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是商品,受教育的是工具

 八里根 2009-02-25
 
  教育是商品,受教育的是工具

  作者:路人甲

  按现在的教育制度,很多地方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规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不留家庭作业。本来一项保护学生的措施,结果被一些学校用作了收取“作改费”的借口。

  这一次,教育在制度下变成了商品。

  商品是要拿出去卖的,教育成了商品,那教育要把受教育的培养成什么东西呢?回答:工具。

  工具没有人性,但有用途,可以卖钱。

  “在“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权益口号的蛊惑下,中国社会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早期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一切以成功来衡量的社会,而这个成功已经简化到了“有钱”的地步”。只有变成工具,才能卖出价钱,才有可能“有钱”,才能“成功”。至于其他的,全他妈扯淡。

  人性是傻逼的标志,个性是板砖的前兆。唯有抛弃这一切,努力成为制度的工具,才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前些天有人争论“文理分科”,有公务员考试的重点题目是“论提高国民素质”。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讨论什么综合能力什么素质有意义吗?剥离理想和人性,再好的钢又如何?就算打造出再削铁如泥的宝刀,又如何?

  挺热的一条新闻说“男生从小学一路保送到博士,拒绝清华复旦”,这个“最爱数学”的孩子最终选择了中科大的一个特殊班,“学习两年半后,他就将直接前往中科院做研究,并且有机会通过公派出国的方式出国留学”。估计清大和旦大都不提供这样的公费出国票。这中科大也的确了得,他们在招揽所谓“天才生”方面一直都有一手,不,应该说是上下其手。这次又是本硕博连作,又是公费出国票,百宝耍尽,这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如何能够把持的住?

  把产品做精,做绝,其他学校真应该学习一把。不过,这位少年天才拿了公费票出了国,会不会“黄鹤一去不复返,贵国千载空悠悠”,经过国内的公器炮制,外国优质车床打磨,赫然变成了美国鬼子手里的一把好刀?不好说,真不好说。

  当然,既然卖肉,那就要卖到镇关西的地步,发展不过是个说辞,垄断才是硬道理。节后,苦守“悬崖小学”数十年的一对教师夫妇成了“感动中国”的人物,的确也让人感动。而同期,民办教育机构“孟母堂”却被勒令关闭。

  有人分析说“悬崖小学是一个教育局所属的重点小学们无暇也没有动力去争夺生源的地方,除了让人心酸,更没有家长看了这条新闻,会把自己的孩子专程送去悬崖小学学习。而孟母堂对于当地教育局 所属的重点学校们构成了竞争,它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尽管恐怕也不成熟,但对整个公立教育系统构成了竞争”。

  路人甲看不光是竞争问题,害怕孟母堂所倡导的教育思想会作出不合制度要求的工具,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如果孟母堂大获全胜,那不是相当于狠狠抽了现行教育系统的一大耳光么。镇关西的脸,只有鲁智深能打得,至于孟母,就只剩下挨打的份了。

  “那些所谓的教育家们一直在津津乐道地探讨这样那样的制度,总是错误的认为制度可以不断完善以达成教育的目的,殊不知教育的本质不在制度而在于人,在于教育的目的。教育不断的被管理者施以这样那样的功能,唯独没有使被教育者人性得到发展的功能。由于没有人性,教育才越来越不像个教育,整个社会才越来越没有了灵魂和思想,没有灵魂的民族是最可怕的民族”。

  前两天,有人从google搜索发现,“国外30多万页面显示:我极度害怕中国人”。今天,在网易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发现了这么一条新闻“英国广播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里,全球民众中对中国持正面评价者的比例下降了6个百分点,降至39%;持负面评价者的比例为40%,上升了7个百分点”。

  官员为何无耻贪腐到如此地步?商人为何贪婪缺德到如此地步?世人为何冷漠麻木到如此地步…

  而教育,又到底在这其中充当了什么角色,谁能告诉路人甲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