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下月开工 2012年7月完工
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下月开工,2012年7月完工,届时从这里可换乘轻轨、公交、出租车甚至地铁。

不出火车站,就可以乘上轻轨、公交、长途客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甚至地铁,并与铁路站点实现无缝连接,这样的好事并不遥远。昨日记者获悉,长春市将在长春火车站地下建设大型综合立体交通换乘中心,下个月开工,2012年竣工,届时人们在这里可以实现零距离换乘。 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总投资:约18亿元 工程组成:共分4部分 1.北枢纽工程,计划5月开工,2011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 2.南枢纽工程。计划2010年7月开工,2012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其中地面交通改造工程计划2011年3月开工,2011年10月完工。) 3.贯穿火车站东侧地下的南北大通道2009年6月开工,2009年12月土建完工。 4.新建配套服务中心,2010年9月开工,2012年7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换乘中心工程档案 1.北站房 2.南站房 3.北广场 4.南广场 5.绿化采光井 6.社会车辆地下车库进出口 7.绿化下沉广场 8.公交车站台 9.火车候车厅 10.火车站站台 为何要建 缓解站前交通紧张 “预计到2010年,长春站前每天吸引客流20万左右人次,如果不及时进行规划和建设,未来的火车站很可能出现交通紧张局面。因此,建立立体换乘中心是一种必然。”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指挥部工作人员付向东昨日介绍。 如何建设 地下换乘大厅共三层 “长春站南广场部分将全部重新建设,两侧将是公交车站,中间漂亮的玻璃房是地下换乘大厅,地下一共有三层,设施和功能将非常齐全。”付向东说。 效果图显示,现在站前广场的位置变成半嵌在地下的玻璃建筑,位于长春站正南侧,而在国商和天池大厦旁边,则是整齐的公交站点,而北广场外观与现在差不多,干净利落。 长春站南广场空间分为6个层面,由下至上依次为地铁1号线站台层、设备层、轻轨3号线站台层、地铁1号线及轻轨3号线换乘站厅/交通层、地面层及火车站候车大厅。 北广场空间分为5个层面,由下至上依次为地铁1号线站台层、轻轨4号线站台层、地铁1号线及轻轨4号线换乘站厅/交通层、的士上下客层/社会车辆层、地面层。 虽然南北广场空间层面多,但市民只能到其中三层,其他层面市民进不去。 再建一条地下通道 2008年底,长春站南北地下通道投入使用,方便了通行于长春站南北的乘客。根据规划,很快将在长春站东侧再建一条贯穿南北的地下人行通道。 建设效果 各种客流在地下分流 换乘中心建成后,各种客流均通过地下空间有序引导,快捷分流、有效换乘。 南北广场人车分流 长春站南北广场人行区与车行区用栏杆隔离,完全实现人车分离,行人由地面广场无需穿越车行区可直接到达地下,通过地下过街通道,上到相邻地块。南广场相邻地块共设置十个地下过街通道出入口,北广场相邻地块共设置四个地下过街通道出入口。 北广场地下可停600多辆车 长春站南广场地面布置定向公交车站,地下设置十字形交通换乘轴,地上、地下通过下沉广场连通。 北广场原有的地下停车库改造成出租车上下客站,可停靠100多辆出租车,东北角处设置社会车辆停车库,可停放530余辆车,解决社会车辆送客停放问题,地面层为公交车站,解决北区与南区的交通联系。 更是商业、休闲场所 南北广场交通分区明确,可将更多旅客及车辆引入北广场,减轻南广场压力,并在南北广场间设置两条人行通道,方便旅客穿行。 同时结合换乘空间布置商业、休憩场所,充分利用采光天井、下深绿化空间,消除地下室封闭感,提升空间品质,使整个换乘中心更彰显人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