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成网周年祭特别报道:安县行

 虫二 2009-05-08

大成网周年祭特别报道:安县行 (76/1941)

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1404平方公里,距成都110公里、距绵阳10公里,辖20个乡镇,人口50万。安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制1600多年,是清代著名学者李调元和现代著名作家沙汀的故里,也是四川一旅游胜地。

地震中,安县的很多镇都受到毁灭性破坏,在那段抗震救灾的岁月里,这里留下了很多感人的传奇故事,时值512地震周年到来之际,大成网小编BEYOND重走安县的三个有代表性的重镇:安昌-桑枣-晓坝,共同回忆地震事迹,见证灾区崭新变化。

2009-4-24安昌镇 责任与使命
安昌,安县老县城。据随行的当地“的哥”李师介绍,自从2002年安县县城迁至花荄后,镇上只留下一万余人。

因为地震,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带我进晓坪等地震重灾镇的李师,他在地震中也曾是一名志愿者,提起成都的哥,他对那些同行赞不决口

 

安昌镇处于极重灾区北川通往外界的必经之道,也是距离北川县最近的一个大镇。这个镇向外连接着通往绵阳的道路,可以说是生命之路。

地震发生后,安昌在第一时间接纳上万名灾民。而绵阳运往北川的救灾物质也从生命之道不断发往北川。

“当时旅馆住满了人,街道上都住的灾民。我当时还送了很多伤员去绵阳的医院”李师回忆着。

5月22日,也就是震后的第10天,北川县政府驻安昌镇办事处挂牌,北川各机关、部门临时搬至安昌,后来成立北川建党工委,也就是被当地居民俗称的“北川临时政府”。

时间过去了接近一年,如今这里仍然留下了很多“北川”的痕迹。

上午的街头已经有些热闹,我看见安昌镇的沿街店面很多打着“北川”的招牌:北川老腊肉、北川羌族服饰、北川超市、北川回忆音象店……。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和毗邻的北川城,完全是两个概念,似乎除了北川的字眼外,这里很难再找到和地震有关的东西,这里的人们生活已大致恢复平静。

“一般我们都会照顾北川店的生意,现在这些餐馆的生意都不错,他们很了不起啊,遭了那么大的灾,还能来这开店,我都是常常去照顾他们生意”

李师单手娴熟的驾着车,另一只手给我指着他常去光临的北川饭馆,看得出来,这里的人们对北川人灾后勇敢面对生活、勤劳的生活态度都抱以激励和赞许。

这就是李师常去的那家饭馆

 

虽然之前由于冯翔的事情,和李师聊到这里时他有些消沉,他说他的很多当地朋友都为此哭过,但哭过,安昌镇必须得坚强起来,我想也不会有人怀疑重建工作会因此受到影响,因为安昌镇除了本身的灾后重建任务外,它还被赋予了一个新任务,可以说这是一种责任与使命。


新北川规划地址前的标语

 

责任与使命要求了,安昌镇在北川的重建中,会承担更多。

北川县城新址选址方案已公布,该址位于安昌镇以东约二公里处,驱车前往察看此地,那里依山傍水,和老北川非常相似,有消息称调整后的新北川将新增土地283平方公里,人口达22万人。


新北川重建地址,这里也是一依山榜水的地方,和老北川很相似


重建的信心正和这标语一样

 

而离新北川最近的安昌镇,不仅担负着“北川重建指挥中心的任务”,而且将来在地理上是新北川最倚赖的重镇,两个地方,因为地震,将永远的联系在这一起。

 

2009-4-24桑枣 奇迹之城

桑枣镇,安县的一个旅游城镇,以温泉而闻名。

地震中,桑枣90%的房屋倒塌和受损!说是地震重灾区之一,但这里的伤亡情况却远比房屋全部倒塌和受损的北川要小得多,也许,这是一座奇迹之城。

李师告诉我,也许是托了桑枣中学的福气,这里之后拆除了很多房屋,拆的时候他拉过两个专家来这里,专家说,那房子看上去再被风吹一下就会倒,但里面的人们都顺利脱险,甚至有些连擦伤都没有,不能不说这是天意。


地震中传奇的校名

 

李师所说的那个桑枣中学,正是网上最火的“地震最牛学校”。

地震袭来时,1分36秒内,桑枣中学两千余名师生人挨人地撤到了操场,无一受伤。

李师把车停在校门口,他指着大门告诉我:“这所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是重点哦,我侄女就在里面读书,她们班人太多了,最前排的学生都坐在老师下巴后头了。”


这是一所重点高中,墙上贴画记录了这里辉煌的过去

 

走进学校,时值午休,很多学生在操场上打着篮球,周围很安静,你能很清楚的听见孩子们的笑声。


时值午休,很多学生在操场上打着篮球,看得出他们很快乐

但其实你仔细观察这学校,其实这学校的校舍“一点也不牛”,学校部分教学楼坍塌,现在仍挂着危房牌子,工人还在进行加固。

教学楼正在进行加固

他们这里真正牛的,是学校里的一个牌子:桑枣中学校内有个安全工作责任分工公示牌,那是这里的叶校长一手制订的,对学校的安全预警、上下楼梯等各项安全均落实到人。


这快牌子 绝对牛


地震之后的纪念标志

 

未雨绸缪,所以在地震中无人伤亡,这绝对不是偶然。

“这么好的校长,去当官多好啊”,李师感慨着。

虽然伤亡很少,但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桑枣镇,还是留下了很多地震的伤痕,废区散落在重建的崭新的房子,很多房子被贴上了封条、菜市被震毁,而临时的市场就在镇中心的主干道的两旁,显得街头很乱。。。。。


重建中的桑枣镇民房

 

看得出来,人们的生活还在受着地震影响,伤痕会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痛,看到这个就会回忆,不过那一定是越来越轻微的,但也许直到有一天这里能够真正恢复到和之前一样,甚至更好,那样人们才不会再触景伤情。


大成网新闻 (1053932106) 于 2009-04-25 01:47:02 对此贴进行了编辑
回到帖子顶部

回帖 引用 1楼[楼主] 大成网新闻 只看此人 2009.04.25 01:46

用户形象图片

[管理员]

荣誉:0

经验:1028

2009-4-24晓坝 关怀的延续
晓坝,可以说是安县最美的一个镇。

晓坝的山路旁,就是清彻到可以见底的茶坪河。沿茶坪河往上游走不很远,就到了晓坝镇的五福村。在这里有一座著名的姐妹桥,此外晓坝的山脚下也发现了多处温泉,可以说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胜地,李师告诉我,地震前这里的游人很多,那时他基本每周都会拉外地游客来此。。。。。

“地震那会,我常拉抗震救灾的人来,还有志愿者来,但现在基本已经拉不到这样的人了,最多的就是你们这样的记者还时常来这转转”,李师告诉我。


晓坝新城将规划地址

 

去这里的大巴车很少,每天就一两班,这里的山民主要的交通设施是摩托车,路上,我看见他们常常是用车拉着成筐蔬菜出山,应该是拉到附近的镇去卖,也许这就是现在他们和外界唯一的交流。


据的哥李师介绍,这里前几天有场大雨,山体出现了滑坡

 

与地震时相比,现在这里的确要冷清很多,但是那份关怀仍然在延续。

在晓坝板房安置区,今日正好有一场政府招办的对口灾区专场招聘会,招聘会上,有招保险业务员的、有招车间工人,还要招保安的,大多是绵阳城里的公司、工厂,这次我有意关注招聘的要求,发现很多岗位都将年龄放宽到50岁左右。


政府为板房居民开展的招聘会


招聘会上的女子

 

半个月之前我在永兴镇走访时,有板房居民反映,虽然对口灾区的招聘会很多,也确实提供了很多岗位,但招工单位对年龄要求太严,多限制在35岁以下,他们有些40岁上下,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灾民,其实是不具备应聘资格的,而找不到工作,等于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来源。


看得出来,用人单位的很多条款都显示了对灾区人民的关怀

 

这次晓坝板房安置区招聘会放宽了年龄限制,应该是针对之前的情况做了调整。所以说,对这里的关怀其实一直在延续。

 

最后,我想和网友在分享回忆一件事:其实晓坝在这次地震中也有一最牛学校:晓坝小学。

晓坝小学的两任校长接力,用12年的时间,以极其有限的资源,完成了一所破旧乡村小学的升级改造,幸运逃过了512地震一劫,主体建筑均未倒塌,所有师生安然无恙。

有这样的英雄,他们仍然还在,仍然还在为灾区燃烧着光热;还有那从未停止过的关怀,时常让灾区以外的我们都感动着,这些人和事都从未停止,灾区的未来已经能够很清晰的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