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图案艺术中,莲花纹、莲瓣纹是古代陶瓷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草》释:“荷,芙蕖……其实莲。”莲本指荷实,后世莲荷混用,故荷花亦称莲花,荷花纹亦即莲花纹。以莲花作为图案造型,历代画家、艺人、工匠应用于建筑装饰、雕塑艺术与陶瓷等日常生活器皿的装饰上,历史也极其悠久。在不少出土文物中发现一些稀世珍品,如1922年在河南新郑出土的春秋初期的青铜莲鹤方壶,便是其中之一。魏晋以后,历经南北朝,直至隋唐,莲花在佛教中,成为圣洁之象征,不仅普遍用于佛座造型,而且发展成为各种建筑艺术和日用器皿等装饰题材。南北朝
![]()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江苏省宝应县城发现了一处北宋时期的墓群,在出土的十余件青瓷器中,莲瓣纹碗就有四件,图案设计独特,莲花纹饰华美,雕刻技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出水芙蓉的优美风姿。 青瓷刻花四层十三瓣莲纹碗:口径14.8厘米,底径5.8厘米,高6.7厘米,敞口,圆唇,弧腹,矮足,灰薄胎,满施青绿色釉,外壁釉下刻四层十三瓣仰莲纹,中间两层瓣叶肥大,叶上部呈圆弧形,底层瓣叶略小,上层瓣叶隐约在下层大瓣叶之中,这样从碗壁的底足向上至碗口,四层瓣纹呈重叠错落排列,不但显示出花瓣的丰富层次,也体现出较强的立体感,使整器宛若一朵正在盛开的娇艳柔美的莲花。 青瓷刻花三层十二瓣莲纹碗:口径13.4厘米,底径5.8厘米,高7厘米,敞口,圆唇,浅弧腹,灰薄胎,施青绿色釉,外口沿一圈刻浅弦纹一道,外壁圈足向上至碗口弦纹之间刻三层十二瓣莲纹,中间一层瓣叶较长,上下层瓣叶较小。瓣叶轮廓由两条斜直的弧线构成,叶上部均呈尖状,显得清瘦秀丽。 青瓷刻花三层十瓣莲纹碗:口径14.8厘米,底径4.9厘米,高6.3厘米。 青瓷刻花三层八瓣莲纹碗:口径13.7厘米,底径5.8厘米,高7.1厘米。 这两件器物均为敞口,圆唇,深弧腹,均满施绿色釉,色深沉,外口沿饰深弦纹一道,足部向上至口部弦纹之间刻莲瓣纹,分别为三层十瓣和三层八瓣。与上器相比,这两件莲瓣纹瓣叶更加浑圆,丰满肥壮,体现瓣纹的另一特色。 四件青瓷莲瓣纹碗外壁雕刻的均为仰莲瓣纹,瓣叶的形状有尖头莲瓣和圆头莲瓣两种。尖头莲瓣线条挺拔,瓣叶俏丽秀美。圆头莲瓣线条柔韧,瓣纹雍容饱满。莲瓣的层次从三层到四层,环其外壁的瓣叶从八瓣、十瓣、十二瓣到十三瓣,较多的瓣层,丰硕的瓣叶,由浅入深的刻纹,恰似莲花绽放,绚丽多姿。瓣叶的宽窄、长短、大小、多少以及叶瓣轮廓线弧度的斜直变化,使莲花造型姿态各异,并给人以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意境。 宋代耀州窑青瓷刻花装饰最具特色,不但刀锋犀利,且线条流畅,变化多端,为宋代同类装饰之冠。这批具有耀州窑风 ![]()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宋人周敦颐给人们留下赞美荷花品格的传世名句。中国是莲的原产地,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莲花具有特殊的感情,将她视为美好、纯洁的象征。在我国传统文化意识中,莲花图案的广泛运用,有很多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如“连?莲?年有余”,有吉祥、幸福之意;“并蒂莲”象征纯洁的爱情;“莲籽”,寓意“连生贵子”;“连枝藕”,表示合家团圆,子孙满堂等等。宝应出土的青瓷器上那优美、清雅的莲花图案,不仅再现了莲花优美的风姿,也使我们领略了莲花纯洁高贵的品质,从而也感受到了内涵丰富的荷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