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民间称这81天为九九消寒。
“冬至”也称冬节、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也是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冬至”来临,就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从“冬至”这天开始,以每九天为一个时段往后数,第一个九天就称为“头九”或“一九”,第二个九天称为“二九”,第三个九天称为“三九”,依次类推,一直数到第九个九天,便“九尽桃花开”。因为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再过九天就是节气“春分”,春耕季节开始了。 一到冬天,人们就盼着春天到来。尤其在很多年以前,人们的这种心情更迫切,也许是那时的取暖条件差,或是那时的冬天本就比现在要冷。为了度过“数九寒天”,人们想了很多方法来“消寒”,常见的消寒方式有“画九”、“写九”和创作“九体联”。 九九歌各地方口诀
(北京)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长沙)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 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 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 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 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 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河北)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陕西的九九歌和其他地区略有不同,第三句为: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其余相同.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枣强县 五九半,凌消散。 春打六九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 八九不犁地,不过三五日,九尽杨花开。 新河县 一九二九,哑门(形容张嘴)叫狗(形容打嗝儿); 三九四九,冻破碌碡; 五九六九,开门大走; 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 九九河重冻,米面撑破翁。 尉县 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 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气。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单)。 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湖南) 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 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 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 五九四事务,开门寻暖处。 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 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 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 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江苏常武) 头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四九冻得索索抖,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上舞, 六九五十四蚊蝇叫吱吱, 七九六十三行人着衣单, 八九七十二赤脚踩烂泥, 九九八十一花开添绿叶。 ( 浙江) 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好粟; 四九三十六,夜宿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 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苍蝇躲层次; 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 八九七十二,猪狗躺海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刚要伸懒腰,蚊虫虼蚤出。 (川西坝) 一九二九,怀中插手; 三九四九,冻死猪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 八九七十二,猫狗卧阴地, 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立。 数完九九,春花也就灿然了。[编辑本段]~九九对联 创作“九体对联”消寒的。如: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上联),庭院春幽挟苍草重茵(下联)。还有人将“屋后流泉幽咽洽香草”作为上联,与“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九体对联。这些对联每联九个字,每个字也是九画,这样,从冬至开始,每天书写(或描红填写)上下联字各一笔,到九九的第九天,全联全部写成,至此,严冬已去,春至人间。故此,九体对联又称“消寒迎春联”。 九九迎春联,构思精巧,须费尽心思,选择适当的字词组句,又不能以辞害义,写起来难度极大。但它趣味性强,既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又可作为一份别致的日历,在以前很得读书人的喜爱。 九九对联即每比上联和下联都是九个双钩空心字,每字九画,每天依次在上、下联各填一画,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一副对联就写成了。“九体对联”也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为了供博友欣赏,己丑斋主人搜集了下面这几副“九九消寒迎春联”,每个字都是九画(有的字应用繁体):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 柔柳秋咽囿柯风恃劲 院庭春染幽巷草垂盈 屋後流泉幽咽洽香草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 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 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 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 柳娆栀香春临界垣贺 俊洵彦信客荟庭院荣[编辑本段]~九九消寒之其他 【九九消寒图的画法】“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消寒图的形式很多,下面是传统的几种经典设计。 1.最简单的一种是: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一个圆,称作画铜钱,共有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民间歌谣谓:“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2.还有一种比较有文化味道:选择九个9画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涂一笔。一般选用的九画字联句有“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载:”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日九九消寒图…自冬至始,日填一划,凡八十一日而毕事。” 3.除以上的两种以外,更有一种“雅图”,是画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后,则九九尽,春天临。《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4.更有韵致的是,妇女晓妆染梅。明人杨允浮《滦京杂咏一百首》咏及此俗,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这种设计,可谓独出机杼,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节的变换又与佳人晓妆的胭脂联系,真让人叫绝。无怪乎杨氏诗以咏之: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初回。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有的消寒图还有其他“附件”,一是联语,即在图旁标出有关的联句;诸如“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门外草青青”;有的是在图上印出九九消寒歌以附之;此外还有绘图、印俏皮话的,比如画“老虎拉碾子”,印歇后语“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 【葫芦型九九消寒图】填写消寒图是清代皇宫中流行的一种消闲娱乐形式。这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填字游戏给漫长的寒冬带来一丝温暖和乐趣。九九八十一天的填字结束,就该是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临了。 这幅九九消寒图,将中国历史通俗地与传统冬令节气有机结合,凝缩在从冬至的头九到九九的短短时间内,可谓匠心独运,别出心裁。葫芦型的图案设计,酷似“中国结”起终读法,宛然曲折,令人兴趣大增。一番诵读下来,既了解了中国从三皇开始,至清朝定鼎中原的历史,也丰富了文化知识。 该图从双线大字雁南飞哉,柳芽待春来,顺序填描,九个大字,每字均九笔,一日描一笔。内中歌谣的读法是:汉字坚排右为句首,即从“头九初寒”读起,至“大清坐金鉴”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