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一春:与胡铁生老师商榷“微课”的概念

 长青月娟之页 2014-09-11

近日,胡铁生老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3.0版,内容是: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学习之后,我认为有几点疑问:

1、微课是……课程,用“课程”解释“课”,似乎有点循环论证,有点感觉混淆了课与课程的概念。

2、概念突出了内容与方式,好象并没有体现“微”。

3、视频并不完全是情景化。

4、主题并不是一种教学环节。

我的思考与认识是:

1、微课与微课程的理解。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 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实际上包含了“学程”和“教程”两个方面。“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 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际、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即包含资源与教学过程两个方 面。因此比照微课程,因此可见目前我们研究的只是微课,而非微课程。

2、并不只是视频才算是微课。由于目前技术是相通的,各种形式的资源可以互转,因此动画、PPT等均可成为微课。我认为只要是基于流媒体,基于网络,便于移动学习和下载的就行。

3、微课不是碎片化。微课并不是从整节课的教学录像视频中截取一段,也不是象“碎片”那样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微课是有系统性与全面性的,需要有一个宏观的设计与组织。

4、微课不是随便做的,需要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最短的时间内讲清楚知识。

5、微课主要不是课堂上用的,主要是用在课外,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的。当然也可以用在课内,比如学生在堂上探究时,提供给几个微课学习。并不是老师讲一段,微课放一段。

6、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用的,是在老师不在身边时要学会的。

因此我提出的概念是: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具体内容可以参看《小“微课”,大“世界”——揭秘“微课”建设内核的十个问题》,其主要内容发表在: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请大家拍砖!批评指正!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wcut.html


【Johnnie(焦建利)题注】早上起来,看到上述博文,很受启发。的确在“微课”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大家的分歧还是非常大的。张一春教授和胡铁生老师的看法不同,大家一起商榷讨论,展示各自的观点,相信会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特此转发,向两位致谢,欢迎感兴趣的喷油参与讨论。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