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魂萦西域絲路漫漫之【张掖】篇

 老饕星爷 2009-04-02
 
 
 
                                                           魂萦西域絲路漫漫之【张掖】篇
 
 
            继续沿G312西行,跨越黄河,随海拔2937米的乌鞘岭盘山而上,
     逶迤而下,
穿越险岭腹地,进入河西走廊,只见乌鞘岭4326米的岭峰已是白雪皑皑。。。。。
     东---起乌鞘岭,
       西---至古玉门关,
         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
           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

          不看祁连山上雪,错把张掖认江南。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被诗人赞誉道。。。
           汉初设立甘州郡,渊源流长几千年, 隋炀帝;李白;忽必烈 过往都把张掖夸:           
           小河的枣儿乌江的米
,
甘浚的楸子山丹的马, 灵秀甘州天下闻, 祁连雪水化精魂。。。
              [张掖]---历史悠久,据在市境内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
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
春秋---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今张掖一带还留有秦长城遗址。
乌孙月氏赶走迁逃新疆伊犁,张掖归"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氏族所属。
月氏都城(今民乐永固城)它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
岸的中心城市。
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之中右贤王的领地。
匈奴占据后,不断进行掠夺,破坏了匈汉的友好往来,割断了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关系。
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
汉武帝---"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照片 041.jpg 

                                     照片 042.jpg
                                     
          古称金张掖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地区和金昌市,西连酒泉地区,古绸之路南北两线与居延古道交汇点,今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
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连云港--霍尔果斯],为西北边防重地。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龙首二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陆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
    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留下了不望祁连山上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连---霍高速公路] 沿 [明长城] 随行。。。
    在整个河西走廊[新河长城口]是唯一距公路最近,城墙又较完整的地点,明长城保存较为完好并且容易观赏得到的一段,是从绣花庙到新河的长城口一带,这里地势较高,降雨量少,又因远离村落而较少受到人们生产活动带来的破坏。
[明代长城]---修筑的年代分为三个时期:明前期(公元1368年--公元1447年);明中叶(公元1448年--公元1566年);明后期(公元1567年--公元1620年)。
新河长城口附近的长城修筑年代在明中叶的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
即公元1547年--公元1548年,略晚于嘉峪关城垣(公元1541年)。
明朝经过“土木之变”以后,北方的游牧部落---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视为当务之急。
明中叶的百余年间,建成---甘肃镇、固原镇、山西镇、辽东镇等九个长城重镇。
同时,将西起嘉峪关东止鸭绿江的长城全线分为九个防守区,防守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叫总兵官,也称镇守。
所以明长城及九个防区又有“九边”、“九镇”之称,每镇约有士兵十万。
新河乃至整个河西走廊明长城及其防务属甘肃镇。
长城线上的军事险要设关城和隘口,其中,主要关隘的军事长官叫“守备”,次要关隘的叫“千把总”。再往下,“城堡”一类为长城城防体系的基本单位,
设“百总”或“把总”统兵约百人守护,如峡口城堡即为此类。
蜿蜒于大地的长城墙体上,每相隔一段就有一个出于墙面且较高大的“”,一般人常误以为是烽火台,其实那叫“马面”或“敌台”,平时可方便守望,战时便于射击敌人,新河长城口公路边的就是“敌台”。
烽火台则多孤立在长城沿线附近的山包、丘阜或四周视野开阔的地面上。
新河驿以东的“七里墩烽燧”。
长城沿线的城堡除了有正式的城门、城楼、角楼、马面等战术性防御设施,还在城门外筑有“瓮城”,如峡口城堡。新河一带的明长城墙高在五米左右,顶宽2米左右,顶部外侧(北边)加筑有矮墙,现存残高约50厘米,是为“女儿墙”......

 

                             照片 044.jpg 

 

 

                             照片 045.jpg
                          
[镇远楼]---俗称鼓楼。于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
楼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在一座砖包的高台上,台基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
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
基座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与四条大街衔接。
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西---为“玉关晓月”,南---为“祁连晴雪”,北---为“居延古牧”
现鼓楼东南角悬唐钟一口,是以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工艺精湛,浑厚雄伟。
钟高1.3米,口径1.15米,重600公斤。
钟身饰有---飞天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图案。此钟古代多用来报时或火灾报警。

 

                         照片 083.jpg 

                         照片 100.jpg 

                         照片 084.jpg

 

 甘州有个木塔寺,离天只有七八尺; 甘州有个钟鼓楼,半截子伸到云里头. 都说甘州风光好,不信你去走一走,
若非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

 

                                  照片 096.jpg 

            张掖 (73).jpg 

            照片 094.jpg
木塔寺原名为万寿寺,
初建于北周,后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现存木塔重建于1926年,是张掖市五行塔之一。

塔高九级,每级八角上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
其建筑技巧集木工、铁工、画师技法于一体。
木塔寺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为空心砖砌,
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
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差斗拱、大梁立柱连结,纵横交错,相互拉结。
登上木塔寺塔顶,扶栏远眺,风光尽收眼底。。。。。。

 

照片 130.jpg 

照片 097.jpg 

          照片 098.jpg
 
 
[大佛寺]--- 原名迦叶如来寺康熙十七年(1678年)改称宏仁寺
为全国现存唯一的西夏党项族佛教大寺院,是当时陇西最著名的佛教寺院,
于市西南隅,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像而得名。
老江于九十年代初上台前后共礼拜二次,据说蛮灵光的。。。。。。

史载西夏国师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建起了大佛寺。
经明、清两代多次修茸并扩建,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
大佛殿为全寺之主体建筑殿,平面呈长方形,两层楼---重檐歇山顶,木构廊绕四周,
殿顶青瓦覆盖,高20.2米,长48.3米,进深24.5米,总面积1370平方米。。。。。。


照片 091.jpg 

 

照片 089.jpg

殿内现存彩绘泥塑佛像31尊,正中的佛坛上是释迦牟尼泥塑卧像(称涅盘像),
身长34.5米,肩宽7.5米,造像神态自若,丰满端秀,金装彩绘,比例匀称,
是全国现存最大的泥塑卧佛,卧佛背后有十大弟子群像。
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佛殿四壁有壁画约530平方米,内容有菩萨、信仕、弟子、佛经故事、诸天神将,
线条畅,色泽艳丽。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
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
卧佛内部用梁架形式构筑成一个大型空间,上下分为五层。
卧佛头部有一个密室,用于藏宝储粮。
大佛寺内现存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珍贵的明代文物。。。。。。


 

张掖 (65).jpg 

 

照片 086.jpg 

 
照片 090.jpg

大佛寺据传---曾为
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曾寄放于寺内。
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瞄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

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现在您~~知道那老家伙为何也去礼拜二次了吧。。。。。

照片 129.jpg 

 

照片 125.jpg 

 照片 087.jpg

 

大佛寺中轴线上最后部建一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为喇嘛式塔,通高33.37</st1:chmetcnv>
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建于文形台基之上,四周有两层木构塔廊。
塔座之上有两层须弥座,其中一层须弥座上有八座小塔。
第二层座上是覆钵形塔身。
塔身之上又一层须弥座,座四周各开五个小龛,龛内供佛像,座顶有相轮。。。。。。

 

照片 127.jpg 

 

张掖 (71).jpg  

张掖 (70).jpg 

一个叫嵬咩的和尚出外云游,
一日间隐约闻有丝竹之声,循声寻去,却不见演秦着,疑为“天乐”,
后在天乐响处掘得碧玉卧佛一尊,于是便在此建寺,遂为大佛寺创建之始。

此寺原来规模宏大:由牌楼、山门、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 配殿、僧舍和佛塔组成的完整建筑群,并有双眼井、木爪树、金塔六角亭鼎等。石洪钟重两千余斤,声透九霄。
殿宇巍峨壮观,古木参天,是一个清静去处。元、明时期,大佛寺的影响远及欧亚。。。。。。
 

张掖 (69)a.jpg   

张掖 (67)a.jpg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留居甘州游览名胜,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
对大佛寺规模宏大的建筑、精美的卧佛塑像大加赞赏,推崇备至。
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臣亦曾游览大佛寺,在他的记载中说;“雕刻功夫精致,故诸像皆与活人无异。”
寺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赐“宝觉寺”,
后又改“弘仁寺”。清朝乾隆年间重建。到本世纪40年代,寺内建筑大部已毁。
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殿和土塔三处。
1985按布局迁建了牌楼、山门,又迁建了三座散存的殿堂。。。。。。

张掖 (66)a.jpg 

张掖 (75).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