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战高考:学习的程序与考试的技巧—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

 也夫 2008-11-20
   作者简介

  聂川博,原名聂骥,男,工学硕士,现为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曾下乡,也当过中学教师。1977年参加高考,相继获学士、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自1997年起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家教,研究青少年学习和考试的规律,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善于纠正学生的偏科现象,使许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并帮助许多考试有困难的学生顺利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

    内容简介

   作者从实战的角度出发,对于如何迎战高考,从考试目标的确立,复习策略的选择,复习计划的制定,以及复习方案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于各类考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作者认为学习和考试都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并详细阐述了学习的程序,复习与学习的关系,以及学习和复习中应采取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针对有些学生学习效率低,成绩差,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效不成比例的情况,作者分析了他们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明确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同时,作者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对家长们提出了一些忠告。书中所有的案例基本上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有些章节实际上就是作者与学生谈话后的记录总结,有些则是作者在长期教学中的思考。

   自序

   学习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然而现在许多学生却常常感到学习很痛苦。不少学生学习非常用功,学得非常辛苦,但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效却常常不成比例,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为考试而学习,为考试而考试,盲目搞题海战术。其实学习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考试是检验认识深度的手段,因而必有其自身的规律。

   目前,高考和中考依然是国内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大事,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面临的两大关口。采用何种战略战术才能确保在高考和中考中取胜?经过必要的准备和培训,考生能否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成绩?学习和考试是否有规律可循?这是许多学生和老师长期面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踏入了家教的领域,帮助几个朋友的孩子准备高考。进而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领域。

   这些年来,接触到从小学到中学各个年级、各种类型的学生,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和困难,这使我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其实家教并不仅仅是人们想象中的,只给学生补补课,教学生解解题。真正的家教应该是承担心理医生和老师的双重角色,首先要诊断出学生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病因”在何处,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逾越这些障碍,最终使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有所提高,取得学业的进步。

   这本书,我写了好几年了。刚开始写作时,是教学中有所体会,随时做一些记录。进而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研究,期望探寻学习和考试中的规律性东西,寻找到能适应各种类型学生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带来一些新的、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这就迫使自己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书中有些内容是自己多年来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和考试的经验,有些是教学中长期思考、探索的结论,有些本身就是与学生谈话过后的记录总结。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想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复习和应试的方法,以及提醒学生在学习、复习和应试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将自己这些年来思考探索的结果告诉更多的学生,以便帮助他们更加有效率地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探索的过程中,常常感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不足。在写作时,常常感到笔下生涩,词不达意。偶尔有了一些新的灵感,但要把它形成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常有不尽人意之处。正如《礼记?学记第十八》中所说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也迫使自己不断地学习,努力做到“教学相长”。但是,因为教育问题的迫切性,几乎家家户户都存在着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面临着学习、考试和升学压力的问题,时间不允许自己先学好了,研究透了再去做。而只能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一边把自己思考和探索的结果写出来,希望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那些想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的学生有所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和许多研究的课题,也给我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案例和思考的机会。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面前的这本书。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诚挚的感谢。在写作过程中,本人得到了我的夫人——陆庆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特向她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