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土楼——泥巴铸就古老“建筑神话”

 大唐飞歌 2008-12-22
福建土楼——泥巴铸就古老“建筑神话”

  神秘古朴的福建土楼。

  圆形土楼的顶部雄伟壮观。

  圆形土楼充满了奇异的空间形式美。

  依水而建、错落有致的五凤楼。

  古老而坚固的方形土楼。

  闽南山区的绵延群山间,处处可见土楼建筑。

  □张凤举  梅子

  近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古老民居“福建土楼”成功申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全世界对福建土楼的关注和探寻。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建筑,以及世界各地1.2亿客家人的心灵“图腾”,福建土楼铭刻着怎样深邃的客家文化?其建筑又有着怎样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此次申遗的46座福建土楼又是哪些?……从本期起,我们将分期逐渐揭开这些古老神秘民居的面纱,带您领略独特神秘的建筑艺术魅力。

  ■“活化石”与“聚族而居”

  福建土楼产生于11世纪至13世纪的宋元时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其以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美、巧夺天工的建造艺术和深邃的客家文化内涵,被称为世界古民居建筑的“活化石”。精雕细绘、充满着装饰之美和浓郁泥土芳香的“土楼之王”——二宜楼;外形颇似精美雨伞、宛若“蓬莱仙境”的“雨伞楼”;距今已600多年历史,却依然屹立于高山之巅的中国最古老圆楼的鼻祖——齐云楼;以“凤栖之木”雕刻房门,并巧妙结合福建客家和福佬两大民间建筑特色、将单元式与通廊式合一的“福建土楼博物馆”…… 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它充分协调了“天、地、人”等多种因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聚族而居是土楼的建筑灵魂,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这不仅展示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而且一部土楼史更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土楼通常呈平面对称,有着明确的建筑核心,宗族氛围浓厚,体现着强烈等级思想。这种布局记录了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也处处体现出亲密的血缘关系和手足之情。同时,土楼也传承着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在这些民居里处处可见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展示着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

  ■生土铸造“建筑神话”

  土楼也称“生土楼”,通常用生土混合糯米饭、红糖等建造而成。由于其多为福建客家人所建,也被称为“客家土楼”。土楼最大的特色就是就地取材,循环利用。这种用最平常土料筑成高大楼堡、化平凡为神奇的建筑艺术,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匠心独运的创造力,以及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在闽南山区的绵延群山间,处处都是依山势错落布局的土楼建筑:层层土墙与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美不胜收,使得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土楼的材料虽然原始,可其坚固无比,南靖先民在土楼建筑史上至今仍留下许多难解之谜:长教官村的土楼古时因火灾烧毁,留下残墙断壁,经受几百年风吹日晒,而今却依然屹立,如长城般坚固;当今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造于沼泽地里,据说建楼时地基下陷了一层楼深,停了一年多才续建,可如今仍巍然不动,而楼周围仍可用铁条插下几米深;“裕昌楼”是有名的“东倒西歪楼”,楼内泥土梁柱倾斜度达15度,看似十分危险,楼内居民却安然无恙,居然可以繁衍26代。

  ■造型独特  叹为观止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福建土楼的造型无疑是丰富独特的:圆、方、半圆、椭圆、交椅、五角、八卦、五凤、桃形和不规则等等,让人叹为观止。圆形楼是闽西土楼中最出名的一种,分为单环、多环、圆形套方等,多环最为常见。其平面为一圈圈同心圆,楼体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中心的祠堂,通常是族人进行重大活动的公共场所。五凤楼历史最悠久,其是中原四合院建筑的“本土化”衍化,“三堂两落”的风格保持了明确中轴线和规整传统布局,这种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和谐统一的建筑构思,既显示了古代宗法制度的尊严和古朴庄重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土楼与中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方楼的起源最早,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坚固的土楼,如今依然被当地客家人广泛采用。其造型简洁,却更注重防卫性。这种土楼很高,可达5至6层,最底层的墙厚可达一米以上,愈往高愈薄,通常一座方楼可住200多户人家。在南靖等地,还有一种叫“交椅楼”的生土楼,其建筑形式与方形楼大致相同。但前排房稍低,左右两边稍高,酷似座椅的“扶手”,后排房最高,宛如座椅靠背。整座楼远看仿佛一把“交椅”,故俗称“交椅楼”。这种土楼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冬暖夏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