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从事心理或心灵方面工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对潜意识由一些了解,即便是如此,在人们直接进行心灵对话的时候,仍然会对潜意识的作用感到不可思议。
李中莹先生曾经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年学校组织的春游基本上是没有李先生的份。有一年李先生的叔叔从美国回来探亲,便出资提供李先生的春游费用。李中莹先生记得当时非常高兴。春游的前一天晚上,很早便准备好了干粮和水壶。晚上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睡。到了第二天,李先生终于没有能够参加春游,他病了,发起了高烧。
李先生的病,当然可以解释为是巧合,但李先生自己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那是因为自己的潜意识作怪。长此以往,自己的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结论,自己没有资格参加学校的春游。就算外在条件发生了变化,潜意识还忠诚于自己的结论,用生病的形式,阻碍事情的发生。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现象,可以为李先生的话作为注脚。曾经有一位自杀未遂的来访者,在和潜意识对话的时候,发现自杀意念可能和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有关。他记忆中的母亲经常发脾气,把他们三兄弟作为发泄怒气地对象,尤其是作为老二的他。他的脑海中经常会出现母亲指着他的脑门说:“生一块叉烧也比你好。”他的潜意识觉得,母亲对他非常的不满,觉得他没有资格活在世界上。还有一位嗜赌成性的来访者,一次一次地欠下巨额外债,心理治疗中发现,早年的时候父亲经诅咒他:你怎么不去死!他的潜意识中,早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只不过他用不珍惜自己金钱的方式,来向自己的父亲证明自己没有存在价值罢了。
不仅心理精神层面上的问题如是,生理上的问题也和潜意识里的某些信念息息相关。有一位发烧连续半年不退的女中学生,在医院风湿科、感染科很多检查都没发现问题,最后体温计奇迹般地恢复正常。奇迹竟然是出现在其离家出走,和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男子一起,到后者粤西家乡之后。在谈话的过程中,女儿回忆起母亲常说:不要你了。现在终于让母亲摆脱包袱如愿以偿。
这一切当然可能仅仅是巧合,但是,对于有过心灵体验的人们,却认同一些现象。我们的潜意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有选择地记录了一些事情,构成了我们的信念系统。有些时候,潜意识信念中的一句话、一件事,都可能引发一些重大事件。就好像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