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切削不锈钢时怎样选择刀具断(卷)屑槽和刃口形式? 切削不锈钢时还应选择合适的刀具断(卷)屑槽,以便控制连绵不断的切屑,通常采用全圆弧形或直线圆弧形断(卷)屑槽。断(卷)屑槽的宽度Bn=3~5 mm,槽深h=0.5~1.3 mm,Rn=2~8 mm。一般情况下,粗车时ap、f大,断(卷)屑槽宜宽而浅;精车时ap、f小,应窄而深些。断(卷)屑槽的形式见图2。 切削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生切屑缠绕在工件或刀具上的现象,表示断(卷)屑槽过宽过浅,可加大进给量,使切屑折断;如果切屑挤轧在槽内,发出吱吱叫声,或切屑飞溅伤人,表示断(卷)屑槽太窄太深,这时可减小进给量。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断(卷)屑槽的位置。断(卷)屑槽的尺寸见表3、表4和表5。
8 切削不锈钢时怎样选择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对加工不锈钢时的加工硬化、切削力、切削热等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较大。选择的切削用量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切削效果。
9 切削不锈钢时怎样选择切削液和冷却方式? 由于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较差,对切削液的冷却、润滑、渗透及清洗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常用的切削液有以下几类:
10 怎样对不锈钢进行铣削加工? 铣削不锈钢的特点是:不锈钢的粘附性及熔着性强,切屑容易粘附在铣刀刀齿上,使切削条件恶化;逆铣时,刀齿先在已经硬化的表面上滑行,增加了加工硬化的趋势;铣削时冲击、振动较大,使铣刀刀齿易崩刃和磨损。 铣削不锈钢除端铣刀和部分立铣刀可用硬质合金作铣刀刀齿材料外,其余各类铣刀均采用高速钢,特别是钨—钼系和高钒高速钢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刀具耐用度可比W18Cr4V提高1~2倍。适宜制作不锈钢铣刀的硬质合金牌号有YG8、YW2、813、798、YS2T、YS30、YS25等。 铣削不锈钢时,切削刃既要锋利又要能承受冲击,容屑槽要大。可采用大螺旋角铣刀(圆柱铣刀、立铣刀),螺旋角b从20°增加到45°(gn=5°),刀具耐用度可提高2倍以上,因为此时铣刀的工作前角g0e由11°增加到27°以上,铣削轻快。但b值不宜再大,特别是立铣刀以b≤35°为宜,以免削弱刀齿。 采用波形刃立铣刀加工不锈钢管材或薄壁件,切削轻快,振动小,切屑易碎,工件不变形。用硬质合金立铣刀高速铣削、可转位端铣刀铣削不锈钢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用银白屑(SWC)端铣刀铣削1Cr18Ni9Ti,其几何参数为gf=5°、gp=15°、af=15°、ap=5°、kr=55°、k′r=35°、g01=-30°、bg=0.4mm、re=6mm,当Vc=50~90 m/min、Vf=630~750mm/min、a′p=2~6mm并且每齿进给量达0.4~0.8mm时,铣削力减小10%~15%,铣削功率下降44%,效率也大大提高。其原理是在主切削刃上磨出负倒棱,铣削时人为地产生积屑瘤,使其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积屑瘤的前角gb可达20~~302,由于主偏角的作用,积屑瘤受到一个前刀面上产生的平行于切削刃的推力作用而成为副屑流出,从而带走了切削热,降低了切削温度。 铣削不锈钢时,应尽可能采用顺铣法加工。不对称顺铣法能保证切削刃平稳地从金属中切离,切屑粘结接触面积较小,在高速离心力的作用下易被甩掉,以免刀齿重新切入工件时,切屑冲击前刀面产生剥落和崩刃现象,提高刀具的耐用度。 采用喷雾冷却法效果最为显著,可提高铣刀耐用度一倍以上;如用一般10%乳化液冷却,应保证切削液流量达到充分冷却。硬质合金铣刀铣削不锈钢时,取Vc=70~150 m/min,Vf=37.5~150 mm/min,同时应根据合金牌号及工件材料的不同作适当调整。高速钢铣刀的切削用量见表8。 11 怎样对不锈钢进行钻孔?钻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不锈钢工件上钻孔常采用麻花钻,对淬硬不锈钢,可用硬质合金钻头,有条件时可用超硬高速钢或超细晶粒硬质合金钻头。钻孔时扭矩和轴向力大,切屑易粘结、不易折断且排屑困难,加工硬化加剧,钻头转角处易磨损,钻头刚性差易产生振动。因此要求钻头磨出分屑槽,修磨横刃以减小轴向力,修磨成双顶角以改善散热条件。 钻削不锈钢的典型钻头(即不锈钢群钻)如图4所示。
12 怎样解决耐酸不锈钢钻孔时的断屑问题? 耐酸不锈钢的塑性和韧性都很大,钻孔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容易断屑,影响切削液的流入,切削区温度高,刀具耐用度低,生产率低。在钻孔时,切削负荷大,形成切屑要消耗很多的能量,再加上这类不锈钢的高温强度和硬度高,钻屑在切离时不易折断;同时冷作硬化现象非常严重,表面硬化程度可达100%以上,硬化层厚度达0.1~0.2mm。耐酸不锈钢的导热系数小,只有碳钢的1/3~1/4,切削区温度很高,与其他金属的亲和作用强以及材料中存在的硬质点,加剧了刀具的磨损。 为了解决耐酸不锈钢钻孔时的断屑问题,研制了新型钻耐酸不锈钢断屑群钻,用它钻孔时切屑长100mm左右呈“礼花”状从孔中排出,断屑效果十分理想。 在钻孔过程中要出这种切屑的关键是:一要使分屑点处于临界分屑状态;二要适当磨出钻尖高(h=0.05D~0.07D)和圆弧半径(R=0.2D);三是L1=1.7~3.3 mm位置应选择恰当,并配合适当大的进给量和较低的切削速度,使切屑在斜拧状态中折断。 使用耐酸不锈钢断屑群钻钻孔时,应选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和较大的进给量,有利于实现断屑。 13 怎样对不锈钢进行铰孔? 对不锈钢铰孔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孔表面容易划出沟槽,粗糙度差,孔径超差,呈喇叭口,铰刀易磨损等。不同种类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不同,在铰孔中所表现出的问题也不一样,如对1Cr18Ni9Ti等奥氏体不锈钢和耐浓硝酸不锈钢铰孔时,主要是铰刀磨损问题;而对2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铰孔时,主要是不容易保证铰孔的粗糙度和尺寸精度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应注意以下事项:
在不锈钢上攻丝比在普遍钢材上攻丝要困难得多。经常出现由于扭矩大,丝锥被“咬死”在螺孔中,崩齿或折断,螺纹表面不光,沟纹,尺寸超差,乱扣和丝锥磨损严重等现象。因此,攻制不锈钢螺纹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陶瓷结合剂砂轮的速度为30~35 m/s;树脂结合剂的砂轮速度为35~50 m/s。当发现表面烧伤时,应将砂轮速度降至16~20 m/s。 工件速度,当工件直径小于50 mm时,n=120~150 r/min;大于50 mm时,n=40~80 r/min。用砂轮外圆进行平面精磨时,工作台运动速度一般为15~20 m/min,粗磨时为5~50 m/min。磨削深度和横向进给量小时取大值,横向进给量大时取小值。粗磨深度为0.04~0.08 mm,精磨深度为0.01 mm。修整砂轮后应减小磨削深度。 外圆磨削时纵向进给量,粗磨时为(0.2~0.7)B mm/r,精磨时为(0.2~0.3)B mm/r;内圆磨削时纵向进给量,粗磨时为(0.4~0.7)B mm/r,精磨时为(0.25~0.4)B mm/r;砂轮外圆平面磨横向进给量,粗磨时(0.3~0.7)B mm/dst,精磨时为(0.05~0.1)B mm/dst。 18 磨削不锈钢时应注意什么?
不锈钢的用途很广,切削加工的实例也很多,在这里仅举几个切削加工的实例,以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