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is的一些介绍

 zstar 2008-10-11

看来这是一帖解药,专治学术知识焦虑症,尤其针对所谓的期刊论文特别有效喔!
做Research的人参考看看吧~~


硕士班研究所新生手册
贰、论文的要求
我对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
(1)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一套方法在一个特定场合中的应用。

(2)这套方法必须要有所创新或突破,并因而对学术界有所贡献。因此,它或者是解决既
有问题的新方法,或者是既有方法的新应用,或者是以一个新的方法开启一整片新 的应用
领域。

(3)在论文中,你必须要有能力提出足够的证据来让读者信服说:针对这个应用场合,你
所提出来的方法确实有比文献中一切既有方法更优越之处。

(4)此外,你必 须要能清楚指出这个方法在应用上的限制,并且提出充分证据来说服读
者:任何应用场合,只要能够满足你所提出来的假设(前提)条件,你的方法就一定适用
,而且你所描述的 优点就一定会存在。

(5)你还必须要在论文中清楚指出这个方法的限制和可能的缺点(相对于其它文献上的既
有方法,或者在其它应用场合里)。假如这个方法有任何重大缺点,在口试时才被口试委
员指出来,其后果有可能是论文无法通过。

(6)行文风格上,它是一 篇论证严谨,逻辑关系清晰,而且结构有条理的专业论述。也
就是说,在叙述你的方法的过程,你必须要清清楚楚地交代这个方法的应用程序以及所有
仿真或实验结果的过程,使 得这个专业领域内的任何读者,都有办法根据你的描述,在他
的实验室下复制出你的研究 成果,以便确定你的结论确实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任何人」都具有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科学」的根本要求)。

(7)而且,你对这个方法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提供充分的理由说明「为什么非如此不可
」。

(8)最后,你的论文必须要在适当位置清楚注明所有和你所研究之题目相关的文献。而且
,你必须要记得:只要是和你所研究的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尤其是学术期刊论文),你
都有必要全部找出来(如果漏掉就是你的过失),仔细读过。假如你在学位论文口试时,
有口试委员指出有一篇既有文献,在你所讨论的问题中处理得比你的方法还好,这就构成
你论文无法及格的充分理由。

(9)第(2)款所谓「对学术界的贡献」,指的是:把你的所有研究成果扣除掉学术界已
经发表过的所有成果(不管你实际上有没有参考过,没有参考过也算是你的重大过失),
剩下的就是你的贡献。假如这个贡献太少,也构成你论文无法及格的充分理由。
上面所叙述的九款要件中,除第(2)款之外,通通都是必须要做到的,因此没有好坏之分
。一篇硕士论文的好坏(以及成绩的评定标准),主要是看第(2)款所谓「对学术界的贡
献」的多寡与重要性而定。假如你要申请国外的博士班,最重要的也是看你的硕士论文有
什么「贡献」而定(这往往比TOFEL、GRE、GPA还重要)。
一个判断硕士论文的好坏有一个粗浅办法:假如你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
journals,而非 magazines)上发表,通常就比一篇只能在国外学术会议(conferences)
上发表的硕士论文贡献多;一篇国外学术会议的论文又通常比无法发表的论文贡献多;在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通常比一篇二流的学术期刊论文贡献多。SCI有一种叫做I
mpact Factor 的指数,统计一个期刊每篇论文被引述的次数。通常这个次数(或指数)愈
高,对学术界的影响力就愈大。以机械视觉相关领域的期刊而言,Impact Factor 在 1.0
以上的期刊,都算是顶尖的期刊。这些期刊论文的作者,通常是国外顶尖学府的著名教授
指导全球一流的博士生做出来的研究成果。
叁、完成硕士论文所需要的能力 。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归纳出来,完成硕士论文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以下数项,依它们的培养先
后次序逐项讨论。
(1)数据检索的能力:在给定(或自己拟定)的题目范围内,你必须有能力利用数据检索
系统(尤其是教育部「博硕士论文检索系统」、Compendex和SCI这三套论文数据索引系统
),查出所有相关的论文,而无任何遗漏(否则你可能在论文口试时才发现同一个题目已
经有人发表过了)。你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关键词和查所程序去保证你已经找出所有相关的
文献?这是第一个大的挑战。每一组关键词(包含联集与交集)代表一个论文所构成的集
合,假如你用的关键词不恰当,你可能找到的集合太小,没有涵盖所有的相关文献;假如
你用的关键词太一般化(譬如「image」),通常你找到的集合会太大,除了所有相关文献
之外还加上好几十倍的毫不相关的文献。

(2)资料筛选的能力:即使你使用了恰当的搜寻策略,通常找到的文献集合都还是明显地
比你所需要的集合大,而且通常文献比数大概在一两百篇或数百篇之间,而其中会和你的
的研究子题直接且密切相关的论文,通常只有廿、卅篇左右。你如何可以只读论文的题目
、摘要、简介和结论,而还没有完全看懂内文,就准确地判断出这篇论文中是否有值得你
进一步参考的内容,以便快速地把需要仔细读完的论文从数百篇降低到廿、卅篇?这考验
着你从事资料筛选的能力。

(3)期刊论文的阅读能力:期刊论文和大学部的课本截然不同。大学部的课本是寻次渐进
地从最基本的知识背景逐步交代出整套有系统的知识,中间没有任何的跳跃,只要你逐页
读下去,就可以整本都读懂,不需要在去别的地方找参考数据。但是期刊论文是没头没尾
的十几页文献,只交代最核心的创意,并援引许多其它论文的研究成果(但只注明文献出
处,而完全没有交代其内容)。因此,要读懂一篇论文,一定要同时读懂数篇或十数篇被
援引的其它论文。偏偏,这十几篇被援引的论文又各自援引十数篇其它论文。因此,相对
于大学部的教科书而言,期刊论文是一个极端没有系统的知识,必须要靠读者自己从几十
篇论文中撷取出相关的片段,自己组织成一个有系统的知识,然后才有办法开始阅读与吸
收。要培养出这种自己组织知识的能力,需要在学校靠着大量而持续的时间去摸索、体会
,而不可能只利用业余的零星时间去培养。因此,一个大学毕业后就不再念研究所的学生
,不管他在大学部有多优秀,都很难在工业界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培养出这种能力。所以,
硕士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差别,就是:学士只学习过吸收系统知识的能力(也就是
读别人整理、组织好的知识,典型的就是课本);但硕士则学习过自己从无组织的知识中检索、筛选、组织知识的能力。

(4)期刊论文的分析能力:为了确定你的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确实比所有相关的学术期刊论
文都更适合处理你所拟定的应用场域,首先你必须要有能力逐篇分析出所有相关期刊论文
的优点与缺点,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优点与缺点,然后再拿他们来做比较,总结出你的
论文的优点和缺点(限制)。但是,好的期刊论文往往是国外著名学府的名师和一流的博
士生共同的研究成果,假如你要在锁定的应用场域上「打败」他们,突出自己的优点,这
基本上是一个极端困难的挑战。即使只是要找出他们的缺点,都已经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工
作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四年下来都是假定「课本是对的」这样地学下来的,从来没有学
习如何分析课本知识的优缺点,也就是「只有理解的能力,而没有批判的能力」。硕士生
则必须要有「对一切既有进行精确批判」的能力。但是,这个批判并非个人好恶或情绪化
的批判,而是真的找得到充分理由去支持的批判。这个批判的能力,让你有能力自己找到
自己的优、缺点,因此也有机会自己精益求精。所以,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业界做事的时候
,需要有人指导他(从事批判性检验),帮他找出缺点和建议改进的可能性。但是,一个
严格训练过的合格硕士,他做事的时候应该是不需要有人在背后替他做检证,他自己就应该要有能力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主动向上级或平行单位要求支持。其
实,至少要能够完成这个能力,才勉强可以说你是有「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

(5)创新的能力:许多大学毕业的工程师也能创新,但是硕士的创新是和全世界同一个学
术团体内所有的名师和博士生挑战。因此,两者是站在不同的比较基础上在进行的:前者
往往是一个企业内部的「闭门造车」,后者是一个全球的开放性竞争。其次,工程师的创
新往往是无法加以明确证明其适用条件,但是学术的创新却必须要能够在创新的同时厘清
这个创新的有效条件。因此,大学毕业生的主要能力是吸收既有知识,但硕士毕业生却应
该要有能力创造知识。此外,台湾历年来工业产品的价位偏低,这一部分是因为国际大厂
的打压以及国际消费者的信任不易建立。但是,另一方面,这是因为台湾的产品在质量上
无法控制,因此只好被当作最粗糙的商品来贩卖。台湾的产品之所以无法有稳定的质量,
背后的技术原因就是:各种创新都是只凭一时偶然的巧思,却没有办法进一步有系统地厘
清这些巧思背后可以成立的条件。但是,创新其实是可以有一套「有迹可寻」的程序的,
这是我最得意的心得,也是我最想教的。

肆、为什么要坚持培养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能力
我所以一直坚持要训练研究生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能力,主要是为了学生毕业后中长期
的竞争力着想。台湾从来都只生产国外已经有的产品,而不事创新。假如国外企业界比国
外学术的技术落后三年,而台湾的技术比国外技术落后五年,则台湾业界所需要的所有技
术都可以在国外学术期刊上找到主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核心构想(除了一些技术的细节和
know how 之外)。因此,阅读期刊的能力是台湾想要保持领先大陆技术的必备条件。

此外,只要能够充分掌握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技巧,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轻松进行「创新
」的工作。所以,只要深入掌握到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技巧,就可以掌握到大学生不曾
研习过的三种能力:(1)自己从无组织的知识中检索、筛选、组织知识的能力、(2)对
一切既有进行精确批判的独立自主判断能力、(3)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在台湾
一直很少被需要(因为台湾只会从国外买整套设备、制程和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但是,
大陆已经成为全球廉价品制造中心,而台商为了降低成本也主动带技术到大陆设厂(包括
现在的晶元代工),因此整个不具关键性技术的制造业都会持续往大陆移动;甚至 IC 的
设计(尤其数字的部分)也无可避免地会迅速朝向「台湾开系统规格,进行系统整合,大
陆在前述架构下开发特定数位模块」的设计代工发展。因此,未来台湾将必然会被逼着朝
愈来愈创意密集的创意中心走(包括商务创意、经营创意、产品创意、与技术创新)。因
此,不能因为今天台湾的业界不需要创新的能力,就误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需要拥有创新
的能力。

我在协助民间企业发展技术研发的过程中,碰到过一位三十多岁的厂长。他很聪明,但从
小家穷,被环境逼着去念高工,然后上夜校读完工专。和动态性能(bandwidth、respons
e speed等)无关的技术他都很深入,也因为产品升级的需要而认真向我求教有关动态性能
的基本观念。但是,怎么教他都不懂,就只因为他不懂工程数学。偏偏,工程数学不是可
以在工厂里靠自修读会的。一个那么聪明的人,只因为不懂工数,就注定从三十岁以后一
辈子无法在专业上继续成长!他高工毕业后没几年,廿多岁就当课长,家人与师长都以他
为荣;卅岁当厂长,公司还给他技术股,前途无量;谁想得到他会在卅岁以后被逼着「或
者升级,或者去大陆或者失业」?每次想起这位厂长,看着迫不急待地要到台积电去「七
年赚两千万退休金」的学生,或者只想学现成可用的技术而不想学研究方法的学生,我总
忍禁不住地要想:十年后,我教过的学生里,会不会有一堆人就只因为不会读期刊论文而
被逼提前退休?再者,技术的创新并不是全靠聪明。我熟谙一套技术创新的方法,只要学
会分析期刊论文的优缺点,就可拿这套方法分析竞争对手产品的优缺点;而且,只要再稍
微加工,就可以从这套优缺点的清单里找到突破瓶颈所需的关键性创意。这套创新程序,可以把「创新」变成不需要太多天分便可以完成的事,从而减轻创意的
不定性与风险性。因此,只要会分析论文,几乎就可以轻易地组合出你所需要的绝大部分
创意。聪明是不可能教的,但这套技巧却是可以教的;而且只要用心,绝大部分硕士生都
可以学会。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的实验室整个训练的重心只有一个:通过每周一次的 group meeti
ng,培养学生深入掌握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技巧,进而培养他们在关键问题上突破与创
新的能力。
伍、期刊论文的分析技巧与程序(参考第9页图一)
一般来讲,好的期刊论文有较多的创意。虽然读起来较累,但收获较多而深入,因此比较
值得花心思去分析。读论文之前,参考SCI Impact Factor 及学长的意见是必要的。一篇
期刊论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1)Abstract:
说明这篇论文的主要贡献、方法特色与主要内容。最慢硕二上学期必须要学会只看Abstra
ct 和Introduction便可以判断出这篇论文的重点和你的研究有没有直接关连,从而决定要
不要把它给读完。假如你有能力每三十篇论文只根据摘要和简介便能筛选出其中最密切相
关的五篇论文,你就比别人的效率高五倍以上。以后不管是做事或做学术研究,都比别人
有能力从更广泛的文献中挑出最值得参考的资料。

(2)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的功能是介绍问题的背景和起源,交代前人在这个题目上已经有过的主要贡
献,说清楚前人留下来的未解问题,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的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
要性。对初学的学生而言,从这里可以了解以前研究的概况。通常我会建议初学的学生,
对你的题目不熟时,先把跟你题目可能相关的论文收集个30~40篇,每篇都只读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而不要读 Main Body(本文),只在必要时稍微参考一下后面的 Illu
strative examples和 Conclusions,直到你能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2A)在这领域内最
常被引述的方法有哪些?(2B)这些方法可以分成哪些主要派别?(2C)每个派别的主要
特色(含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问题是,你怎么去找到这最初的30~40篇论文?有一种期刊论文叫做「review paper」
,专门在一个题目下面整理出所有相关的论文,并且做简单的回顾。你可以在搜寻 Compe
ndex 时在 keywords 中加一个「review」而筛选出这类论文。然后从相关的数篇review
paper 开始,从中根据 title 与 Abstract 找出你认为跟你研究题目较相关的30~40篇论
文。通常只要你反复读过该领域内30~40篇论文的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你就应该
可以从Introduction的评论中回答(2A)和(2B)这两个问题。尤其要记得,当你阅读的
目的是要回答(2A)和(2B)这两个问题时,你一定要先挑那些 Introduction写得比较有
观念的论文念(很多论文的Introduction 写得像流水帐,没有观念,这种论文刚开始时不
要去读它)。假如你读过假如30~40篇论文的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之后,还是回答
不了(2C),先做下述的工作。
你先根据(2A)的,把这领域内最常被引述的论文找齐,再把他们根据(2B)的分成派别
,每个派别按日期先后次序排好。然后,你每次只重新读一派的Abstract 和 Introducti
on(必要时简略参考内文,但目的只是读懂Introduction内与这派有关的陈述,而不需要
真的看懂所有内文),照日期先后读,读的时候只企图回答一个问题:这一派的创意与主
要诉求是什么?这样,你逐派逐派地把每一派的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 给读完,总结
出这一派主要的诉求、方法特色和优点(每一篇论文都会说出自己的优点,仔细读就不会
漏掉)。


 


Posted by rinco at 12:37评论 (1)引用 (0)研究方法

走马观花看同行系列之九:Drexel University

The iSchool at Drexe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位:

Master of Science (MS)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Information Systems (MSIS)

Master of Scienc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MSSE)

PhD

研究方向:

Artifical Intelligence

Database Management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 Information Retriev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Engineering

Youth Services & Issues

Drexel iSchool的教员中来自中国的有三位,相比于其他ischool算是较多的。

林夏(Lin,xia)

Xiaohua,Hu:85届武大CS本科

http://www.cis./faculty/thu/

Chaomei,Chen

http://www.pages./~cc345/

他们的研究集中于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这也是该院的特色,重技术。所以在信息系统专业排名较好。Drexel以前并没有什么印象,只是听JJ提过几次。最近主要是看了一些信息可视化(infovis)的资料,关注了林夏老师,所以有了些初步的了解。该院不是传统的LIS强院,CS的成分多于LIS。

从教师的主页上可以获得不上好资料,这是国外大学的一个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