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会

 大刀王五 2009-04-10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会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徐国锋  

  :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设计虽然是由教师进行的设计,但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进行的设计,所以在教学目标中,不仅应重视结果性目标设计,同时也要重视体验性目标的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设计

在贯彻新的课程理念、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中,课堂教学是关键,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实验情景及活动情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备课工作不同,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案的设计既是数学教学设计的总结和书面记录,又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应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所做的工作在教案中具体地反映出来。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备课活动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是教师个人的经验对备课的质量起决定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把握本节课在整章甚至整个体系中的地位;确定本节数学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数学教学模式;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过程(包括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媒体)等,下面就我的实际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向和核心,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使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性动词来规划知识技能,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数学活动水平。例如:在平行线的识别(华师大版七年级上)一节中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与动手操作探究,掌握直线平行需满足的几个条件,进一步学会掌握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b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推理的必要性;理解推理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体验数学探究学习的方法;

b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和态度目标:

    a学生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建立学生良好的自信;

    b体验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

c通过观察平行线束构造的美丽图案,透过数学的美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的价值所在,激发学生去创造美。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目标都必须包含三个方面,也并非多节课的三个方面的目标必须不一样,例如上面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的目标是比较宏观的目标,可以是几个教时甚至章节的阶段性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数学教材是按照一定的课程目标,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数学理论知识系统,因此需要数学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组织教材和处理教材,达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而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的衔接点,重点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它在教材中起核心作用,是具有广泛运用价值的内容;难点是学生理解,掌握或运用比较困难,容易产生混淆或错误的知识点,关键是教材中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教学的突破口。例如:(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在等腰三角形的识别一节中,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及其应用是教学重点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而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方法的正确运用及其推理中添加辅助线的思想方法(苏教材要求补充)则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设计好突破难点的策略。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在这个建构过程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尽量为学生的成功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情境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例如:在瓷砖的铺设(华师大版七年级下)一节中,设计了这样的数学问题情境:1、瓷砖是生活中常见的装饰材料,你见过那些形状的瓷砖? 2、他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呢?3、这些形状的瓷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缝隙呢?换成其他的形状行吗?  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要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就能主动探索知识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去。而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华师大版七年级上)一节中,又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情境:1、展示正方体并提问,假如你用小剪刀把它沿着棱剪开,展开后是怎样的图形?2、展开后会得到同一个图形吗?请把自己剪好的平面展开图与其它同学的比较,请得到不同形状的同学分别谈他们是如何剪得的?3、同一个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跟据刚才的经验,识别下列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吗?(出示图片)

      这样,通过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活动把数学知识内化而形成自己的新的认知结构。在实验环境中,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做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

      设计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抓住问题要害,要做到:问题明确具体;问题要有新意;问题要有启发性。当然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以启迪思维为出发点,设计一个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当然,数学新课程标准也要求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潜在的,因而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来,才能让学生领悟到。如在函数与变量(华师大版八年级下)一节中,教师站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高度来设计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会根据图像观察温度变化的一些特征,学会使用语言进行描述;还让学生学会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像进行描述,初步形成函数与图像的相互关系。所以教学情景的设计很重要,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教师活动:对每一个教学步骤写出教师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即教师做什么,怎样做?”包括教学程序,即数学知识和技能出现的前后次序,(先教什么内容、后教什么内容)和教师活动顺序(先进行什么教学活动、后进行什么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

    2、学生活动:对每一个教学步骤写出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即学生做什么,怎样做?”指出学生学习活动顺序(即学生先进行什么学习活动,后进行什么学习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捕捉学生的好奇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改进教学评价手段,给学生以自信,使他们获得满足感。

    3、教学设计活动说明:对每一个教学步骤必须从整体出发,抓住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说明教师与学生活动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设计的目的与思考。

四、 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景之中,而只有适应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在考虑教学模式时,首先要考虑教什么,教谁等,然后按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提出了问题情景一一建立模型一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而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将原来学过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景的过程,是学生发现、探索、创新的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则是创设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常言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精彩的导入可以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条件”(华师大版九年级,苏改七年级)的教案设计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引入:学校在进行校园绿化时,根据图纸要求在荷花池的旁边应有两个全等三角形草坪,施工单位已完工,校方想检验这两个草坪是否全等,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比用全等三角形定义更筒捷的方法来验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就使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内部矛盾、冲突而学生凭现有的知识暂时又无法解决,于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讨论探究,让每个学生都独立思考,在纸上画一画,算一算,动手做一做,再由学生分组讨论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思考结果,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情景,在师生共同探索中建立教学模型得到问题解决。这样就在知识教学中注意展示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在认知活动中探索未知,体验情景,从而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很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设计与教学相关的实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提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采取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提供了面对面的亲密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情感领域的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如在用正多边形拼地板(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的教案设计中,选择了实践活动的模式。首先用电脑展示学生收集的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地砖拼装图片,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图形的美,数学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讨论,动手拼装,分小组进行交流、展示,采体验成功与失败并找出用一种正多边形拼装的规律,亲自经历问题情景一一建立模型一一求解一一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这是一种基于真实情景学习的教学设计,这种师生互动的形式能使学生比较轻松自如地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将问题一步步分解,将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课标”强调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提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在合作交流中,在自主探索中去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设计好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特点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灵活地选择组合,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教案,实现最佳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数学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出版社

2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                    朱成杰著,文汇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