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感安防产业价值链的变迁

 Taylor 2008-12-15
 
有感安防产业价值链的变迁 (2008-10-31 15:04:00)

引文:今年初以来,一直在思考有关安防产业价值链的变化问题,百思不得解,反而越了解越感到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行业的快速发展,确实越来越让业内不少企业负责人出现了焦躁情绪。与朋友聊起时,他们均能认清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但谈到他们的企业时则普遍感到迷茫。是以,笔者根据自己的努力参悟,并用读书笔记的方式来看一看安防产业价值的变迁。

 

作者:联华顾问机构 杨勇(2007年) 

 

 

价值链的概念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价值链分析方法,即对企业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察这些活动本身及活动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竞争优势。同时,波特指出企业价值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存在于由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共同构成的价值链系统中。

 

随着产业市场的快速发展,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和协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协同的方式过去仅仅基于产品或服务的利益交易,逐渐发展成为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

曾经有诸多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安防产业为什么经营越来越难了,但少有人分析安防产业变难以后的发展思路。读罢标题文字,个人觉得它有点类似目前一些安防企业负责人提出的寻找新增业务增长点的观点。

 

从产业发展历史来看,早期少数的贸易商为王,到早期的制造商为王,再到各地的经销集成商为王,再到现在的运营商为王,这个变化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就引导了安防产业价值链的变化路径。这种不同路径时期的价值链构成,成就了当时的优秀且成功的企业。虽然现在有的企业淡出了,但也有各个不同时期的优秀企业存活了下来,它们有的活得比较艰难,但有的还活得比较成功,但从本质上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都随着价值链的变化,其经营的核心价值跟随性的发生了变化。例如,早期的少数贸易商,它们开始简单的代理国外品牌产品,只要将货从香港提回到深圳就算成功了,这个时期它们的价值与利润来自代理利润;中期的贸易商它们顺着手上的国外产品销售渠道,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支持这种自有品牌的内涵,来自产品是从台湾厂家手上贴牌的品质,以及手上的高端客户资源,再就是多年来跟随外企学到的或多或少的品牌包装方法,最后就是抓住了中国用户的消费心理与认知方法,通过这种贴牌方式,它们实现了自主控制产品线与品牌的目的,同时也实现了价值与利润。后期,相关新老贸易商开始了自己加工制造,通过生产制造环节的把握,实现了企业在新的产业链环节上的价值与利润,毕竟眼下贸易商日子好过的没几家。时至今日,无论做哪一个产品板块的企业,也无论做哪个领域的工程商,都不再是一家两家的悄悄的赚钱,大家普遍感觉是同行太多,竞争太激烈,除非少数有“铁杆”级的关系的企业,否则要生存与发展就得在该领域做得更加专业。

 

不过,按照这段标题文字的理论来理解,目前安防企业所领悟的,还只是前半截。后半部分关于“逐渐发展成为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的论述,在安防行业中还没有成型。按照中国人缺乏团队协作和深层次的利益共享“劣根”本质来分析,就可以发现,这后半部分才是真正安防企业间一方面焦躁不安,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联合的原因。虽然,目前行业内热炒不断的“CSST现象”比较吸人眼球,但这种以资本为纽带的联盟,它要真正达到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的高度应该还有相当的难度,这个集团在这个层面上要走的路还相当远。不过,这个集团在中国安防产业中的出现,本身也符合产业价值链发展变化的规律,它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这种安防企业联盟还会不会有第二,第三个出现?个人相信肯定会有,只是时间的早迟罢了,并且这种联盟会越来越强,也会越来越成熟,而这也充分预示着安防产业联盟时代的来临。

 

所以,当业内的安防企业负责人不断的迷茫与焦躁时,他们是否看清了联盟时代来临的脚步,更重要的是,大家准备好了联盟的心态没有?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些词语听起来非常动听,但做起来时,必然导致利益的舍弃,权位的不自由,以及流程和文化对接与融合过程中的痛苦,更痛苦的是安防老板们会失去自己在企业中那种一言九鼎的“自在与潇洒”。而关键还在于,与谁实现战略联盟?谁才能与自己的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个问题不分析清楚,战略联盟就显得盲目与被动了。

 

原有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也在产业价值链上转移,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集中,而且转移的范围越来越大,转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转移的频率也越来越快。

读罢此部分文字,感到自己有了想会心一笑的感觉,这不就是安防产业曾经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吗。如果那些时常抱怨自己的企业当年如何风光,现在如何江河日下的企业负责人看到这段文字时,他们应该会有所释怀了。

 

早期的进口产品,卖一台可以赚两、三千甚至更多,早期的安防工程项目,一、二十个点可以赚好几十万。当时的企业经营价值,就在于它有货源,或者它能做这项工程业务,相对的就是别人没有货源,没有工程技术能力。同样的道理,后来的制造商们,也是因为它们会组装加工产品,而别的贸易商不会。再后来有的企业品质做得更好了,还有的企业在底层技术研发上实现一定突破了。这一切产业发展史展现出来后,我们也就可以发现各个时期的核心价值与利润所在,以及其移动的轨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企业会叫苦,却又有不少企业走向了成功。早期阶段的企业价值和利润来源,就在于别人没有而它有,或者是别人不会它会,后来的企业核心则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核心技术优势(这也是推动价值链发展的被认为是核心源动力的部分)。现在不少的企业再一次感到了困境,原因在于安防不少产品板块的核心价值价值创造环节,已转移到芯片级的底层技术,或者是大型系统集成技术环节,当然也有雄厚资本支撑下的运营商平台,知名企业品牌价值的环节。

 

所以,我们在分析诸多的企业感觉经营利润不理想,为什么还有那么一部分企业有良好的利润空间时,在这种价值与利润在产业链上向关键作用环节转移与集中的原理可以找到答案。据此理分析自己企业目前处在产业链的哪个环节,是不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企业是否拥有底层核心技术,或者是大型系统集成技术,或者是知名品牌等等,并且这些东西是不是行业中独有的或者少有的优势。当这些环节分析清晰后,个人觉得,抱怨的安防老板会少起来,而思考的人会多起来。如果还有老板们认为要按以前那样,做流通环节也可以有丰厚的利润空间,当这种利润空间下滑时就要唯厂家是问,那可以断定这类老板还没有参透安防价值与利润在产业链上变迁的必然趋势。

 

其实有不少安防企业负责人也会说,“不是我不明白,只是因为这世界变化太快”。如同标题所说,价值和利润在产业价值链上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集中,而且转移的范围越来越大,转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转移的频率也越来越快。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企业跟不上落下队伍,还有的企业因为方向的错误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但反过来看,这个理论中的“转移的范围越来越大,转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意味着机会越来越多,“转移的频率也越来越快”意味着压力与动力。不过,私底下想想,如此快的节奏与时空交错,有几家公司有实力与能力跟进呢?这可是个能让人心里不断打鼓的现实问题。所以,产业链的有效联合才会产生力量,才能抓住机会,扛住压力,这是笔者个人对产业中的有识企业的逆耳忠言。

 

每一个环节上的运作效率对整个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间联系更为紧密,优势互补,而且造成相互依赖。不同产业的关联加强,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价值链之间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一系列的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

相信做监控的企业都记得去年出过SONY CCD大缺货的事情,结果导致SHARP赚了一笔,同时也导致国内摄像机企业一直紧张的过日子,SONY CCD的摄像机价格还有所上扬。另一方面,现在一些主要做大型项目的产品制造商或者是集成商都感到了电信、网通这类运营商的无形力量,这种大型项目层面的影响力也正在影响产业链的结构与发展路径。其实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标题所说的“每个环节上的运作效率对整个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影响越来越大”。

 

不过,比较中国特色的现象是安防产业链上各成员间的联系紧密起来的时候,并没有真正有效的优势互补,大家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愿意相互依赖,这才是老外们想不通的怪事。相当多的中国企业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自己当家作主,在产业链上也如此,不少企业总想把握自己的主动话语权,而让其它企业配合自己。但事实上,产业的发展,有其周期特征,有诗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引领风骚的企业也各不相同,所以,以前笔者曾经呼吁安防行业的老前辈们退休,其实“老前辈”的概念就包含那种落伍的,没有与时俱进的企业。这类企业曾经风光无限,拥有一定产品范围内的或者某个市场区域的产业话语权,但随着它们在技术上,或者是市场经营上,或者是企业内部管理上的落后,更有可能是上游企业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它们没有与时俱进,而是错误的认为自己还处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从而去要求别的企业来依赖它,或者是随着它的步子起舞。其实这就是相关企业对于产业价值链发展阶段理论上的误判造成的结果,更麻烦的是它们在企业心态上还没有转变过来,就像一个地主因为家道中落,还在那呼三叫四的要求佃户们按他的要求交租子,其实那些佃户早就改换门庭去了别的地主家打工了,原因很简单,跟着这个败家的地主已经没田可种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要中国的安防企业,或者是中国企业间实现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甚至相互依赖的关系,笔者会对这种产业理想非常的没有信心。但不同产业的关联加强,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价值链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并出现一系列的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这是近两三年来,安防行业出现的新现象。以前的安防,与通信和IT关联性并不深厚,当远程传输与DVR出现后,当网络监控出现后,这种跨行业的技术关联越来越紧密,并且出现了由IT技术来主导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趋势。由于技术的引导,现在产业链的价值结构和利润中心也向这类IT企业转移。这种时候,几乎所有传统的安防企业均感受到了压力,这也是目前安防企业比较困惑与迷茫的一个源头,因为相当多的安防企业在这种产业价值链的关联过程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位置就意味着企业价值的边缘化。当然,边缘化并不是说企业就没饭吃,毕竟中国安防市场的不同消费层次也足够养活相当多的安防企业,但将来的行业领头企业就可能不再是现在的八面风光者了。

 

在产业链的组织和管理方面,行业领袖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企业可以通过设立行业标准、共享技术和资源、控制核心环节的多种方式,重新构建产业链和决定其中的组织方式,这也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命运。

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核心企业处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因此,这些核心企业会通过控制关键环节进行对某一个企业群体产生深厚影响力,从而这个群体在行业中形成足够的优势并占领相当的市场份额,这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出现行业领袖的规律。那么,现在安防行业内,哪些企业处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呢?摄像机的芯片企业,DVR的芯片企业和底层技术开发企业,各类系统集成企业(包括大型系统工程集成商、门禁和报警集成型产品供应商),安防运营商和平台商,市场占有份额大的知名品牌企业,这些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安防行业的领袖企业。有了这样的目标方向,我们就可以在行业中寻找可能的领军企业路径。

 

以前的安防企业,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现在逐步淘洗出来了各种类型的核心企业原型,但是,这些企业能否成为行业的领袖企业,还有相当的挑战需要它们解决。以前行业中有人吹嘘自己是中国第一大或者第几大,一幅牛哄哄的派头,它们现在有的衰落了,还有的仍在不可一世的威风着。不过,问一下这类企业自己用什么本事来领军中国的安防,它们往往会环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是云里雾里的来虚的,倒是一些外企,闷不着声的就捞了不少的市场份额,最后还听不到它们吹嘘自己第几的声音。就笔者分析来看,未来中国安防的领袖型企业,未必就是技术最优秀的,也未必是最有钱的,也未必是拥有国家垄断资源最多的,也未必是海外的。但是,这样的行业领袖型企业必然是在某一方面最优秀的,它们在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角色会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稳定不变,它们对于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某个价值链环节的把握能力最强。唯有这样的安防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中国安防的核心企业,而唯有对中国安防的不断发展有产业责任感,并做出了最大贡献的企业才有资格成为中国安防的产业领袖。根据这样的标准来看,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企业,虽然有不少企业声称自己如何如何了得,或者与某些安防主管机构和人员打得火热,事实上那只是宣传的需要,真正要做到有产业责任感和对产业有重大贡献,路还远着呢。

 

一旦中国安防产业中有了这样的一个领军企业群体,那么,安防行业的标准化建立,技术与资源的共享,或者说行业的整合与产业链的重组才有可能出现。否则,行业中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现象还将持续,这种各奔东西人心不齐的局面,也势必影响中国安防产业的规范与发展进程。不过,对于市场化在某些环节并不充分的安防行业来说,要重构其中的产业链或者价值分配体系,这不是哪家企业轻易就能做到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安防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超出了单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围,它更多地,并且越来越多地来源于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上、下各环节的系统协同的竞争,这种竞争的优势建立在更大范围的、更多种类的产业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从更具体的层次上看,即将展开的安防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演绎为这家企业所加入的某一个领军企业带领下的产业价值链与别的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简而言之,就是不同安防企业联盟或者集团之间的竞争。

 

产业在快速发展,产业链上的价值链重心环节也在快速变化,那么,安防企业们该如何发展与变化呢?

 

 

读书笔记备注:

企业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系统协同效率来建立竞争优势可以选择五种模式: 1、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获得专业化中优势;2、深化与产业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关系,整体化快速响应市场;3、强化产业价值链的薄弱环节,释放整体效能;4、把握关键环节,重新组织产业价值链;5、构建管理型产业价值链,不断提高系统协同效率。

 

在谋求产业链的高度协同和系统效率的具体运作中,各环节企业,无论是主导企业,还是一般参与企业,应尽量做到几点:1、强调产业链的共同利益最大化;2、产业链上各环节间的协同应是长期的且持续改进的;3、合作的产业链中的企业之间应加强相互信任和认同;4、要注重对产业链中共同资源的管理和维护;5、各环节企业要在产业链的发展中增强自身的优势和竞争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