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几幅照片:

2005?摄于北埔慈天宫(雨后)

2001?摄于北埔慈天宫(日暮)

2005?摄于北埔慈天宫(夕照)
你会说,虽然是同一座慈天宫,但时间不同,光线不同,色彩、氛围完全不一样。但,如果我们抛开色彩、光线,只看建筑本身,你会发现,第一张的变
形最大、第二张次之、第三张再次之(注意屋脊的弧度),这就是不同焦距镜头的效果差异。
我们常常以为照片将我们眼睛所见的景象,忠实的纪录下来。实则不然,照片呈现的画面通常都有某种程度的变形,原因在于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视角。
- 人的自然视角约在 50 度左右。
- 焦距 50 mm 的镜头,视角 = 53 度(就135系统而言),称为标准镜头。(一说焦距 45 ~ 55mm 或 35 ~ 70 mm 为标准镜头)
- 焦距 <50 mm 的镜头,视角 >53 度,大于人的自然视角,观景范围较为宽广,称为广角镜头。
- 焦距 >50 mm 的镜头,视角 <53 度,小于人的自然视角,可将被摄物拉近,称为长焦镜头。
- 焦距 <24 mm 的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将有明显的大量变形,甚至到达扭曲的程度。(尤其是边缘)
- 焦距 >200 mm 的长焦镜头,将被摄物拉近的程度颇为可观,一称“大炮”(拍摄时切忌震动)。
- 焦距 = 135 mm 的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感觉不到鼻子会变大,一称“人像专用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