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取经这个词的初识,还是来自于几十年前的那部经典《西游记》。故事里的师徒五人,一路斩妖除魔,历经磨难,终于取得真经。 这里的真经,其中就有我们很熟悉的《心经》。 清乾隆 《大士像并心经图》中国国家博物馆 从29岁离开长安,到47岁回到故土,玄奘带回的经书有657部。 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玄奘从西天取回的佛经,是印在纸上的,后来还掉到河里浸湿了。但事实上,当时玄奘取回的经文,并不是纸质的。 德宏州档案馆保管的贝叶经 事实上,在造纸技术还没传到印度之前,印度人是用贝树叶子写东西的,佛教徒们也用贝叶书写佛教经典和画佛像。 当时,从印度传入的贝叶经书附有带孔的护板,所以早期的经书依照贝叶经的形式左右会绘有两个圆孔。 西藏博物馆馆藏的贝叶经 写经的立意在于弘扬佛法,祈愿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广布人间,一部写经往往要历时数月乃至数年,方能完成,经纸难得,保存如此完好更是难得,从发愿抄经到结束,僧俗皆投注极大的心血。缘起时,排除万难,广结法缘…… 清代藏纸老经书 图片资料来源:龘藏 · 盛世典藏专场 本套经书是以藏族传统做法的藏纸为承载材质,肃穆庄严,凸显出经书尊贵、高洁的宗教本质。 红色黑色字体规规整整排列,其中没有过多装饰,却比常见的经书多出大约三分之一的页数,在佛教中,经书的地位极为崇高,如此多心血的智慧结晶,真真殊胜至极! 经书用以传统工艺,手书,雕版,印刷。字体大成,书法优美,线条精炼自然流畅,沉稳大气,版面布局规整有序,可见级别之高,具有非凡的加持力和宗教意义。 经书外面由深红色的布包裹 在佛教信徒的观念中, 经书代表着佛的语言, 保护经书的护经板 是佛徒香客顶礼膜拜的圣物。 纸质文物保存极其困难, 传承数百年,何其不易,又何其幸运 …… 【尚古堂,发现古物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