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喻安福 茂县凤仪镇宗渠村
面包车司机 35岁
茂县某段公路,突然发生了山体滑坡,面包车司机喻安福刚好在现场。他拍下了很多记者都难以拍到的山体滑坡现场图片。
喻师傅家离县城就4公里。在这次地震中,他家05年建成的楼房没受到多大损坏,只是内墙有少许裂缝,“修补一下还能住”。非常幸运的是,在这次地震中他的家人都安然无恙。家里种的几十棵果树都结满了果,但是没有游客来旅游,都卖不出去。“去年,我们家的李子能卖5块钱一斤呢。”
他用相机拍下了滑坡的这一瞬间。
摄影:周蕊
汶川县威州镇秉里村
三轮车夫女儿 20岁
周蕊是阿坝师专的学生,父亲是三轮车夫,每天在汶川县城里拉客,一趟挣2元,三轮车是家里唯一经济来源。他们是秉里村人,为方便做生意,把帐篷搭在了县城外的公路边,这样每天可以多拉几个客。
周蕊父亲是三轮车夫
周蕊一家在帐篷前
秉里村,玉米地里搭建过渡房的少年。(我最喜欢这张图的构图,人物,天空,都像是专业摄影师设计拍摄的)
王明杰是个释比(注:释比,是对四川阿坝岷江上游羌族地区南部方言巫师的称谓)。他在地震中失去了儿子,孙女才4岁,非常可爱。王明杰68岁了,精神得很,非常活泼,走起路来好像小学生一样,有种蹦蹦跳跳的节奏。
68的年轻释比王明杰
摄影:王明杰
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
释比 68岁
(这张图的构图也很美,小女孩坐在土墙上搭着的梯子上,头上蓝天白云)
4岁的她,父亲在地震中遇难。
余小双今年12岁,是个孤儿。在6月份汶川避灾万人大转移的时候,她跟着奶奶和村里的人,从滑坡泥石流严重的龙溪乡迁移到了绵遞镇板桥村的中坝安置点。这里短时间内迅速搭建起了上千顶帐篷,小双在这里开始了令她难忘的帐篷生活。
那天到达中坝,费了很大劲,才把小双找到。这个小女孩低着头沉默地来到我们面前,凌乱的头发遮住了眼睛,脸蛋、小手、衣服,都脏兮兮的,让人看了心酸。等到我们把相机交给她,才看到她露出了浅浅的笑。她带着兴奋,拿着相机跑出去转了一圈,已经拍完了一卷胶卷。她很喜欢拍照,经常抢过我的数码相机咔上几张。
除了相机,同事还给了小双一些零食。也许很久没有人对她这么好了,小双对于我们特别的依恋。我们在安置点里转的时候,她一直跟着我们,抱着我们的手,紧紧贴着我们,仿佛我们是她的亲人。这让我既感动又心酸。
昨天回访小双,来到她的帐篷,看到她正忙碌着准备做饭,烟熏得她的脸蛋更脏了。她一直低着头不理我,我打算离开的时候,她跑到一边,用毛巾认真地把脸擦了一遍,才抬头来到我身边。那一刻,我鼻子一酸,几乎忍不住要流泪。
离开中坝的时候,小双一直送我到公路边。她和另外一个小女孩,一直在唱歌,我偷偷用手机录了下来,可惜不知道怎样传上来。我发现她有一口雪白的牙齿,如果收拾一下,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羌族小姑娘啊。
孤儿小双
摄影:余小双
汶川龙溪乡阿尔村
小学生 12岁
余小双,孤儿,父母在地震前已经去世。6月她和龙溪乡村民被迁移到汶川中坝安置点。小双平时有点自闭,但拿着照相机的时候,她便表现出孩子快乐天性的一面。
小双的镜头下总能看到这种奇怪的光线。
摄影:何美
汶川县龙溪乡马灯村
师范学校学生
何美,汶川MM。阿美幼时丧母,父亲被猎人误伤致瘫,初二的弟弟因为要照顾父亲辍学在家,阿美在威州师范学校念书,每年需要交4000元学费。
汶川MM何美
帐篷顶上插了一束塑料花。即使灾难之后,他们仍保留着自己的生活情趣。
摄影:倪琪
汶川县威州镇青土山
小学生 8岁
倪琪自拍
(你能想象这是一个从没摸过相机的8岁小男孩的自拍吗?那酷酷的眼神,令人动容)
简陋的过渡房里,倪琪给自己的伙伴们合影。
[/img
付家康有一个苹果一样圆圆的肚子,地震前生活还挺不错的。他家里种了60多棵苹果树,因为地震,苹果卖不出去,都在枝头上挂着。两个儿子都去成都打工了,家里平时就老两口。他们把过渡房建在公路边自家的苹果园里。
付家康
摄影:付家康
汶川威州镇新桥村
农民
(这张图感觉很好!感觉回到了农业学大寨那个火热年代似的。)
佘永飞的爸爸不幸患上了胃癌,并在今年8月15离开了人世,妈妈也抱病在身。他们家的房子在地震中被震毁。哥哥佘永飞才13岁,三个小孩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农活:做饭、下地、喂猪、盖过渡房……
摄影:佘永飞三兄妹
汶川县威州镇牛脑寨
小学生
佘永飞三兄妹
佘永飞弟弟的书包。余永飞的弟弟和妹妹非常懂事,学习很用功。
余志芳地震时在汶川杨柳湾特殊教育学校读书。这是一个针对贫困学生的学校,可以免除很多费用。余志芳平时住在学校,周末了就从学校走2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回牛脑寨的家。她父亲是水井湾组的组长。
摄影:余志芳
汶川县威州镇牛脑寨
小学生 11岁
11岁小学生余志芳
向日葵开得正艳,邻居家的小孩来留影。(这张照片令人惊叹,想象不出是一个11岁小学生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