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家关注"微课程"

 无名小兵 2013-02-07

为什么大家关注"微课程"

(2013-02-06 23:03:50)
 
"微课程"又被人们称为"微课",老外则叫"Micro 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从去年开始,随着颠倒的课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程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同时,人们开始反思过去教育部和各级教育机构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开发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不足,微课程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如何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充分研究微课程的设计、开发、教学运用、评价、管理等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逐步成为关心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新发展的人们的议题。

下面是来自广东的老师们的声音:

微课打破传统课堂的框框

2013-02-01 11:51:29 作者:龙镇 来源:广东科技报

    去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发布“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从课堂推到了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其实国内微课在佛山开始兴起。对比以前,研究成果到实际推广应用少则要三五年的时间,但微课从佛山席卷全国的速度堪称神速。微课有什么魅力让人们如此着迷?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去探求微课的“前世今生”。

 


 

一个“微”字尽显魅力

      2009年开始,微博风靡全国,“微”时代悄然来临。其后微信崛起,2亿的用户量让其傲视即时通讯群雄。它们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

 

       一直关注跟踪资源建设与研究十多年的胡铁生,敏锐捕捉到了这个隐蔽的信息。之前他一直为基于网络点播的课例资源利用率低而苦苦思索解决方案。

 

       “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胡铁生说。

 

       因此,他提出,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教师,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更大。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也是他看好这种短视频重要原因。

 

       他把这个定义为“微课”,并用“非常5+1来形容微课框架。“15-8分钟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5部分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成完整的课堂,也可以单个分拆出来使用,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迅速“横扫”大江南北

    微课的概念获得了佛山教育部门的认同。20114月,佛山教育部门向全市教师首次征集“微课”作品,短短1个月时间内,就有老师上传“微课”作品1700份(至今超过5000份),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和微博相似,微课的出现“引爆”了佛山淘课热。

 

       佛山的微课热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重视。2012年秋季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20129月,胡铁生在“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展演会”上,向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等领导专家,介绍了佛山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情况。刘利民当即指示,在中小学搞微课后,高校也要搞。

 

       2012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于201212月至2013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20121228,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发布“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内容,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工作、生活,涵盖基础教育、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医疗保健、商科法律、科普知识、生活艺术、中华文化、宗教信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人文、农业科技、林业科技等领域,满足大众学习的各种需求。

 

       至此,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直至社会大众的覆盖。

 

实践倒逼应用研究

“始料未及。”面对微课如洪水般迅猛的发展趋势,胡铁生半开玩笑对记者说:“压力好大,正加紧研究,要继续保持领先。”

 

       “微课从提出概念到现在,只有两年左右,时间很短,学术成果较少,还需要加强理论和应用层面的研究。要多关注现有的资源如何应用于现在的学习。”胡铁生表示,微课今年的研究重点在应用。

 

       去年10月,由胡铁生主持的《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立项,“我的总课题的子课题申报,全国各地教师,包括高校教师,非常积极,一周就报了近50个。”

 

       记者翻看报名名单,发现申报的子课题涉及面非常广,不仅有传统语数英三大科目,还有地理、生物、物理、美术、校本课程、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甚至有针对智障儿童、机器人教育的子课题;申请人不仅有来自一线城市的广州,也有来自偏远的农村。教师技能培训也出现在申请的子课题当中。

 

“翻转课堂”扬长避短

    如何用微课改善传统教学?这是胡铁生最关心的问题。

 

       1994年开始,胡铁生在一线教授地理近十年,平时非常注重学科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思考;同时他自学信息技术,先后制作开发了许多CAI课件、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库等资源,并几乎经历了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每个阶段。

 

       这些经历让他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概念有自己的感悟:“基础知识应在课前或者课后掌握,而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辩论的最佳场所。在课堂要解决的是平时单独最难解决的问题。”

 

       “微课和翻转课堂两者能很好地结合。”在胡铁生看来,由视频为建构核心的微课,在翻转课堂里具有先天优势,不过要在应用模式和应用技巧上下功夫。

 

       何谓“翻转课堂”?胡铁生介绍,这一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指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然后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

 

       在国内,一些探究性课程、小组学习等教学方式,也隐隐带有“翻转课堂”的影子。不久前,佛山允许部分中小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调整课程进度。这也无意中留给“翻转课堂”和微课不少发展空间。在申报的子课题中,就有两个是关于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共建平台共享资源

    “微课来源以视频为主,需要一定技术支持。”胡铁生告诉记者,微课视频的拍摄、编辑、制作、上传,都需要微课作者懂相关技术。一些偏远学校师资跟不上,网络和硬件设施不足,会成为制约微课发展因素。

 

       怎么办?他提出了微课平台建设两步走策略。第一步是通过网站向教师提供视频制作技术的培训专题,继续以竞赛等多种形式,从基层征集作品到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其优势是征集的数量较多,涉及教师和学科的面较广。不足是制作质量不高。第二步是以项目形式外包,对外招标,聘请专业人士,从微课的设计、拍摄、后期加工等,进行专业指导和操作。

 

       在“佛山市中小学名师精品课例(优秀微课)平台”,记者看到一条标语:汇聚佛山名师,打造精品课程,促进教育公平。“我们安排了专门的演播室和专用设备,邀请名师过来录制1-2节课。计划拍摄1500集微课,另外拍摄150完整的课程。完整的课程可以裁切成片断,也可以单独使用,能够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现在演播室每天从早到晚都排满了。”

 

       对于正在建设的微课平台,胡铁生透露,目前并没有专门开发的微课资源征集平台,而是在广东省体育运动会视频直播系统(VOD)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改造而成。该平台功能较单一,分别是视频资源的上传、审核、管理、点播、发布。“微课的平台应重在交流”,他认为,还需要加强平台即时反馈和点评功能,增加站内短信和微信功能,让其互动性更强。

 

       和现今国际高校之间流行的网络公开课,主要由志愿者根据已有的实体课程视频资源,去整理发布不同,胡铁生定义的“微课”,显然需要由职业人士制作和发布,在软硬件和人力上,都需要保证一定资金投入,才能在确保课程质量前提下,充实视频资源库,去满足日常教学和学习需求。他希望能在佛山举办全省微课大赛,把全省微课资源汇集到佛山。

 

其他声音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

微课热需冷静看待

    现在的微课热,是对过去“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源建设的反思和修正。过去教育部门和不少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录制了大量的“课堂实录”式的视频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大而全,冗长,难以直接加以使用。

 

       如今微博普及与流行之后,无意中推动了一股“微”潮流,之后的微信、微访谈、微课,都是这股“微”潮流的产物。它们同样也是移动终端普及和无线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

 

       此外,“颠倒教室”教学模式与“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日渐为人们接受。而不少在线技能分享类商业活动,需要视频教程,尤其是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教程。这些都是在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反思。首先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大多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科学指导和合理的设计。其次,对应用方式方法重视不够。最后,需要警惕一窝蜂上微课项目,避免再次造成宝贵的教育资源的浪费。


 

  • 就“微课”答《广东科技报》记者问

     

    华南师范大学 焦建利教授

       前几天,应《广东科技报》记者龙镇先生的要求,就其在邮件中所提及的有关微课的四个问题进行了邮件回复。龙镇记者提出的四个问题以及我的简要回复如下:

       一、您心目中的微课是怎样的?

       “微课”这个概念就如同“课程”这个概念一样,千差万别,不同的人,理解也不一样。

       目前大体上有这样几种理解和界定:

       第一、实际上是微型视频课件,是指“围绕某个课题或知识点展开的、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

       第二、是指“微型课程”,这就涉及怎么理解课程的问题了。

       总体来说,在我看来,现在人们使用“微课”这个词汇,更多的是指“围绕某个课题或知识点而展开的、以在线视频为形式的、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源”。而将其理解为“微型课程”(并不必然在线)的人相对很少。

       其实,概念本身,也有个约定俗成的问题。尽管人们早已经知道“心理”并非“心脏”之理,但不会有人试图去修改它!

        二、微课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你问“微课”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呵呵!那你说的“微课”又是指什么呢?

       我觉得,如果从"微型视频课件"的意义上使用“微课”这个概念,那么,它因为是短小精悍的、在线的、围绕某个知识点的视频资源,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学习者自学、课堂教学、以及在线学习。它可以说是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上的一种新颖的形式,并在设计开发之始便考虑了应用的问题。因此,具有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尤其是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应用,包括在线应用和面对面教学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三、微课从国家立项到现在短短半年时间,已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股微课潮,发展迅猛,对这个现象您怎么看?

       你提及“微课在国家立项”,我不大清楚。是那个微课?在国家那个部门立项?我不了解,如能提供详细信息,非常感谢!

       至于微课热现象,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原因:

       1、微课热是对过去“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源建设的反思和修正。过去教育部门和不少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录制了大量的“课堂实录”式的视频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大而全,冗长,难以直接加以使用,因此鲜有良好的应用,大多闲置浪费。

       2、微博普及与流行之后的“微”潮流。微博、微信、微访谈、微课。

       3、移动终端普及和无线网络发展的必然。

       4、“颠倒教室”教学模式与“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日渐为人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接受的必然结果。

       5、在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少在线技能分享类商业活动,需要视频教程,尤其是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教程。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反思。

       第一、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大多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科学指导和合理的设计。第二,对应用方式方法重视不够。第三、警惕一窝蜂,再次造成宝贵的教育资源的浪费。

        四、凤凰微课收费吗?

       凤凰微课是凤凰传媒集团与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共同发起的一个项目。具体是否收费,我本人并不清楚。

    凤凰传媒集团的"凤凰微课"网址: http://www./web/home.html

    焦建利教授在凤凰微课上面的微课程范例:《课堂教学技术》,片长:10分36秒 ,焦建利教授把课堂教学技术的讲解主要分成三部分:备课技术、课件制作技术和课件演示技术,展示搜索技巧、PowerPoint使用技巧、演示文稿制作法则和各种设备教学演示技术。

    参考资料:

    焦建利教授《课堂教学技术》网址:http://www./web/content/900006.html

    教育部发布“微课”评审最新标准,http://www./srx/column5272/35efb2c9-10b0-47e9-be97-ff53802b3901.html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