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回放(34):发展能力,提高素养——浅谈初中政治备考复习策略

 赣榆摆渡的人 2023-12-01 发布于江苏

浅谈思想品德备考复习策略

如何进一步按照新课改要求加强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是检验新一轮课改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将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确保课改实验和中考复习备考做到有机的统一,是所有参与课改教师面临的新课题。由于没有前车之鉴,这里我仅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突出新课改“五性”,强化备考指向。
“五性”即新课程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突出上述五性就要做到:
首先,要凸显新课程思想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对接。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灵魂所在,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最突出表现,因此思想性是中考复习备考必须充分体现的特点。
(一)注重我国基本国情教育。复习备考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强化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注重时事政治与党的指导思想等重点内容的密切结合,与时俱进地理论联系实际地规范学生的认知行为,不断增强参考学生的“讲政治”意识。
(三)注意对学生进行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复习备考要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从而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做“好公民”的目标。
(四)注意加强以爱家乡教育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落实,复习备考要在“结合本地实际”的过程中使学生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要突出新课程生活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对接。生活是一切问题发生、发现、提出和解决的基础,思想品德必须给学生提供典型的生活情景,因此复习备考要很好地体现生活性的要求。
(一)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复习备考要注意选择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等一系列学生熟悉的生活典型来考查相关知识和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亲切地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
(二)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生活。复习备考要注意选择同龄人的正确或错误,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典型事例作为知识考查的重要载体,做到让事实说话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针对性的能力培养。
(三)注意选择学生参与的生活。在公共生活中,学生要学会参与、合作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要求,注意让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注意培养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才干,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四)注意选择学生关心的生活。为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十分关切的诸如体育运动、台湾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和网络问题等作为情景材料并科学设问,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再次,要强化新课程实践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对接。实践性是所有课程的共同追求,而思想品德课程则更加突出实践性的地位,因此中考试题中活动实践试题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一)在要求学生依法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应该怎么做。
(二)在要求学生为社会发展(家乡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作合理化建议的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么做。
(三)在要求学生针对具体生活情景得到启示或感想的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和用活教材。
(四)在要求学生进行具体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和选择恰当方法或手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让自己做得更好。
第四,要张显新课程创新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对接。
(一)注重情景材料的艺术化。在复习备考训练中,要很好地借鉴漫画、图片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为所要考查的内容服务,使整个训练显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漫画、图片欣赏中体会到人文关怀,从而让学生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另外,还要充分借助文学、歌曲(词)、俗语、名言、文献等方面的资源为复习考查训练服务。
(二)注重情景材料地域化。地域化(主要是本地化)既是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教学原则的体现,也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客观反映。复习训练中应注意选择用家乡的事实来考查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他们对家乡发展变化的关注,使所学知识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注重情景材料的新闻化。新闻是“最近(紧邻中考时间)”发生的事情,“最近”具有使人猎奇的特点。这样的背景材料不仅具有地域性特点,还在于能够引起学生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并对这一事件引起思考,从而实现“新闻发布”的目的。
(四)注意训练试题的开放性。训练试题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答案应呈现出多元性的态势,甚至没有固定的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也可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最后,要注重新课程综合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对接。
(一)要体现学科之间的综合。复习备考训练要注重思想品德与与其他学科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综合,强调学科知识间的有机结合和渗透,做到融会贯通。
(二)要注意本学科前后知识的综合。复习训练要突出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考查,有机地将七至九年级的内容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逻辑线索,有机地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融为一体,努力体现宏观导向和微观落实的考试特点。
(三)要注重考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复习备考训练要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应试过程中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题型中注重学生的识记能力的培养。在漫画赏析、探究实践、材料分析等题型中,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和运用。
二、挖掘课改资源,突出备考实效。
课改资源是多方面的,而直接可用于复习备考的资源是具有选择性的。其资源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人力资源(教师资源这里不作叙述)、教材资源和考试评价资源等。
第一,用好学生人力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新课程而言,学生是新课程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没有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没有新课程的成功实践。因此复习备考应当注重以人为本,也就是要注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
(一)注重生活情景的创设和再现,引领学生在具体生活环境中学会生活、学会融入、学会思考和学会升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适应新课改及其中考复习备考。
(二)注意培育学生创新探究意识。创新特质不是形式主义伪创新的东西,而是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感兴趣的探索。无论是情景的创设,还是问题的提出,以及活动的开展,都要建立在“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基础之上,因而更能调动学生完成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进而完成由一般意义的“人”向“好公民”的转变,突出教育的社会效益。
(三)注重解决学生自己的实际问题。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形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和合理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关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让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人生之中。
第二,用好教材范例资源,不断拓宽备考空间。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我们不要像过去那样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形成“教材即知识”的观念。因此复习备考中,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知识训练的时候,不再是以教材及配套资料的原文、原例和原题的照搬照抄了,而是缘于学生生活以及缘于学生应当达到的思想认识组织材料进行训练,其答案也应当由一元到多元,甚至没有固定答案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的大开放的格局。这就要求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教材范例举一反三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具体问题,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独到的“自己的见解”,克服和杜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圣贤书”的死记硬背的不良教学行为和习惯。要很好地将教材的普遍性(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与生活的特殊性(当地具体实际和学生具体实际)有机地进行重组和整合,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克服传统的依据教材进行教学的灌输说教的做法,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第三,用好考试评价资源,确保考试评价到位。
课程标准规定“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这一规定明确指出知识评价之于思想品德课是必要的,因此我们不能放松以知识评价为主的考试评价。
(一)用好指导本地中考复习备考的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仅次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具有指令性的纲领性文件,它是本地中考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也是本地中考复习备考的行动指南和指挥棒。要切实加强考试说明的研究,复习备考就会事半功倍。
(二)要做好课改实验区试题和经验的借鉴和研究。学会借鉴,取长补短,是我们做好复习备考的重要方法。要有选择地将人家的成功做法融入自己的复习备考之中,具有“来得全不费功夫”的特殊功效。
(三)要做好本地区近三年中考试题的研究。研究中要找出本地区中考命题带有倾向性的能够影响复习备考的有用的东西,只有做到“靠山吃山”,才能做到复习备考有的放矢。
(四)要破除新课程中考的神秘感。从课标规定的内容看,新课程的主要内容仍然是过去思想政治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只不过是注意强调知识的整合和重组,而非过去知识体系的再现。从实验区的试题看,考查的题型仍然是过去常用的题型,只不过是在所有的题型中不再是“直问直答”的形式呈现,而是注重生活情景的创设和再现,突出生活性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课程中考不是神秘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更不是对传统课程及其资源的全部否定,而是在注重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不断开拓创新。
三、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自信考生。
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健康既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学生的压力往往与考试联系在一起的。中考既是学生的一次升学考试,也是学生的一次价值追求的考试,每个考生的心理不可能不受到一定的刺激和影响。或是教师和家长的要求超过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或是学校和家长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判断学生个人价值的标准,或是考试的难度过大……这些都容易使学生陷入考试焦虑之中。如何正确控制和稳定学生情绪,如何正确把握学生的情绪处于适当的紧张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能决定学生整个考试的成败,教师要指导学生要学会用“平常心”正确对待这次考试。
(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要引导学生认识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尺子,当然也是选拔学生比较较公平的标准和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看到考试的偶然性和局限性,一次考试并不能得出对学业的完整评价,更不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二)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如果对考试的结果期望过高,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的话,就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轻心理负担,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正常发挥。
(三)要引导学生增强自身实力。考试不仅是检验我们的知识、能力水平,也是考验我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实力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四)要引导学生要学会自己原谅自己。假设第一科考失败了,不要太在意第一科的考试,因为那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历史了;假设思品课考失败了,也不要为思品课的失利而耿耿于怀,而迅速把自己的注意力调整到后面的考试科目之中,让自己从什么地方跌倒就从什么地方站起来,努力做到处变不惊。
第一轮:
即要熟练掌握课标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它是中考命题和解题的依据。原因:1.便于解答各类中考试题,特别是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因为这些题目就是考基本观点的题目。2.因为中考考试时间100分钟,而品德仅占40分,学生多在做完历史后再做,不熟练的话时间上来不及,所以是解题的前提要求。
第二轮:
就是要把分散在中考考点之间相关内容串起来,也就是考一种初步的综合能力。这一步用专题复习的方法效果较好,可以选择比较实用的教辅用书,如《德育专刊》杂志、《政治开卷考试应试指南》、《中考复习》等,这些资料中都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编辑,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在使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前后内容、七八九三个年级内容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应该是我们下面复习应该关注的焦点。
第三轮:
就是要进行全真模拟,就是要估题、猜题,但不能押题。要真正掌握规定的考点内容,不花些时间和功夫进行训练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要根据今年中考的精神和要求,下功夫进行集体备课与研究,集思广益,真正出几套质量高的模拟题进行训练,将大有裨益。(发表在《德育专刊》2007年第1期)

《德育专刊》2007年第1期封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