vahato pada.m 應譯為「如車輪隨於拖車之獸足」。

〔註01-04〕  原文 Sanantano 為古代之意。古法(Sanantano Dhammo 或 Poranako Dhammo)即指一切諸佛與諸佛弟子,所共同遵守的永久不易之法。

〔註01-05〕  「彼人」指諍論的人。因此經乃世尊在祇陀林中針對俱生皮(Kosambi)的諍論比丘而說。

〔註01-06〕  原文 Mayam Ettha Yamamase 直譯應作「我等將滅亡於此(諍論)中」。即為此諍論所困而走上毀滅之途。

〔註01-07〕  見色身以為淨而好樂之。

〔註01-08〕  「魔羅」(Maara),這裡指情欲。

〔註01-09〕  「非樂」(Asubha),指不淨觀,如觀三十二不淨身等。

〔註01-10〕  貪欲等。

〔註01-11〕  如四種資具及十種邪見等。

〔註01-12〕  如戒定慧及正見等。

〔註01-13〕  由於他作了種種惡業,而引起的現世悲哀稱為「悲我作惡」;然而這種悲哀,尚屬有限,將來墮在惡趣中受報的時候,其苦無窮。

〔註01-14〕  巴利 Sahita 或 Samhita 有集合、合理、感化等多義,這裡是佛陀所說三藏的名稱。

〔註01-15〕  替別人放牛的人,早上把牛放出,晚上數過了牛的數目交還牛主,換取一天的工資而已。如果他希望去吃從牛所出的乳、酪、生酥、熟酥、
                      醍醐等五味則不可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