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恩师 ——写在陈信春老师八十寿辰之际

 玉阳山人LZK 2009-03-27
永远的恩师 ——写在陈信春老师八十寿辰之际

http://www. 大河报 A32 河之洲 2009年03月27日

 

  □吴志民
  在陈老师品享八十岁人生的美好时光时,我已经离开他到报社工作了十四个年头。十四年来,中间至少有八个年头我没有去看望老师或者给老师一个问候,但我心里一直想着老师,一直深深地感激着老师。正因为此,我深爱着我的大学。
  在这世俗汹涌的波涛里,也许我没能保持
  住一颗纯美正直坦诚向上的心。但我敢说,在陈老师面前,我仍然保存着一种景仰之情。这种感情,经得住最漫长岁月的冲洗。
  每个人一生都会有许多老师,但让人不能忘怀的老师不会有很多。能不能忘怀,不是由学生决定的。上研究生的时候,对于陈老师,我的主要体会是他的威严。最先是在做学问方面,我深切感受到了他的一丝不苟。他从来不去想投机取巧,也没见他去树立远大的不切实际的目标。他只在默默地耕作,在他身后,有的只是散发着馨香的泥土,有的就是深深的坚实脚印。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让学生品味一生。那时候老师多次劝说我考博士,但我自认为进一步搞语言研究没什么意义,看透了哲学思想的限制对于语言学研究的制约。经历了多年的浮躁之后,我才逐渐认识到继续学习研究的价值,但是等到自己走出固执,辞别浅尝辄止,美好光阴已经流逝。
  陈老师的追求不是一时一刻,而是一以贯之的。在近两年,已经年近八旬的老师仍在做着学术研究。看到他的决心和成绩,作为学生的我许多时候感觉无地自容。自己曾一心一意想工作,也想有一番作为,但岁月蹉跎,由于没有沉下身子,过去的梦想仍在南柯。
  感激老师,还在于他的做人之道。从老师那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句话看来平常,做起来并非易事,我之所以后来能够做到,正是因为他的身教。我觉得这正是老师的最美之德,是一种包容一切的美德。虽然我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这一做人之道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人生的美好。团结的人越多,你付出的就必须越大,而你得到的回报是金钱买不到的幸福。
  真正的老师,不会希望从学生那里得到名利,得到钱财,得到享受。陈老师所希望的,只是他的学生能有所建树。他不需要学生的任何帮助,不需要学生的任何感激。在开封,有一次和妻子商量想请老师吃顿饭,没想到却被老师回绝,最后结果是我们到他家做客。那天天很冷,老师执意自己去买菜,回来后又非要自己下厨做饭。我们争不过老师,只有听命。一顿饭,吃得心中的情绪无法平静。本来是想回报一下老师,却为他平添了几分麻烦。而他却是那样快乐,丝毫没有感到为难。
  对老师一直感觉很负疚,是因为我觉得学生应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我却两手空空,不能不在老师面前自惭形秽。老师,一个没有任何成绩的学生,有什么颜面面对你!作为一个敬佩老师的学生,作为一个被老师有所期望的学生,多么希望自己带着一份厚礼去看他!
  也许我永远超越不了我的老师,但我要始终保存着这样一个梦想。这是我再次看望老师的力量,这是老师需要我带的最重礼物。我相信,这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