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
中国人体质分9种 调查显示: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中国人可分为9种体质类型,其中健康的平和体质仅占33%,而其他8种偏颇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占到了67%,居于前4位的则是:气虚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和气郁体质。 研究提示,当代中国人的体质状况受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后天因素影响越来越大,相应开展生活行为指导、养生保健和个性化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发现二: 女性一般寿命长 “男女有别”,男性一般代谢旺盛,肺活量大,在血压、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等方面均高于女性,一旦患病,病情反应会比女性要激烈;而女性免疫功能较强,基础代谢率较低,虽然体质较弱,但一般寿命较长。 研究显示:男性平和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明显多于女性;女性血瘀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阴虚体质明显多于男性。所以男同志平时要少吃羊肉、狗肉、辣椒等辛温燥烈的食物;女同志要少吃寒凉食物,尤其夏天,切忌贪吃生冷而损伤脾胃;日常生活中,女同志应注意适当缓解压力;在用药上,女性用药量一般应比男性轻。 发现四: 体质随年龄演变 在个体生命的不同阶段,体质会不断演变,各不相同。 随着年龄增高,平和体质逐步减少,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瘀体质逐步增加;中老年人痰湿体质多见,可能与其生活趋于稳定,且总体生活水平提高有关。在年轻人中,阴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多见,可能与年轻人喜欢吃煎炸烧烤等类食物或嗜好烟酒以及生活压力增加有关。 发现五: 职业对体质影响大 不同的职业背景对体质也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气虚体质在无职业者和农业劳动者中多见;阳虚体质在生产运输工人中多见;阴虚体质多见于学生;痰湿体质多见于领导干部;湿热体质多见于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而在农业劳动者中最少;血瘀体质在办事人员中多见;气郁体质在学生和无职业者中最多。 生活安逸、养尊处优的人,容易形成痰湿体质,平时要注意体育锻炼,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增强心肺功能;从事脑力劳动者,容易形成血瘀体质,要经常进行有助于促进血液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舞蹈等;从事体力劳动者,易形成气虚体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