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干支
天地之间,一气而已。惟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阴太阳。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动气所结也。 阴阳之说,最为科学家所斥,然天地间日月寒暑,昼夜男女,何一而非阴阳乎?即细微如电子,亦有阴阳之分。由阴阳而析为四象,木火金水,所以代表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也。大地之中,藏水,以及金属之矿,孰造成之?万卉萌生,孰使令之?科学万能,可以化析原质,造成种子,而不能使其萌芽,此萌芽于之活动力,即木也。故金木水火,乃天地自然之质。万物成于土而归于土,载此金木水火之质者,土也。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暖气,火也;流质,水也;铁质,金也;血气之流行,木也。而人身骨肉之质,运用此金木水火者,土也。人生秉气受形,有不期然而然者,自不能不随此自然之气以转移也。 有是五行何为又有十干十二支乎?盖有阴阳,因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各有阴阳。即以木论,甲乙者,木之阴阳也。甲者乙之气,乙者甲之质。在天为生气,而流行于万木者甲也。在地为万木,而承兹生气者乙也。又细分之,生气散布者甲,而生气之凝成者甲之乙。万木之所以有是枝叶者,乙之甲。而万木之枝枝叶叶者,乙之乙也。方其为甲,而乙之气已备。及其为乙,而甲之质乃坚。有是甲乙,而木之阴阳具矣。 五行各分阴阳而有干支。天干者,五行在天流行之气也;为经,以诸神为纬,特别是对用神成败,用神与喜神忌神的生克制化,用神的透与会、有情无情、有力无力等等的解析,更加透辟。民初《滴天髓》整理出版后,众多读者感到过于高深,纷纷呼出版一部命理入门书籍,著名命理学家徐乐吾先生应邀评注此书,条分缕析,譬解详明,例证丰富,最便初学。如果说《滴天髓》是中华传统命理学的高深学术,有如树顶的硕果,那么《子平真诠评注》便是其循序渐进的课本,有如摘取硕果的阶梯。两书一浅一深,不可或缺,互相匹配,方成完整。 何以复有寅卯?寅卯者,又与甲乙分阴阳天地而言之者也。以甲乙而分阴阳,则甲为阳,乙为阴,木之行于天而为阴阳者也。以寅卯分阴阳,则寅为阳,卯为阴,木之存乎地而为阴阳者也。以甲乙寅卯而统分阴阳,则甲乙为阳,寅卯为阴,木之在天成象,而在地成形者也。甲乙行乎天,而寅卯受之。寅卯存乎地,而甲乙施之。是故甲乙如官长,寅卯如该管地方。甲禄于寅,乙禄于卯,如府官在郡,县官在邑,而各司一月之令也。甲乙在天,故动而不居。建寅之月,岂必常甲。建卯之月,岂必常乙。寅卯在地,故止而不迁。甲虽递易,月必建寅。乙虽递易,月必建卯。以气而论,甲王于乙,以质而论,乙坚于甲。而俗书谬论,以甲为大林,盛而宜斫,乙为微苗,嫩而莫伤,可谓不知阴阳之理者矣。以木类推,余者可知。惟土为木火金水之冲气,故寄王于四时。而阴阳气质之理,亦同此论。欲学命者,必先知干支之理,然后可以入门。 |
|