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WebQuest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活动的内容往往都是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的,部分或所有与学生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叫它为“网络专题调查”或“网络主题探究”。
按课程活动时间的长短分,WebQuest有两种学习方式:短期WebQuest大约持续1~3课时,其目的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合;长期WebQuest大约持续3~6课时,其目的是深入分析、拓展和提炼知识。
二、教学过程
1、选择主题
WebQuest教学方法的第一步,即选择一些没有清晰答案的、甚至是有争议的问题,用一个较为复杂的情境吸引住学生,使他们着迷为、惊奇和疑惑继而产生强烈的探求欲。
2、设计WebQuest学案
在WebQuest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中,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和高水平思维,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面、知识经验和教学目标,编制学习方案并精心设计成Web网页。
WebQuest学案包含以下六个部分:
①引言:又称“情境”,主要提供主题背景信息、动机因素和学习目标等。在主题背景信息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分配角色来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假设你是一位程序设计员”、“如果你是一位网络工程师”、“假如你想要……”等等。
②任务:主要阐明学生在完成对主题的学习时,要达到什么样的任务结果或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阐述时,我们可以将任务划分为一些小的任务或一些关键问题,还可以对任务完成结果和问题解决结果(“学习产品”)进行一些规定,如要求学生最终设计一个图形、写一篇论文、制作一份电子演示文稿等。
③过程:该部分描述学习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经过的步骤,教师通过过程设计引导学生经历高水平的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④资源:该部分包括一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它们一般都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出来的,作为学生上网查找资源的定位点,以避免学生在网上漫无目的地冲浪。
⑤评价:在每一个WebQuest单元学习中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必须是适合特定任务的,要清晰、一致、公正。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达到评价量规中体现的学习目标,在引言部分可以提出学生表现的三种类型:示范性的、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这既能鼓励学生朝着优秀的目标奋斗,也学学生的行为表现确立了一个下限。
⑥总结:这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教师可以在此部分设置反思问题,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让学习者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并鼓励他们将这种方法用于别的领域。
3、教师制作WebQuest学案并为之“安家”
很多网站提供WebQuest模板,教师只要在下载的模板网页的相应部分内填入自己设计的内容即可完成学案的设计。如:http://www./WebQuest就可下载到,当熟练掌握了WebQuest的教育理念和技巧后,学案的设计就不必拘于模板,可以灵活变化。做好的WebQuest学案既可以上传到远程服务器上,也可以放在局域网服务器上,以便学生学习。
4、组织实施教学
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⑴ 理解主题背景、意义(引言部分),知道任务目标,建立合作与协作机制,发展完成任务所需新知识与技能。
⑵ 确定完成任务所需的条件和提出与之相关的疑问。
⑶ 阅读资料、搜集素材,提取主要观点,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将有价值的观点、支持性材料、新疑问和对问题的思考发布到讨论区。
⑷ 对搜集到的素材和自己提出的论点进行判断、分析、综合、归纳。
⑸ 进行创作。
⑹ 展示成果,演示汇报。
5、对活动进行总结
与学生一起进行评价,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并思考这种探究的经验如何运用到其他的学习过程。
注:虽然WebQuest教学方法有许多优势,但相比其它教学方法,教师把握WebQuest教学方法的难度大,耗费的精力多,且学生不可能每次上课都保持积极性和投入高水平的思维。因此,一个学期一般使用此方法2~3次或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