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 独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几千年来,这种修身的方法,对我国人民修身养性、人格铸造、提高道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慎独”文化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精髓,党的领导干部作为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坚力量,应该做“慎独”的模范。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和道德分离,否则就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君子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警惕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没有不可以从隐蔽的地方看出一个人的,没有不可以从微小的事情上显露出一个人的,所以,君子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 十 慎 一是慎始,把好“第一次”关口,具备果断拒绝诱惑的毅力,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二是慎终,做到精神支柱不倒、“59岁”现象不出、权力期权不用,防止晚节不保; 三是慎权,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买官卖官、弄权误身; 四是慎欲,不被权、钱、色、名等欲望俘获,处理好民欲与官欲的关系,做到“体民之情,遂民之欲”; 五是慎内,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防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六是慎友,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防止被损友“拉下水”; 七是慎微,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防止小节上的蜕变; 八是慎言,说话要注意政治、利于团结,防止口无遮拦; 九是慎断,要深入调研,科学决策,防止违背规律、主观武断、误国误民; 十是慎威,领会好领导权威的实质,做到恩威并用,不滥施威,不压制民主,不压制人才。要善于纳谏、激发下属的潜能、塑造团队精神,以“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共谋发展。 刘孟扬的《戒贪铭》 清末民初,曾任天津《大公报》主笔、后改行从政,任河北省磁县、永年县知事的刘孟扬,为保持一文不贪,写了一篇精彩之作,名为《戒贪铭》,文曰: “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 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 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 人皆笑我痴,虽痴亦自适。 不痴何所及,痴又何所失。 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 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 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 人生数十年,所争在没世。” 《戒贪铭》清清楚楚地指出,钱财要取之有道,这对那些以权谋私者无疑是一帖镇静剂和清醒药。当今,有些贪官被查处后,总是悔恨自己被钱害了,其实,钱财这东西本身并无罪恶可言,一个人之所以犯罪,全是由于自己的私欲膨胀所致。所以,心术不正、受钱迷惑者,认真地尝一尝《戒贪铭》这服戒贪药,或许能够起到一定的警戒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