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合作模式研究》读后感

 张霞 2009-04-07

《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合作模式研究》读后感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网络化学习的硬件环境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种各样的网络课程层出不穷,基于Web的教学设计与网络课程系统开发逐渐为各学校或各教育机构所追求,甚至网络教学已成为教育考核中的一部分。网络教学不仅使个性化教学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是实现这种可能的关键。但是目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还处于一种有着单一学科背景的人员独自设计和开发的现状,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单一,目前,将网络课程与网络教材等同,认为教学

中应用的教材发布在网上,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就成为网络课程了,将网络课程与网络课件等同起来。这篇文章以这一点为出发点,找出制约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关键症结所在,提出了一种在一个大的知识共同体下有效地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合作模式构想,为建设高效实用的优质网络课程,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合作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教学设计专家梅瑞尔认为:教学处理就是“教学算法”,即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是使学习者获得某类知识技能的交互作用模式。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型的教学处理。于是,开发课件就变成针对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处理,并把课程内容写成教学处理所能应用的形式,即不需要像设计传统的以框面为基础的CAI课件一样,对每一个框面、每一个分支结构作出决定。这样,一旦“教学处理框架”开发出来以后,不需要进行另的程序设计就能反复使用。显然,用这种“数据+算法”的方式开发课件比以框面为基础的方式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合作模式中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1)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要使网络教学下的学生学习更为有效。

(2)规范的制定是重中之重:最终输出产品(网络课程)质量及效率的高低,规范的建设是关键。

(3)网络学习包含了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诸多环节,学习资源如何产生和适应消费者就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4)在模式构建过程中注意考虑整个“合作模式的普适性、易操作性及有效性。

(5)要想在优质网络课程开发上取得突破,规范的建立不仅要运用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

 

综上所述,该合作模式主要构建的是在一个大的知识共同体中,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到网络课程的开发,各学科专家人员共同协同工作。这种合作模式规范的研究统一了各学科合作者的行为,有效地发挥其学科领域特长,同时避免了网络课程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对高校开展网络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应用推广价值。并不是每一位学科专家都能精通教学系统设计领域,合作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学科专家与其他教学设计专家、计算机技术专家间的沟通与合作。各学科专家在这种模式框架下用一种互相看得懂的语言、词语进行交流。这种统一,避免了在合作过程中由于专业、学科的差别带来的合作障碍问题,规范的研究使得合作者之间的交流、信息的反馈更有效、更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