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

 依然&潇洒 2008-11-19

近七成父母自认为是“失败的家长”


2008年11月18日 阅读次数: 83
个案
    孩子一生始于家教
    案例一:蒋女士的儿子20岁,原就读天津市一重点高中重点班,在报考时以父母意见为主导而报考失误,导致他高考高分而未能被高校录取,补录到天津市某学院后,父母又认为专业不好,影响到儿子没有就读。后劝其复读后,又没有及时做好儿子的心理辅导,加上教育方法不当,致使儿子感到失落而不想复读,现无所事事在家,经常埋怨父母,平时不讲话,处于半自闭状态。
    案例二:天津市和平区刘先生的儿子今年刚上初二,两年前离婚后夫妻双方都未能很好地履行家庭教育义务,妻子经常到儿子住地吵闹,造成儿子对母亲产生厌恶情绪。而刘先生工作繁忙,加上思想上有情绪,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从讲道理不听转到打骂,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经常夜归,不想读书,性格孤僻,在校不与同学沟通,经常与不良学生混在一起,渐成无人管教的“问题少年”。
    日前,天津市妇联与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对该市九个区县的1054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家长缺乏教育子女的基本功,“教育孩子最大的困难”是“没招儿”。
    数据呈现
    家教中父母多唱“红白脸”
    在我国,家长打骂孩子,虽然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良教育方式,但打骂孩子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一些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外人’没有权利干涉”。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有26.4%的家长认同“孩子有错时,打他也是为了孩子好”的说法,46.4%的家长表示“不太同意”,但也有同意的成分,只有27.2%的家长明确表示“很不同意”。而此前全国“中小学生人身伤害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60.1%的孩子曾经在家里挨过打。
    调查从5个方面,用20个指标考察了家庭教育的分工情况,分为“母亲做,父亲很少做”、“母亲做,父亲经常协助”、“父母共同承担”、“父亲做,母亲经常协助”、“父亲做,母亲很少做”、“其他人做”、“没有人做”等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母亲在家庭中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以母亲为主教育孩子的比例近五成,加之夫妻共同承担的比例,母亲承担子女教育的共计达到八成以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父亲为主教育孩子的比例不到一成,加之夫妻共同承担的比例,父亲承担子女教育的仅四成多。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
    父母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教育孩子,可以优势互补,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调查结果显示,57.6%的家庭教育,夫妻双方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红脸”,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实施“严酷教育”;一个“唱白脸”,周旋说情,使孩子感到安全、温馨。调查显示,孩子会主动寻找“白脸”一方的“安全地带”,不自觉地疏远与“红脸”方关系。
    专家建议
    父母“红白脸”是家教误区
    “打,对顽皮的孩子似乎有一定的作用,但孩子受到的心灵创伤难以弥补,造成其自尊心的严重损伤。”参与本次调查的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指出,打孩子有五大危害: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有的孩子慑于家长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索性“好汉不吃眼前亏”,遇事见风使舵,看脸色行事;有的孩子产生绝望心理,对家长嫉恨报复;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以攻击性示范;父母打孩子,很容易影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传统的‘红白脸’教育模式并不能拿来简单的套用。”关颖指出,父母按“红白脸”分工的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孩子对问题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减弱其自主解决事情的能力。
    关颖指出,关于夫妻之间怎样合作教育孩子,一些家长的认识并不正确。一方“唱红脸”,一方“唱白脸”,容易让孩子不自觉地疏远与“红脸”方关系,影响家庭和睦。关颖建议,在是非明确的问题上,父母应保持一致,绝不能唱“红白脸”。
    关颖表示,未成年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同时也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当他们“不听话”时,家长最好先与孩子探讨家长让他“听”的“话”有什么问题,是不是自己一厢情愿。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如果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循循善诱地引导、娓娓道来地教诲,加上对行为的强化训练,就一定能使孩子于点滴之中将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自身的习惯。孩子获得的不是皮肉之苦带来的消极被动的警醒,而是深嵌于心灵深处的做人感悟。
  数据呈现
    近七成父母有失败感
    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在问及“家庭教育中哪方面下功夫最多”时,回答“道德品质和做人的教育”,占72.4%;回答“身体素质培养”,占58.4%;回答“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占58.2%。德智体三方面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着力点,说明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这项调查显示:54.8%的家长“陪着孩子写作业”,52.3%的家长“亲自辅导孩子学习”,47.1%的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改错题”,40.7%的家长“为孩子整理学习用具”。类似的包办、替代过多,孩子缺少自己动手、自我管理的机会,很难建立自信心,而习惯于依赖家长,自理能力差就不可避免。
    在问及“教育孩子中最大的困难”时,结果也不容乐观。42.5%的家长回答“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列首位;其他依次是“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占33.5%)、“太忙,没有时间”和“家长之间意见不一致”等。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高达75.8%的家长表示“夫妻商量办法”,“自己摸索解决办法”、“与其他家长探讨”紧随其后,分别为42.4%和39.2%。
    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面临困难,也直接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失败感:有68.1%和1.1%的家长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和“不称职的家长”,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家长”和“称职的家长”的仅有2.1%和3.9%。
  专家建议
    多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
    关颖表示,家长对于自身在履行“家长”这一职责的情况上认可度很低,这与他们在履行家长职责、进行家庭教育中屡屡出现问题,遇到挫折有密切的关系。
    关颖解释说,一是家长做了许多本不该做或者并不擅长做的事。比如相当多的家长过于注重围绕课堂教学辅导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传授知识,而又不懂得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往往是下了很大功夫却很难见效,有时还会让孩子很反感。二是对孩子认识有偏颇,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比如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好动、顽皮、贪玩伤透脑筋,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让孩子玩、不善于引导孩子处理好玩与学习的关系,结果孩子总是“不听话”。三是把过程当结果,急于求成。在父母眼里,孩子总是问题太多,总是失败。小到一次测验出了错,大到一门升学考试没考好,都会引发家长对孩子的不满。
    “不允许孩子失败,以失败为耻,孩子失败了就是家长的失败,是家长的普遍心态。”关颖强调说。
    关颖指出,多数家长的消极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自身角色定位错误和对孩子认识上的偏差。家长由此而认为自己“失败”,对教育孩子于事无补,家长所需要的是建立自信,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并且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给孩子鼓励,以此促进孩子的更大进步。
  数据呈现
    互动式指导最受欢迎
    家长希望怎样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看书、听讲座——都不是。此次调查发现,家长在学习各种家庭教育知识时,多希望采用活泼的方式,特别是通过和子女一起在互动中达到学习目的。
    调查显示,家长最青睐互动交流式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活动”排在了第一位,可见家长们在日益重视亲子关系的同时,也希望在沟通互动中完善家庭教育。此外,“家长之间讨论、交流经验”、“专家或老师当面分析解答问题”也很受欢迎;喜欢“开办家庭教育讲座面授”和“为家长提供阅读、交流和活动场所”的家长只有不到三成。
    同时,在获取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上,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在家长看来同等重要。请“专家或老师当面分析解答问题”以及“家长之间讨论、交流经验”分别为47.4%和46.6%。
  专家建议
    进补现代科学教育方法
    “家长喜欢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这本身是一个具有专业意义的良好倾向。在亲子互动、经验交流中,生硬的书本知识在一个个具体事例面前,也会生动起来,更容易被家长了解和掌握。”关颖指出,现代家长需求多样化的培训的方式也说明了家长对科学的家庭教育的渴望。
    绝大多数家长对现代教育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多数家长都会积极探索、寻找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但是这种基于自我的、经验的解决问题方式,往往是限定在家长能力可及的范围内进行的,这就可能造成低水平重复的‘怪圈’,难以达到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关颖说。
    调查中,关颖发现,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诠释就是“家庭学习”,而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家长把自身的角
色定位为孩子的“拐杖”、老师的“助教”,而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呵护和做人的教育这些做父母最基本的职责,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也成了导致家庭教育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大多数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基本功,仅仅凭借传统‘经验’解决问题,亟需补充现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关颖指出,社会各界应当积极整合资源,协助家长提高科学家教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