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干妈的一段历史

 pepperjuice 2008-12-03
正人先正己, 不要自私

1.发展
一个没上过一天学、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却创出了拥有十几亿元资产的全国知名企业。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名叫陶华碧。说起她的名字,许多人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辣酱,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陶华碧1996年创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到2004年,已累计上缴国家税收2.2亿元,吸收了1800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企业。
老干妈企业的发展史,是一部处处彰显着“艰辛”和“诚信”主题的创业史。

因为家里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那年,她嫁给了一名地质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了个简陋的“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为了赢得顾 客,她琢磨出了别家没有的“点子”:别家卖凉粉只是加点胡椒、味精、酱油和小葱当作料,陶华碧却特意制作了麻辣酱,作为专门拌凉粉的作料。这个点子一实 施,生意果然兴隆。
一天早晨,陶华碧身体不舒服,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辣酱自然也没备。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转身就走了。看着顾客的背影,她琢磨开 了:怎么会这样?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想到这儿,她不禁喜上眉梢: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 不如专卖麻辣酱!她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
1996年7月,陶华碧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起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大字不识几个的陶华碧有什么绝招管理好工人、经营好工厂呢?她采取的是最老实的办法:自己身体力行,我这个老板怎么干,工人就怎么干。我苦活累活都亲自 干,工人们就能跟着干,还怕企业搞不好?她从不对员工横加指责,只是对他们说:“我把你们当家里人,你们也把这里当成家。我怎么做,你们跟我怎么做就行 了。”
当时的生产都是手工操作,捣花椒、切辣椒时溅起的飞末辣得人不停地流泪,工人们谁都不愿干这活。陶华碧就亲自动手,她一手挥着一把菜刀,嘴里还不停地 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员工听了,都笑起来,纷纷拿起了菜刀……那段时间,陶华碧和工人们没什么两样,处处领着大家干,从不惜 力,结果累出了肩周炎,十个手指甲也因为长期搅拌麻辣酱全部钙化了。
可是,大批麻辣酱生产出来后,当地的凉粉店根本消化不了。为了打开销路,陶华碧背着产品到各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进行试销。没想到,这种笨办法还真见效。不过一周的时间,试销商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
“老干妈麻辣酱”很快就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跟。这时,陶华碧心想:水深水浅都试出来了,我“老干妈”还怕什么?老话不是说要“趁热打铁”吗?索性,我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公司得了。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产品靠质量求生存,质量是能打动人心的广告。人品决定产品,产品体现人品,市场经济靠的是竞争,竞争靠的是质量,没有过硬的质量就无法在竞争中立足。”这是陶华碧一直强调的。
她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对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从严、从细把关。为了使公司全体员工增强质量意识,她对新进厂的员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用工制度,树立 “争创一流企业,生产一流产品”的精神,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员工做到相互监督,认真做到自检、互检、专检,对员工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考核,并直接与工资挂 钩,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无论是选购的菜油、辣椒、大豆还是各类辅料,进厂一定要通过相应国家标准的验收。正是因为对严格的质量体系有效地实施, 使得产品历年来的出厂合格率都达到了
100%。靠着上乘的品质,“老干妈”的几种产品先后获得了“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公司产值连年翻番。到2000年末,仅仅3年多时间,“老干妈”公司就迅速壮大,员工发展到1200人,产值近3亿元。
公司发展到这个程度后,已经见过了世面的陶华碧渐渐感觉到自己的“土办法”再也跟不上激烈的竞争形势了,她想:自己虽然没多少知识,可天下有知识的人多 呀!毛主席不是说过吗,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我就来个“他为我用”、“借智借脑”,把别人的现代化管理引进来。
不久,陶华碧聘用了一个大学生。怎么培养这个人才呢?陶华碧有她自己朴素的绝招。本来,招聘这个本科生是要任命他做办公室主任,但陶华碧并没有马上任命, 而是先让他在公司里做杂活,用她的话说:“这是淬火。”然后,又派他到全国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场,这一招儿用她的话说:“这是磨磨。”半年后,陶华碧才任 命他为办公室主任。如今,这位青年已是公司不可或缺的骨干。
后来,每每招聘新的管理人员,陶华碧都要对他们说:“我承认自己"老土",但你们别土,企业别土。”她总是先派他们轮流到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开放城市,让 他们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一招儿还真有用,这些人回来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1997年公司成立时,工人一下从几十人扩大到200多人。别的企业制定许多规章制度,都是为了规范员工行为,制约员工消极怠工。可陶华碧对此却有另一番见解:帮一个人,能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
陶华碧最初制定管理制度时,就把“讲感情”视为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员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考虑到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员工吃饭难,她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公司后来发展到上千人,这个规矩仍然没有废止。
公司里有个厨师来自农村,父母早丧,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可他爱喝酒抽烟,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几乎都被他花掉了。陶华碧知道这件事后,很替他担 心。一天下班后,她专门把这个厨师请到酒店喝酒,对他说:“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从明天开始,你要戒烟戒酒,因 为,你必须让两个弟弟去读书,千万别像我一样大字不识。”
厨师听了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深受感动,当即向陶华碧保证要戒烟戒酒。但陶华碧还是不放心,只让他每月留200元钱零花,其余的钱则由她代替保管,什么时候他弟弟上学要用钱时,再从她那里支取。
只是关心个别员工,陶华碧觉得还不够,她用母爱温暖着企业的每名员工。贵州过年过节有吃狗肉的习俗,她就特地建了个养狗场,长年累月养着几十条狗,每到冬 至和春节就炖狗肉供全公司会餐。公司中的1300多个员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人的生日。员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一份礼物和 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员工结婚时,她再忙也必定要出席祝贺并亲自当证婚人。每当有员工出差,她还总是像老妈妈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 蛋,一直把他们送到厂门口,直到他们坐上了公交车,才转身回去……
在员工们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真情,让陶华碧在企业里拥有了“妈妈”一样的感召力,带动着员工们竭力为“老干妈”的迅速发展而拼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