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绳魂弥才、和魂汉才、和魂洋才、和魂美才

 微笑与晨愁 2009-04-07
绳魂弥才:“绳魂弥才”中的“绳魂”是指古代日本人自发产生的“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意识,它是“和”思想的雏形;“弥才”是指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陆技术。“绳魂弥才”是指处于“绳纹—弥生”时代(相当于中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到秦汉时期)中的日本人把本土的技术与文化与外来的技术与文化并存统一,形成本国的技术与文化。

和魂汉才:“和魂汉才”是在“绳魂弥才”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和魂”除了包括“绳魂”以外,还包括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印度的佛教文化;“汉才”是指汉代以后的中国技术,它不仅包括“弥才”中的技术器物,还包括技术制度及其观念。在上述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古代日本人积极引进吸收中国的技术(如各种铁制器具)与文化,并创新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技术与文化。近代日本面对西方列强的威逼,虽然在最初也像中国一样采取拒斥的态度,但在明治维新以后却转变了态度,即把“和魂汉才”转变为“和魂洋才”。

和魂洋才:即坚持本国传统的技术与文化,应用西洋现代的技术器物和社会文化制度,促进了技术与经济的发展,也使日本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当然,日本的“和魂洋才”思想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即日本在引进西方政治、法制思想时,选择吸收与“和魂”相符合的德国国家主义思想,而拒斥英、美、法等国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法制思想,并弹压与之相对立的自由民权运动。这就为以后日本滋生民族主义、法西斯军国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以致把日本推向侵略战争的深渊。

和魂美才: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强烈干预下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战时封建主义制度,认同并引进欧美的技术与文化,在制度层上由引进德国国家主义思想和法制,转变为引进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法制。既形成了“和魂美才”。
 
经济全球化  制约国家主权 经济安全   制度创新  共同风险  共同利益
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主权
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而不在西班牙发生?
yi 公元 1500 年开始的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海洋贸易,特别是跨大西洋长距离贸易,是工业革命的
关键条件之一。这其中,制度差异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经济社会也就不断地从这种分工与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中获得成长
强森等人比较英国与西班牙在大西洋贸易上具备的条件。他们发现,与英国相比,西班牙在大西洋贸易上
不但比英国起步早,而且许多条件优于英国。也就是说,从客观条件看,如果工业革命能发生在英国,工
业革命也应该能在西班牙发生。他们发现,西班牙大致在以下三个方面优于英国。
第一、西班牙、葡萄牙早于英国从事大西洋长距离航海探险,较早掌握并拥有相对优良的航海技术和经验
。可以说,这两国是整个大西洋贸易的先行者,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甚至垄断了整个大西洋贸易。
第二、由于西,葡早于英国从事航海贸易,他们率先占领了自然条件优于北美的南美洲,所以西葡比英国
有更好的自然资源进行国际贸易。
第三、强森等人引用马克思主义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的边缘理论,认为帝国主义的发达应以剥削 (殖民地)
为手段,越对殖民地进行剥削的国家,该帝国的国力应该越强。
英国对各殖民地的治理以自治为主。基本上,英国让各殖民地成立议会自治,各殖民地拥有各自的宪法并
有自主的税收权利。只有当英国本身遭遇战事,英国才会透过各殖民地均有代表的英国国会,以决议的方
式要求各殖民地缴交特别税捐来支应战费。英国对前殖民地香港连这种战费要求都没有,所以中国政府
1997收回香港后也不敢向香港收税。而西班牙的殖民地均无议会,西班牙在各殖民地拥有税收权,各殖民
地所收缴的税收大部分被送回祖国。也就是说,相对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对各殖民地的治理并非以剥
削殖民地而满足祖国为目的。但西班牙、葡萄牙的确对殖民地进行剥削。所以,依照马克思以及边缘理论
的说法,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帝国主义发展,应该使工业革命发生在西葡两国。
强森等人对上述的发展提出三个重要的假说。第一个假说是,大西洋贸易对欧洲的经济发展有关键的影响
。第二个假说是,大西洋贸易的利益能催化制度转变。第三个假说是,制度转变的前提条件与国王和皇室
专制权力的强弱有关。
强森等人根据以上三个假说所建立的完整论述如下:大西洋的贸易机会,若能与各国国内内在的制度转变
发生良性循环,则从大西洋的贸易得到的好处会引发经济成长与工业革命。
他们搜集历史资料证明他们的观点。他们以城市化程度以及平均每人国内生产毛额两项指针作为贸易发展
下分工高低的代理变量 (proxy),他们收集了15至20世纪的东欧、西欧与南欧的城市化数据。他们的经验
研究发现: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城市均有长足的发展,而不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城市,例如东欧、中欧或地中
海的城邦,如意大利的城市等,则发展迟缓。
另外,他们发展出制度指数(institution index),用以刻划三种制度特征。其一,为刻划各国或各城邦
、皇室或其它特权阶级侵犯商业活动权利限制的程度、其二,为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程度,其三则为允许人
们在有利可图的产业中自由经商的程度。这些指数可以作为交易效率的代理变量 (proxy)。他们发现,随
着大西洋贸易的不断进展,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各个城邦对财产权的保护,对特权阶级权利的限制以及自由
经商的权利等均明显地增加,而那些不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城邦则变化有限。他们对经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证
明, 除大西洋贸易对分工水平和城市化有正面影响外,一国的政治制度的专制程度对分工水平和城市化有
负面影响。第三,他们也发现,英荷两国在大西洋贸易之初,对专制王权的限制明显多于西葡。
    英国的议会对皇权有相当的制衡能力,而西葡则为专制王权的国家,这个初始条件对改进上述交易效
率的制度变化有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英国,限制皇权、保护私有财产 (特别是对土地私有产权的保
护) 以及人们可以自由经商的权利等等,在随着大西洋贸易的不断扩展下,改进的程度远优于西班牙。
    也就是说,在理解大西洋贸易对西欧经济成长的影响后,人们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有了很不一样的图像
。这个图像是以英国为背景而非以西班牙为背景。
    英国在进行大西洋贸易之后,社会中出现新的富有商人。这些富商为了保护既有的财富, 或为了创
造更多的利益,便和原有的王室以及特权阶级发生冲突。由于英国自始就有比较自由的代议政治制度,这
种议会政治对制度改革产生了正面的作用,因而出现了许多新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例如王室的财政与国家
财政分离,政党不能从事营利事业,企业成立不需政府批准而自动注册,从事国际贸易不需要经过国家特
许,也就是一般民众可以自由从事大西洋贸易而获取利益等等有利于经济成长的制度因此出现。
[专题考点概括]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资本主义经济由工场手工业阶段推进到大机器生产阶段,工厂成为生
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使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把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
义推进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第三次科技革命把资本主义推进到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的倾向增强。三次科技革命贯穿于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之
中,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统治也因此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完
善。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人类文明程度获得显著的发展,人类社会在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和国际关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要,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三次科技革命
既有共同点,又有特点。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社会政治、社会思想和社会
生活也产生重大影响。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要根据本国
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对中国而言,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
立知识创新体系。
  [专题考点分析] 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影响是近年来高考历史的重点所在,三次工业革命所涉及到
的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基本史实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落脚点,因此这部分的内容考查多在选择题中出现
,侧重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其中包括对生产力的推动、引发社会关系和国际关
系的变化等这部分内容多在非选择题出现,注重考查考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比较能力。可以预见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和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引入,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近代化和世界文明发展
的影响以及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很可能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向。
  同学们需要重点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科技革命不仅是一次次技术革命,也是一次社会变革。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详见下一专题)。
  3.科技革命的启示以及应对策略。
  
  [创新试题设计]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据此回答1—3题。
  
  1.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它深刻地揭示出
  A.人类文明分成四个阶段
  B.社会生产力水平呈匀速上升趋势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 
  2.工业革命中,为蒸汽机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的有①凯伊②哈格里夫斯③富尔顿④史蒂芬逊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19世纪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建筑材料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工业革命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据此回答4—5题。
  
  4.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
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
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5.当西方工业国家不断地冲击亚洲社会秩序的时候,亚洲也开始了工业近代化进程,各个国家的近
代化模式、道路和思想既有不同又有相似。与中国“中体西用”最为相似的是
  A.“脱亚入欧”
  B.“和魂洋才”
  c.“休克疗法”
  D.“全盘西化”
  世界博览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是因为它展示了人类在社会、经济、文
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最先进成就。据此回答6—7题。
  6.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博览会上不可能展出的是 
  
  7.清朝官员李圭参加费城世博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其主张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工业革命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文明,而三次工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回答8-9题。
  
  8.法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有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的阻碍,产生这一阻碍的共同
因素是
  A.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
  B.大量资本投资到海外
  C.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
  D.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
  
  9.“盖茨每秒赚250美元,即每天赚2000万美元,一年赚78亿美元。”这最能说明知识经济的力量。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经济区域化的产物
  B.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
C.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
  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回答10-11题。
  
  10.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条件应包括①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
②国际金融的发展及推动③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推动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广泛和深入开展  A.②③④
  B.②④
  C.③
  D.①②③④
  11.阅读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全球区域经济组织数量统计表 
  上表反映的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影响是
  A.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引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C.促使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经济区域化取代了经济全球化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
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1660年。一些学者也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
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辛……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1750年后英国城市人口急剧
增长……而这一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6%。
  ——摘自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
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灾难性的。1814至1835年的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
灾难在商业史上是几乎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被熏成
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之先。
  ——摘自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
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表现为走一条粗放发展的道路。
  ——摘自刘靖北《关于苏联败亡的思考》
  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中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论点。
  (2)根据材料四以及相关知识指出苏联与英国工业化的异同。
  (3)借鉴英国、苏联的经验教训,你认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_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
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
、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转型,都伴随着战争与流血。都伴随着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都伴随着国家
和民族关系的巨大调整。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
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
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又经过
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其主要特征是:以毁坏自然的方式
征服和利用自然;个人自由与财富消费至上;解除宗教和伦理对人的控制;约束政治权力;民主法治等等
,这些要素构成了传统工业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
   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
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
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摘自《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回答:
  (1)材料反映出影响文明转型的因素最主要有哪些?
  (2)材料提出“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试解释这一转型。
  (3)文明转型有多种类别,从纵向的文明历程看,人类经历了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迈进的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生产力(尤其是其中的新工具和新技术)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请就生产力与文明转型的关系写
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
  注意:1.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2.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3.注重史论结合,力
求文字通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