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催眠技术对神经症的治疗

 dsxp 2009-03-13
从九十年代我的第一任心理老师那里我就看到这个治疗的神奇!
  当时同时代被培训的咨询师都有"逃离神经症"的倾向,唯有精科背景的心理治疗师,他们由于看到了三环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之后,神经症病人的应对模式和个性特征依然是导致药物长期应用的根源,才舍身取义般的执着于心理治疗的探究.因为他们知道面对这样一群痛苦的人,完全可以用药物就可以的,只要他能做到对病人痛苦的体验视而不见,因为当年的国内心理学界刚刚久冻初醒,百废待兴、曲高和寡。若不是郭念峰、许佑新、李星天等一批执着于此界的学者,站在高处不懈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春色满园啊。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必须来源于临床的积累,就象当年钟佑彬先生那样,是在他的案例故事里讲解他的认识领悟疗法。
  催眠治疗的临床应用绝非治疗师的别出新裁.而是针对该类病人特有的沟通模式的需要而设定的.也就是所谓:没有被治疗的动机也就没有催眠治疗内容.催眠治疗过程本身具有复杂的心理学意义,它包括三要素:治疗师\治疗\被治疗的愿望;三要素关系的匹配上一个复杂的社会学意义的整和也是心理学意义的整和,其中催眠治疗师的人格特质在治疗中起关键作用,这里用主客体关系理论可以更好的解读其中的内涵。催眠治疗最核心的部分是构建治疗框架,三个过程:催眠前期意识层面的催眠,催眠中的治疗,催眠术后催眠。每一层面的治疗技术和治疗内涵都对被治疗者有着不同的意义。
   如何理解神经症特有的人际模式:这个问题历代专家解读不一,但万变不离其中的是:内在的冲突不能被现实接纳转变为可以被现实接纳的症状,用身体表达出来。这个现实不是外部客观现实,而是病人自身所理解和投射的外部世界,是他内心自我人格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体系的外部延伸。
  就催眠治疗的体会,我个人有以下几点表浅的体会:
   一、解读症状:我们看到的神经症性症状,实质是病人内在关系的现实表达,有什么样的症状模型,就有什么样的内心历程。
   二、结识内在:当你有可能和他的内心历程一起来经历他的成长过程,就有可能破解他现实症状的意义。
   三、剥离现实意义的我:当一个人的内在冲突不能和现实连接,便以症状来实现,因为他的现实意义的我不接受内在的我。已经必须剥离这层阻抗,才能实现内在的连接。
   四、潜意识语言的解读:(有很多的实例)
    五、现实连接
    但是,绝非所有的神经症患者都是催眠治疗的适应症,能在意识层面实现连接的就不进入潜意识,能浅不深可能是医学的思维模式,因为神秘的内心世界,实确需要治疗师有解读另一种语言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