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句经》_第二竟 不放逸品 Dutiyo APPAMADAVAGGO

 zhanxiaotan 2008-09-01
二一 無逸不死〔註02-01〕道,放逸趣死路。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註02-02〕

二二 智者深知此〔註02-03〕,所行不放逸。不放逸得樂,喜悅於聖境〔註02-04〕

二三 智者常堅忍,勇猛修禪定。解脫〔註02-05〕得安隱,證無上涅槃。

二四 奮勉常正念,淨行能克己,如法而生活,無逸善名增。

二五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智者自作洲〔註02-06〕,不為洪水〔註02-07〕沒。
 
二六 暗鈍愚癡人,耽溺於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護寶。

二七 莫耽溺放逸。莫嗜愛欲樂。警覺修定者,始得大安樂。

二八 智者以無逸,除逸則無憂,聖賢登慧閣,觀愚者多憂,如登於高山,俯視地上物。

二九 放逸中無逸,如眾睡獨醒。智者如駿馳,駑駘所不及。

三○ 摩伽〔註02-08〕以無逸,得為諸天主。無逸人所讚,放逸為人訶。
 
三一 樂不放逸比丘,或者懼見放逸,猶如猛火炎炎,燒去大結、小結〔註02-09〕

三二 樂不放逸比丘,或者懼見放逸,彼已鄰近涅槃,必定不易墮落。
 
注:
 
〔註02-01〕  不死(Amata),又做甘露、涅槃。

〔註02-02〕  因不放逸的人證得涅槃境界,便不會再有生死輪迴的繼續。放逸的人如死屍ㄧ樣,不知向好的方面去努力。

〔註02-03〕  此頌接續前頌而來。「此」即不要放逸而住於不放逸。

〔註02-04〕  佛,辟支佛及阿羅漢的境界。

〔註02-05〕  證得涅槃必須解除四種軛--欲軛(Kaamayoga),有軛(Bhavayoga),見軛(Di.t.thiyoga),無明軛(Avijjayoga)。

〔註02-06〕  猶如較高的陸地,可以作避免水災的安全處。智者自己證得阿羅漢果,即不為煩惱所擾。

〔註02-07〕  是貪瞋癡等煩惱。

〔註02-08〕  「摩伽」(Maghava)是帝釋(Sakka)的別名。他未成帝釋之前在人間的名字叫摩伽。因他勤於掃地,以此功德,得為諸天之主。

〔註02-09〕  「結」(Samyojana 或 Sannojana)在佛教的特殊意義,是指煩惱(Kiles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