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之遗传的基本规律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复习内容:
遗传的基本规律,细胞质遗传
二、教学目标:
1、基因的分离定律(综合运用)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综合运用)
3、性别决定(理解和掌握)
4、伴性遗传(综合运用)
5、细胞质遗传的特点(理解和掌握)
6、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在实践中的应用不做要求)
三、复习过程:
1、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
2. 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
(1)交配类
①杂交;②自交;③回交和测交;④正交和反交。
(2)性状类
①性状;②相对性状;③显性性状;④隐性性状;⑤性状分离;⑥显性的相对性。
(3)基因类
①等位基因;②相同基因;③显性性状;④隐性性状;⑤非等位基因;
(4)个体类
①表现型; ②基因型;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③纯合体;④杂合体;⑤杂种。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杂交方法:去雄、授粉、套袋。
(2)过程: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作亲本,再让F1自交得F2。
(3)实验结果:①F1只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②F2中显现出不同性状的性状分离,分离比为显:隐=3:1。
4.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6.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1)杂交育种:①显性性状作为选育对象: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方可作为推广种。
②隐性性状作为选育对象:一旦出现即可作为种子推广使用。
(2)医学实践:利用分离定律科学推断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为人类禁止近亲结婚和优生提供理论依据。
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8、假设有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代出现的基因型有:
表现型有: 种。
9、(1)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 、 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 。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共同控制生物的性状
四、典型例题:
[例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jpg)
.jpg)
A.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C.系谱甲-2基因型Aa,系谱乙-2基因型XBXb
系谱丙-8基因型Cc,系谱丁-9基因型XDXd
D.系谱甲-5基因型Aa,系谱乙-9基因型XBXb
系谱丙-6基因型cc.系谱丁-6基因型XDXd
3、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E,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l,F。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
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1:1:l:l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5.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与易染病 D.绵羊的长毛与细毛
6.一株白粒玉米(aa)接受红粒玉米(AA)的花粉,所结的种(果)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极核细胞的基因型依次是( )。
A.Aa、AA、Aa、aa B. aa、Aa、Aaa、a C. aa 、Aa、AAa、a D. Aa、Aa、Aaa、a
7.有一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已知一株开紫花的植物自交,后代开紫花的植株180棵,开白花的植株142棵,那么在此自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组合方式有多少种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8、一对同卵孪生姐妹分别与一对同卵孪生兄弟婚配,基中一对夫妇头胎所生的男孩是红绿色盲,二胎所生女孩的色觉正常,另一对夫妇头胎的女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二胎生的男孩色觉正常,这两对夫妇的婚配方式是 ( )
A、XBXB×XbY B、XBXb×XBY C、XbXb×XBY D、XBXb×XbY
9、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预测是 ( )
A、父亲色盲,由女儿一定是色盲 B、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C、祖父母都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D、外祖父母都是色盲,则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1)Ⅰ2 的基因型是 。
(2)欲使Ⅲ1 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 的雄狗杂交。
(3)如果Ⅲ2 与Ⅲ6 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色雄性的概率是 。
(4)Ⅲ3 怀孕后走失,主人不久找回一只小狗,分析得知小狗与Ⅱ2 的线粒体 DNA序列特征不同,能否说明这只小狗不是Ⅲ3,生产的? (能/不能);请说明判断的依据: 。
(5)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同的新性状,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
因 D 控制,那么该变异来源于 。
(6)让(5)中这只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得到了足够多的 F1 个体。
①如果 F1 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 D 位于 X 染色体上,则 F1 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 ;
②如果 F1 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 D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F1 代个体的性表现为: ;
③如果 F1 代中没有出现该新性状,请分析原因:
11、(2006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7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l:检测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得到下列数据(%):DNA含36.5,RNA含9.6,蛋白质含47.9,类脂和钙等含6.0.由此可以推知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实验2: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测DNA是噬菌体的_______物质.
(3)实验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型.
(4)实验4: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总是高茎(Dd).如果让子一代高茎自交,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
(5)实验5: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是______________倍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二轮复习之遗传的基本规律答案
例1[解析]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在进行异花授粉之前,必须保证雌花没有授粉,因此要在花蕾期去雄。[答案]C
例2[解析]胚是由1个卵细胞和1个精子受精发育而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基因型是相同的;胚乳是由2个极核与1个精子受精发育而来,所以母本不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也不相同。[答案]B
例3[解析]本题考查系谱图的解法。根据显/隐性的判断方法,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父母都是杂合体,据此可推知3号的基因型。7号的表现型正常,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即AA和Aa,由于父母都是杂合体,所以纯合体的概率是1/3。8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她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该男性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即AA和Aa。如果男性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的患病可能最大。
[答案](1)隐 (2) AA或Aa (3)1/3 (4)1/2
例4[解析]本题可用化整为零法。由题干中给出甲、乙、丙的性状都是毛腿豌豆冠,可知公鸡甲的基因型为:F E ,又从一对相对性状分析,毛腿×毛腿→光腿,豌豆冠×豌豆冠→单冠,推出甲的基因型一定是“双杂”。[答案]C
例5[解析]本题是已知子代基因型逆推亲本的基因型。首先要了解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叫孤雌生殖),所以子代雄蜂的基因型就是亲代雌蜂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雄蜂产生配子进行的是假减数分裂,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中有一个细胞只有细胞质没有染色体。从子二代中雄蜂的基因型有AB、Ab、aB、ab四种,可知子一代中母本即子一代雌蜂能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所以子一代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从子二代雌蜂的基因型中可知,子一代雄蜂的基因型为aB,则亲本的雌蜂只能产生aB一种配子,所以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而要产生AaBb的子一代雌蜂,亲本雄蜂的基因型只能是Ab。[答案]C
例6解析]由于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所以含有B和b的只能是雌猫。基因型为XBXB是黑色雌猫,基因型为XbXb是黄的雌猫;基因型为XBXb虎斑色雌猫,基因型为XbY是黄色雄猫;基因型为XBY是黑色雄猫。(虎斑色雌猫)XBXb × XbY(黄色雄猫)
↓
XBXb XbXb XBY XbY
虎斑雌 黄雌 黑雄 黄雄
由此可见,三只虎斑色小猫为雌猫,黄色小猫可能是雌猫(XbXb),也可能是雄猫(XbY)。[答案] A
例7 [答案]1)等位基因;细胞质(2)细胞质基因也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复制后通过卵细胞独立地传给后代
1、C 2、BD 3、ABCD 4、C 5、D 6、B 7、D 8、D 9、B
10、 (1)AaBb (2)黑色,褐色 (3)1/12 (4)能 线粒体 DNA只随卵细胞传给子代,Ⅱ2 与Ⅲ3 及Ⅲ3 所生小狗的线粒体 DNA序列特征 应相同。
(5)基因突变
(6)①F1 代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②F1 代部分雌、雄个体表现该新性状,部分雌、雄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③(5)中雄狗的新性状是其体细胞基因突变所致,突变基因不能传递给后代。
11、(共7分,每空1分)
(1)DNA蛋白质 (共1分) (2)遗传 (3)双螺旋
(4)DD、Dd、dd 3:1 (5)四 AAaa
22、B 2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