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研究]“四自”/黄希庭1996

 dsxp 2009-02-07
黄希庭(1937-)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学科评议召集人。)      

        黄希庭认为,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这“四自”不仅是颇具我国文化传统的人格特征,也是健全人格的基础。从1996年起,黄希庭带领一个研究集体开始了对“四自”的心理学研究。

       最早是对自尊的研究。在西方心理学中对自尊的研究很多,但西方的自尊概念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自尊含义不同,因而开展对自我价值感的研究,根据大量的实际调查提出了一个多纬度多层次的自我价值感模型(黄希庭、杨雄,1998;黄希庭、余华,2002)。该模型认为我国青少年的自尊包含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层次。其中,总体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最低的是特殊自我价值感,表现为生理的、心理的、人际的、道德的和家庭的自我价值感等五个具体方面,并都包含有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子纬度。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特点做了较系统的研究。(陈高山、黄希庭,1999)。

       国外对独立性、依赖性有不少研究,但对自立却未见报告。研究者把自立定义为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做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自立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可以把自立区分为身体自立、行动自立、心理自立、经济自立和社会自立等五种。身体自立和行动自立主要是幼儿期的发展任务。而心理自立、经济自立和社会自立则是学生时期的发展任务。研究者对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做过初步的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发现,大学生们回忆其自立意识的发生主要在中学时期并延续至大学阶段,自立意识发生的心理背景往往与个人欲摆脱挫折和战胜困难有关(黄希庭、李媛,2001)。

        自信是个人对自己的信任。虽然国外对自我效能、自尊自我概念、自我意识、自我觉知有不少研究,但对自信的研究却甚少见到。研究者对大学生的自信特点做过研究调查,并建立起一个四维13因素的构成模型,即包括整体自信(综合确认、总体肯定、否定自我),学业自信(动手创造、专业信心、外语信心),社交自信(家人老师、同学他人)与身体自信(体育运动、健康素质、动作身材、仪表表情、长相身高)(车丽萍、黄希庭,2001)。

        虽然自强与成就动机、自我实现的动机有密切的联系。初步的研究表明,自强是一个蕴涵丰富的人格研究中国化的概念,它包含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传统性与时代性等特征(郑剑虹、黄希庭,20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