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十年代再回首(1984)

 长风破浪 2008-11-29
 (谨此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1984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1984》,也是一部具有“未来学”意义的科幻小说。这部小说出版于1949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以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勒了一个阴暗的未来人类社会:极权主义的、令人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社会。这些社会的典型特征,至少,我们在1984年之前,似乎都体会过了。然而,当我们跨进甲子年鼠年之时,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若干年后,人们才真正感觉到其内涵的极端重要性。这就叫“草色遥看近却无”……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简称“一号文件”)。有关记载之中,中共中央自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台了十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即1982年至1986年连续发出的5个“一号文件”和2004年至2008年连续发出的5个“一号文件”,突出地说明了中央领导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1984年的“一号文件”肯定了1983年1月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其基本目标、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央决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指导农村工作的正式文件继续贯彻执行。这个“一号文件”明确了1984年农村工作的重点: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水平,梳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

    不过,1984年“一号文件”的最大变化,则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期的延长。土地承包经营是指个人、单位通过依法订立承包合同所取得的对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土地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活动。已有的文件,也都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障问题。但是,关于承包年限,则有点过份小心。1984年的“一号文件”则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延长到十五年以上,以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培养地力,实行集约经营;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如果树、林木、荒山、荒地等,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这些文件的精神,经过多年的实践,后来体现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之中。这部法律自2003年3月1日施行。《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承包法》还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不过,有一条限制规定也是明确的:“承包地不得买卖”,也就是说,经营权也是不得转让的。然而,“延长”毕竟是一种开放的政策信号。从1984年至今,十几年过去了,十五年的期限也过去了。土地承包向何处去呢?于是,今天的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也终于可以转让了。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但是,又有谁注意到1984年“一号文件”延长土地承包期有的重大历史意义呢?

    1984年1月24日至26日,邓小平视察深圳和珠海等特区。或许,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南巡。显然,邓小平是有备而去的。他要给特区鼓劲,要给改革开放定调。在深圳,邓小平有一个重要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回到北京,邓小平又有一番谈话,他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政策的窗口。毕竟,改革开放,当时依然阻力重重,许多人仍有疑虑和困惑。无疑,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的决心是重要的风向标。这就是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八年后,即1992年1月19日至23日,邓小平再次南巡,他的论述更精辟了。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时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就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984年4月,中国发生一件大事。这就是居民身份证制度的施行。建国以来,中国历来实行户籍制度。计划体制之下,中国社会的人口流动,几乎是静止的。最大的移民城市上海,也似乎早已以没有了移民城市的活力。但是,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量的中国农民,开始离开土地,离开农村,涌入城市打工,深圳珠海的特区建设,也吸引了大量的各类人才。中国社会的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同时亦给流动人口的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于是,居民身份证应运而生。

    1984年4月6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它规定:凡居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除未满16岁者和现役军人,武装警察,以及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劳动教养的人员,均应申领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分为10年、20年、长期三种。按当时官方的说法: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有效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使中国公民移动更为容易,外出打工更为方便,更符合市场经济需要。

    这一年的八月,我拿到了第一张身份证。十年期的。关于身份证,我们这一代人是好奇的。我们报社的老先生们,则很平静。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他们经历过日伪时期的“良民证”,也经历过民国时期的“国民身份证”。当时,我们的感觉,身份证应该是国际惯例。美国不是也有绿卡吗?直到很多年后,我们才晓得,世界上拥有身份证制度的西方国家并不太多。包括美国。不过,“911事件”之后,美国人也在考虑颁发全国性的身份证了。美国国会甚至还通过《真实身份法案》。这项法案,正在使驾照和各州政府核发的类似身份证件,成为事实上的全国性身份证。因此,身份证并不因社会制度而烙上政治印记。管理国家,管理人口,总要有相应的办法。不过,对我而言,有一张身份证,当记者的,南来北往,方便多了。当然,身份证后来也充任了许多不该充任的角色。比如,当股票开始出现的时候,有人从农民手中,花钱买来许多身份凭证,开始倒卖国库券和一级市场的股票,后来的证券市场,也出现了所谓的“麻袋帐户”,等等。

    1984年7月25日,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件事的意义非凡。表面看,新中国消灭的旧中国的东西,又回来了。它寓示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商业企业股份制的改革,中国金融市场的起步。十年后,当中国人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谁又会记得“北京天桥”这位先行先试者呢?“天桥百货”是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改制后的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责任制。公司成立之初,即开始发行第一期股票(由当年新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总代理)。同时,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采取择优汰劣的用工制度,分别不同情况与职工签订短期、中期、长期合同;推行干部聘任制;总经理同中层经理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打破原来的级别工资制,实行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的分配制度。 

    至今,仍有人珍藏着这张股票。或许,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古怪的股票。土蓝色勾边,大小如壹元人民币。还附有一张草绿色的股息、红利票。背面注明:5 年还本,除分红外,还保证每年5 .4 %的利息。这张股票的最奇怪之处,就是可以“保息还本”。股票居然可以没有风险,而且有可靠的收益。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年的老百姓,一直在计划体制下生活,根本没有风险意识,他们当然不能轻信一张不还本、不保息的纸张。股票要发行,当然要有特定的办法。第一期的股票,最初被卖出了300万张,有些人还是打折买到的。1988年,“天桥”又发行了第二期700万元股票,1993年5月有,“天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天桥”也成为中国第一家正式注册的股份制企业、第一批规范化股份制企业、第一批异地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不过,北京天桥并不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全部。在上海,有一批小企业被改制,他们的股票被出售、也被转让,“老八股”书写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另一光辉篇章。

    1984年10月,中国还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事件。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建国以来,中国曾多次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但是,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后,已有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1984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才决定恢复阅兵。按当的评价,1984年国庆阅兵式,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在这次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之中,北京大学的学生,第一次不受组织约束,自发地在队伍中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条幅,引起国内外重大关注。

    北京大学生物系学生郭建崴、常生、张志、杜杰、柳波、王新力等人,在游行的前一天晚上,他们决定“偷偷带点什么进去”,以展现中国大学生的风采。当时,规定是非常严格的。组织方严禁游行者私自携带任何东西进入。但是,当时的中国,正在发生变化,人性和个性,正在得到推崇和张扬。于是,他们决定带一个横幅。横幅的内容,从“振兴中华”、;“教育要改革”、“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等等,最后落到邓小平身上。口号内容从“邓主席万岁!”、“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您好”、最后定格到“小平同志您好”。于是,这些学生,将“小平同志您好”六个大字粘到了一张新的床单之上。可是,床单不够长,因此他们决定,干脆把“同志”两个字也省去了。这张用床单制成的条幅“小平你好”最终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前,引发轰动。《人民日报》记者王东及时地抓住了这一个历史瞬间。这张照片,后刊于《人民日报》。

    不过,郭建崴等人干完这件大事,心里很有点忐忑不安。特别是他们听说,北京有几个警察说,北大学生也太胆大了,要收拾收拾他们。于是,郭建崴、常生、王新力等几个人居然连夜躲到北京的家里或亲戚家里去了。“小平您好”的历史象征意义是重大的。中国人,在经历了多年的“造神运动”之后,现在居然可以把领袖放在了人的位置之上了。在我看来,从“万岁、万万岁”到“小平您好”,可以说,人民将领袖从神坛拉向人间,这不是社会的进步吗?这不是人民的成熟吗?“小平您好”,也成为我们那个时代,最为难忘的政治词条。改革开放,最有意义的,莫过于人性的开放和思想的解放。当然,这种评价,当年是没有什么人敢提的。但这确是历史的事实。中国人正从《1984》中所描绘的极权、恐怖、权力追逐中解脱出来。这就是当时中国社会最伟大的进步。

    这一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中国奥运军团共获15枚金牌。中国人开始做“强国梦”了。不过,很多年后,中国人才明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仅有体育是不够的,仅有豪情也是不够的。这一年,美国人靠奥运会实现了盈利,也是这一年,美国人也实现了“无绳太空行走”。24年后的今天,中国才刚刚举办了奥运会,也刚刚实现了有绳系的太空行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