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句经》_第三竟 心品 Tatiyo Cittavaggo

 zhanxiaotan 2008-09-11
三三 輕動變易心,難護難制服,智者調直之,如匠搦箭直。

三四 如魚離水棲,投於陸地上,以此戰慄心,擺脫魔境界。

三五 此心隨欲轉,輕躁難捉摸。善哉心調伏,心調得安樂。

三六 此心隨欲轉,微妙極難見。智者防護心,心護得安樂。

三七 遠行與獨行,無形隱深窟〔註03-01〕。誰能調伏心,解脫魔羅縛。

三八 心若不安定,又不了正法,信心不堅者,智慧不成就。

三九 若得無漏〔註03-02〕心,亦無諸惑亂,超越善與惡〔註03-03〕,覺者無恐怖。

四○     知身如陶器〔註03-04〕,住心似城廓,慧劍擊魔羅,守勝〔註03-05〕莫染著〔註03-06〕

四一 此身實不久,當睡於地下,被棄〔註03-07〕無意識,無用如木屑〔註03-08〕

四二 仇敵害仇敵,怨家對怨家〔註03-09〕,若心向邪行〔註03-10〕,惡業最為大。

四三  (善)非父母作,亦非他眷屬,若心向正行〔註03-11〕,善業最為大。
 
注:
 
〔註03-01〕  這兩句都是形容心的。

〔註03-02〕  不漏落於貪欲。

〔註03-03〕  證得阿羅漢果以後,便不作新業,無論善業惡業都是超越了的。

〔註03-04〕  易碎的。

〔註03-05〕  「勝」利的果實是指進步的禪觀境界。

〔註03-06〕  不要染著於某種禪定境界,必須更求精進,努力向上。

〔註03-07〕  將被丟在一邊。

〔註03-08〕  在南方佛教國家中,佛弟子將死時,例請僧作最後供養。僧人即為頌此偈三遍。

〔註03-09〕  惡害。

〔註03-10〕  使他的心趨向於十種惡(Akusala)––殺生(Panatipato),
             偷盜(Adinnadanam),邪淫(Kamesu micchacaro),妄語(Musavado),
             兩舌(Pisuna vaca),粗惡語(Pharusa vaca),綺語(Samphappalapo),
             慳貪(Abhijjha),瞋恚(Vyapado),邪見(Micchaditthi)。

〔註03-11〕  使他的心趨向於十種善(Kusala)––佈施(Danam),持戒(Silam),
             修禪定(Bhavana),尊敬(Apacayanam),作事(Veyyavaccam),
             回向功德(Pattidanam),隨喜功德(Pattanumodana),
             聽法(Dhammasavanam),說法(Dhammadesana),正直見(Ditthujjukamma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