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散步(组图)五十

 昵称88761 2009-02-02

2006年05月24日天津路散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巴士在西藏南路路上。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英资公司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外滩27号)、宝顺洋行(Dent & Co.,外滩14号)、老沙逊洋行(David Sasson and Sons Company,外滩24号),以及美资的旗昌洋行(Russell & Co.,外滩9号)。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1928年7月1日外滩公园正式对中国人开放。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滩的天幕基本上成形。
在上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上海外滩还是一条芦苇丛中泥泞的纤道。自1846年上海辟为商埠以后,许多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云集。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 化中心。经过约一个世纪的营建,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个仅有三里长的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如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俄国领事馆等,都大多集中与此。外滩也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此外,还有西方大商贾的高级俱乐部——名扬远东的上海总会,现在的东风饭店。这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它有当时最长的酒吧,酒吧柜长达110.7英尺。外滩12号,那座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过去是汇丰银行。建于1923年,当时英国人曾自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一座最华贵的建筑”。1949年以后曾经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那座房顶上端有钟楼的建筑是著名的海关大楼,建于1927年。在此以前是一座衙门式的建筑,1891年改建为西洋式,1893年又改建成教堂式。大楼上的大钟四周都可以看到时针,方圆几里都能听到洪亮的钟声。
现在的和平饭店,原是美国犹太人沙逊的沙逊大厦。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决定在沙逊大厦旁,建造一幢远东最高的34层的银行大厦。1934年正当施工时,沙逊却无理干涉,说“在英租界造房子,高度不得超过我的金字塔塔顶”。由于中国当局腐败无能,据说这桩官司一直打到伦敦,结果判决中国银行只能造17层,比相邻的沙逊大厦金字塔顶低30公分,而且工程也由外商设计、承包。还有英商亚西亚火油公司大楼,花旗银行等。为了让世人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将由专家学者重写铭牌,逐一悬挂出准确介绍其身世的中英文“身份证”。首批重写铭牌的有汇丰银行、海关大楼等23座历史名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这些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机构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本没有多少变化。8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建立了许多新的摩天大楼,有些这些大楼直接建造在旧建筑物的后面(比如外滩大厦),与这些新建筑相比外滩的老建筑显得非常矮小,这深深地改变了外滩的相貌。过去直接在外滩江畔的码头全部被搬迁,江畔的防汛墙也获得了修复和加固。此外在建造延安东路高架公路进入中山东一路的接口处时将外滩天文台整个地向南移动了约50米。在外滩的最北段苏州河注入黄浦江处还建造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塔。一些大楼后来又被出租给外资或国有的企业公司。近年内关于上海外滩建筑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引起了一些讨论。上海租界和外滩建筑群也被视为中国近代耻辱史的象征。
1995年9月30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与黄浦区人民政府联合筹建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以大量的历史照片为主,辅以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文献、实物,展示了上海开埠150年来外滩的变化历史。在纪念馆里可以从外滩的发展轨迹研究上海的发展历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江西中路、汉口路附近。


和外滩交叉道路从南向北:延安东路 广东路 福州路 汉口路 九江路 南京东路 滇池路 北京东路 南苏州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津路西头。


天津路是,东西走向,东起江西中路,西至贵州路。长1045米,宽2米到12米。
天津路最初由上海英租界当局修筑于1851年,因通往抛球场,名为球场弄或五柱球弄,俗称后马路(对应于南京路即大马路)。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正式定名为天津路,得名于新开辟的通商口岸天津。
天津路为上海市中心区的传统商住混合区,两侧多石库门里弄住宅,1949年以前分布有许多银行、钱庄,例如2号(江西路口)的广东银行(今光大银行)、100号(河南路口)的恒利银行(今永利大楼),191号-211弄(山西路口)则是南京饭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津路西端贵州路。上海第一食品公司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火车票代售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沿天津路西端向东而行。右:上岛咖啡


“遍地开花”的连锁店。虽然“招牌”是咖啡,但也做些简餐,味道“很普通”。环境布置得都“差不多”,晚上去“比较幽静”,还“蛮有情调”。但随着分店的“增多”,质量、口味、服务变得“参差不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与广西北路交叉口。南京东路690号时装公司底楼(近广西北路)苏州面馆。便宜咯!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年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临近浙江中路的天津路。天津路488号(近浙江中路)人人菜馆。广式烧腊里,叉烧,烧鹅啊,家常菜都属于挺正宗广帮做法。前方为浙江中路398-400号春申江大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浙江中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浙江中路,塔楼为永安公司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津路断而向东。20箱啤酒,超荷了吧 740g×400本=296k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酒店前小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临近建中路的天津路上,楚界汉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福建中路前回首一张。前方两角建筑下边便是南京东路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福建中路南面。前方为海仑宾馆


天津路353号(近福建中路) 雨天饭店。这家店已经开了N多年了,一直不温不火的,主要是还是因为这里的菜式做的太一般了。市口也不算很差,福建中路天津路口,菜的价位也不算贵。但是生意却一直不见好。可能也是欠缺点宣传的缘故吧。菜式没有特色也是一个缘故,这里基本是做本帮和川菜的。但是吃口都太普通了,毫无新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潭弄。


石潭弄(曾名“直隶弄”) 曾经以木器家具业兴盛闻名上海,一度被称为上海的“木器家具街”。上世纪20年代就云集了不少木器店,最著名的有张万利、张万茂、张万泰兄弟三家,当时主要制作宁式木器家具,以后逐渐经营本地的白木中式木器,抗日战争胜利后,红木家具又一度十分兴盛,那是石潭弄木器生意最兴旺的时期。弄堂里的老住户还能记起,弄堂口正对南京路的一家很大的红木家具店“水明昌”。当时在石潭弄南段,密密麻麻地布有“张万利”、“蔡永兴”、“殷合兴”等知名木器家具店铺,总数不下40余家。据说那时要在上海做一套好家具,通常就要到石潭弄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津路继而向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五福弄前的天津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五福弄有个油豆腐粉丝摊。就在弄堂口放二张桌子,只有油豆腐粉丝一种商品供应,反正是满满一大碗,味精暴多。吃的人倒是蛮多的,基本上都是邻居和买菜的,坐下来谈天说地,当他茶馆,五块钱能够吃的很饱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津路博泰典当。质押典当、房地产抵押典当、限额内绝当物品的变卖、鉴定评估及咨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山西南路的南京饭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山西南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津路、南京饭店北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原来天津中学、宁波路小学和南京东路小学于1997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津路临近河南中路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河南中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河南中路、天津路西北角的永利大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河南中路、天津路西南角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津路继而向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天津路来到了江西中路 天津路入江西中路而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过江西中路,天津路变为滇池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临近四川中路的滇池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四川中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滇池路到外滩而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滇池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华懋饭店 现 和平饭店北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回首一张。右:中国银行;左和平饭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和平饭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外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